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1-08-15崔胜荣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

崔胜荣

关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崔胜荣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做好这项工作,要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条件和要求,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创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引导和管理。只要我们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全面系统地加以贯彻,完整准确地加以落实,工作就会取得应有成效。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参政能力;队伍建设

“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1]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持,事关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事关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党外代表人士主要产生于党外知识分子。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聚集之地,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之一。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需要的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资源优势,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条件和要求

“代表 (deputy)”一词,源于近代社会政党政治的产生过程。“代表人士 (leading exponent)”基本内涵是“受拥护的领导者 (或典型、模范人物)”。因此,中央规定,党外代表人士主要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做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重点是各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2]这里的第一句话是给出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涵义即条件。第二句话则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的范围即要求。由此可见,党外代表人士来源于党外知识分子,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党外知识分子能否成为党外代表人士,一是看其是否具有“代表性”;二是看其是否具备“参政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是说,仅有代表性而无参政能力,或者仅有参政能力而缺乏代表性,都不能称其为党外代表人士。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能力”,一般认为是指“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然,这是需要在政治安排、社会安排或实职安排的专兼职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的培养和历练才能具备的。因此,“以用为本”,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2010年8月,杜青林同志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给出了明确的概念:“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即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由此来说,看一个党外知识分子是否具有代表性,除了考察其政治表现、群众基础之外,最根本的就是在其所属专业领域内,必须具备旗帜性人物的学识涵养,业绩成就和人格魅力。具体到国家重点高校来说,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至少应体现为,其在校内所属专业领域 (包括教学、科研或管理)是学科骨干或领军人物,而且得到校外同行认可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显然,这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和环境造就。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成才环境,让党外代表人士脱颖而出,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国知识分子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有“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革命传统。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考验,他们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生力军。因此,我们对把有真才实学(思想敏锐、眼界开阔、方法科学、术有专攻、学富五车)的党外知识分子,引导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和栋梁之才,应当充满信心。

二、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一是在选拔的环节上,要从代表性标准出发,选全选准。这里的选全,是指要把校内具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纳入工作视野。对国家重点高校来说,就是要把学校各学科带头人以上人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列入工作范围。特别是“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江、杰A学者和泰山学者等列入国家和省级人才梯队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以及学校三级教授以上教师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应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里的选准,是指在上述人员中我们要从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热情出发加以考察分析,并在充分尊重其本人的意愿的前提下,按其特长和特点分级分类,供需对位,形成包括了全部具有培养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党外人才数据库。

二是在培养的环节上,要从参政能力的要求出发,实岗实训。这里的实岗,既包括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的专兼职岗位,也包括校内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无党派知联会以及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兼职岗位。要改变重安排,轻培养的状况。只有培养跟上了,党外代表人士才能健康成长发挥出应有作用。这里的实训,是说对已作安排使用的党外代表人士结合履职要求加强全面、系统、持续的教育培养。要按照“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能力培养为培训要求”,[3]针对性地对每个党外代表人士进行“量体裁衣”,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创新培训方式,紧紧围绕提高其履职能力,加强指导帮助,交流心得体验,提高政治智慧,丰富实践知识。

要积极争取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开展理论培训和挂职锻炼,以弥补校内资源不足。

三、积极创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引导和管理

一是以政治引导为动力,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学习新时期先进典型,更加自觉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多党合作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把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的活动目标,与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学校发展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做好引导工作。

二是以代表人士为重点,把建设一支适应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始终作为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作为培养要求;坚持把举荐、培养、安排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扩大人才库容,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省委统战部关于大规模培训党外代表人士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坚持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积极选拔和推荐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学校各级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的管理工作;积极协助省委统战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争取有更多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中发挥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以党派建设为基础,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切实做好组织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为民主党派发挥应有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中,通过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学习和正确把握各民主党派章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学校民主党派工作实际,坚持以拥护党的领导,本职工作成绩突出,热心党派和社会工作为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新加入民主党派的人员原则上必须是所在专业、学科或岗位上的中青年骨干,一般应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从而使学校民主党派组织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显著改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坚持以把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工作高效、关系和谐、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为目标,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建设为关键,以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协助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不断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初步建立起领导班子工作规范、述职评议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不断增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逐步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统战工作特点、有利于规范化操作和程序化运行的工作制度,发挥制度应有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保障统一战线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政策规定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定期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负责人传达重要文件和邀请他们参加学校重要会议制度;学校重大决策出台和调整,事先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负责人意见制度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党委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交流制度和党委统战部协助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提案征集、调研和汇总制度等一些有效促进民主党派工作扎实开展的工作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密切学校党委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的关系,促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自身建设,调动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投身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是以发挥作用为根本,使党外代表人士切实担负起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大使命,为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结合学校发展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尽力为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支持党外代表人士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特约人员的老师立足学校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学术专长和独特优势,走向社会服务发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总之,立足校内资源,搞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工作方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作为这项工作的基础工程,一是在校内弘扬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让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来参与这项工作 (如交友、谈心),举荐引导;二是在校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让全校师生员工都来支持党外代表人士教书育人、建功立业;三是加强源头涵养和梯队培育,把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对象的重点放到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方面,把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学成回国的海归人才方面,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当前,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央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工作方针。[4]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高校人才强校工程、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搞成一条龙,杜绝两张皮。力求做到党内外人才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统一使用。要按照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确定分级和动态管理的方式,形成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掌握一批适应换届要求,适应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担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十二五”规划建设大任的高素质代表人士,切实把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实搞好,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高校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Z].

[2]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Z].

[3][4]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崔胜荣,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财务处(邮政编码250014)

D613

A

1672-6359(2011)04-0081-03

(责任编辑 马晓黎)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