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

2011-08-15齐振宇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松花江抗洪江城

□齐振宇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2)

近几年,我国经历了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起突发自然灾难,突发自然灾难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作为新闻媒体,如何及时、准确、客观地做好重大突发灾难的报道,意义重大。而面对一些全国关注的重大突发性灾难,中央媒体会对事件进行高密度地报道,受众的关注度也会被吸引到电视、广播中。那么,作为事件发生地的地方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如何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事件,发挥自身优势打好新闻“遭遇战”呢?通过亲身参与2010年松花江流域抗洪救灾报道,笔者有很多感悟:

信息及时 稳定民心

突发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媒体不能为公众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就会为谣言的传播创造空间,从而引起公众的恐慌。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不仅是政务信息公开和满足群众知情权的需要,也可以有效消除谣言、增强公众应对类似突发事件的知识。

2010年7月27日至28日吉林市普降暴雨,松花江支流温德河、岔路河、鳌龙河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全市77个乡镇79.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5万间,冲毁大小桥涵1883座,铁路中断3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

灾难的降临突如其来,肆虐的洪水使依松花江而建的吉林市面临着巨大威胁。与此同时,吉林市上游,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新亚强化工厂的7000多个化工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而松花湖上的12艘采金船失控,漂向丰满水库大坝,情况万分危急。一时间全市开始了紧急动员,抗洪抢险。对这一事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都予以高度关注,吉林市成为了新闻焦点,各地媒体记者汇聚江城,争相采访报道吉林市的抗洪救灾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吉林市市民产生了恐慌情绪,开始大量抢购矿泉水、方便面以及生活用品,还有市民全家搬到山上躲避洪水。面对这种恐慌情绪,作为吉林市的地方媒体,《江城晚报》在洪水发生的第二天即推出16个版的抗洪救灾专版,及时发布了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公告,告诉群众松花江水质并未受到污染,江水流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吉林市不会出现大范围停水,信息的及时发布稳定了群众情绪,使谣言失去了传播的环境。另外,《江城晚报》还在当日抗洪救灾专版上单独辟出版面刊发交通管制、公交线路改变的信息,及时告知市民。同时,刊登了如何防范洪水、遭遇洪水该怎样应对,城市遇到洪水后市民的自救方法等服务性内容。很多读者在看完当天的报纸后把这份报纸收藏起来,把它当成防洪实用手册,以备不时之需。

此后,《江城晚报》又在后续的新闻中及时报道了松花湖上的12艘采金船得到控制、松花江上的化工原料桶全部被打捞回收、丰满大坝开闸泄洪,洪峰已安全通过吉林市,这一系列市民高度关注的信息,既稳定了民心,又使报纸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全面覆盖 以量取胜

许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群众希望了解灾难发生、发展的最新情况,因此媒体要做好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对汶川抗震救灾报道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直播,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地震灾区的伤亡情况和救援中的种种感人事迹。这种报道的高度和广度是地方媒体很难做到的。

而在面对突发事件的重大战役性报道中,地方性媒体的优势在于人、地两熟,信息来源广泛。而且由于事件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事件的进展,读者的关注度极高,因此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地方性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报道上不惜版面,力求全方位覆盖,做足报道的贴近性。

面对2010年夏天松花江百年不遇的洪灾,作为地方媒体的《江城晚报》,从洪水突至的7月29日起,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以不少于18个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吉林市抗洪救灾的进展情况。报道内容分为最新动态消息、抗洪英雄谱、记者一线直击、群众自救典型、各界捐款捐物报道以及每天一个通版的抗洪一线图片报道。此外,在要闻版的显著位置每天配发特约评论员文章,结合抗洪形势发展发出本报的声音。在8月4日的报道中《江城晚报》共有22个版面是与抗洪救灾主题有关的报道,充分体现了地方媒体全方位覆盖的优势。

典型事件 深入挖掘

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地方媒体应该充分利用“人熟”的优势深入挖掘突发事件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不仅关注拯救生命、救死扶伤、安置灾民这些现实问题,同时深入挖掘大家容易忽视甚至还来不及考虑的一些深层问题,这样的报道会起到全国性的影响。

在吉林抗洪报道中,《江城晚报》的记者明锐地发现了民警祝光这个典型人物,他在抗洪一线奋战9昼夜,救出160多名群众,事迹很突出。但是,要使报道的人物血肉丰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统的报道方式显然还不够分量。因此,记者没有用传统的典型报道形式对祝光直接进行报道,而是等待事件进展的最佳时机,再果断出手。这个时机就是祝光在抗洪一线奋战9昼夜后回到家中,与身处灾区的父母劫后重逢,相拥而泣。当记者听到祝光的父母发出:“能活着见到你,真像做梦啊!”的感叹时,一篇催人泪下的报道就此产生。祝光也因在抗洪抢险期间表现英勇,荣立个人一等功。

变报道者为参与者

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和报道社会重大事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媒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报道者的身份,而是主动出击策划大型活动,变报道者为参与者,以此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在面对重大突发灾难时,媒体的这种既是事件报道者又是抢险救灾参与者的双重作用正在不断体现并得到加强。

在吉林市遭遇特大洪灾的危急时刻,吉林市的所有媒体都发挥了自身特点,策划了各具特色的募捐救助活动。如吉林市电视台组织了两场抗洪救灾、情暖江城文艺晚会;广播电台发起了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江城报业集团也发起了“奉献爱心,情暖乡亲”募捐赈灾活动。社会各界捐赠的一车车救灾物资运输到报社,再由报社派专人送到最需要这些物资的灾民手中。

媒体由于享有信息优势,因此由媒体发起的活动影响力大,针对性强,尤其在抢险救灾这种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中,具有极大的社会号召力。

综上所述,地方媒体在突发性重大灾难报道中虽然较中央、省级媒体在高度和视角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还是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媒体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松花江抗洪江城
松花江
施江城 黔阳古城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抗洪中的共青团
松花江緑石硯
松花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