当一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闻使者”
2011-08-15马云梅
□马云梅
(临沧日报社,云南 临沧 6770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作为处于社会最前沿的地市党报,更应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工作职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而把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新闻报道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是党报工作者的根本职责。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工作者如何做一名“新闻使者”?
沉下身子才能笔下有情
人民群众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诉求与呼声,都应当是新闻媒体关注的“晴雨表”。近年来媒体提出一个观点,叫做“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摸着脉搏,巴着地皮,贴着人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矛盾难以避免地凸显出来。作为新闻媒体,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担当起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担当起党的“喉舌”、“耳目”的职责,全面准确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和政府的决策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另一方面,就是要紧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及时反映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搭起理解之桥、信任之桥、沟通之桥,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和“代言人”。要把来自人民群众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本着解疑释惑、化解难点、分流热点的原则,多疏导,少堵塞,勤交流,使一些问题和矛盾得以有效的疏通和化解,使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在萌发状态之中。
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把记者“伺候”得很舒服,导致讲接待、讲条件的记者多了起来。他们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满足于泡会议、抄材料,不经核查,人云亦云,把一些事件任意冠上较高头衔,错漏失实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客观的、公正的、真实的,新闻工作者要做一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闻使者”,就要能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克服因长期浮在上面脱离群众而产生的不良心态和不正之风。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事实的叙述,没有事实就不会有新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衡量党的新闻工作者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的“试金石”。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核心的问题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新闻规律办事。杜绝假新闻,坚持真实性,最关键的问题是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作风、道德、知识等方面的修养。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意识形态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激发起高昂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记者的笔维系着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自己采写的每个事实,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必须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的采写。在作风上,要大力倡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失实报道中,无端地捏造新闻事实,试图通过炮制假新闻来营造轰动效应,这种情况是极少的,但由于作风不深入,在采访中蜻蜓点水,偏听偏信,或满足于第二手材料,“沉”不下去抓鲜活的东西,因而使部分事实或细节失真,这在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记者的工作方式虽然可适应形势变化作改进,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路线,则是坚决不可动摇的。现在采访的条件与传播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汽车的轮子不能完全代替记者的双脚,电脑发稿代替不了人脑的观察思考,信息的采集更离不开记者的调查研究。还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些新闻工作者知识面不宽广,造成新闻失实的事例也不少。新闻工作的天地十分广阔,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天上地下,人世万象,皆可包罗。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积累,吸纳新知识,避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新闻失真。
监督有方还要引导有法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赋予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地市党报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键在于引导。当今时代正处于全新的大变革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难免有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任何单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监督和引导都是有限的,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与引导,尤其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与引导。只有监督没有引导的媒体是没有责任感的媒体,而只有引导没有监督的媒体是没有战斗力的媒体。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传播正确舆论,制约负面舆论。在引导舆论上,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既要突出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引导舆论上要积极、主动、有力。二是引导舆论要“得当”。即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对热点问题既敢于触及,又善于疏导,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强化;有的该淡化。三是引导舆论要“得法”。得法就是要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宣传的作用不断凸显,报道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在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感和艰巨性,努力推进新闻事业创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