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1-08-1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辅导员

陈 菡 王 伟

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

陈 菡 王 伟

在我国办学的现状下,分校区的学生工作在外部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队伍构成上都有着与主校区相区别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在工作中理顺思路、完善制度、创新方法,应对分校区现状带给学生工作的挑战,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迎来了合并与扩张的趋势,伴随这个趋势,多校区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以75所部属重点高校为例,其中有多校区的高校为63所,占到了84%的比例。多校区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和生存空间,提高了学校竞争的综合实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但是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对学校的协调发展、教学管理、校区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与挑战。伴随着多校区高校的出现,有关多校区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等话题也成为了热点关注问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本文拟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即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提出对多校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点思考。

一、我国多校区高校的分类

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现象主要起因于大学的合并与高校招生的大规模扩招。我国早期的大学办学规模小,专业性强,学科单一,办学质量较低,不符合国际高校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为了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大规模的高等学校合并现象。同时由于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招生扩招,原有高校无法承受新增的学生规模压力,迫使众多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两种原因促使我国出现了大批多校区高等学校。

以上特殊成因使我国的多校区高校与国外大学的多校区高校有着明显区别。国外多校区高校,每个大学校区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教学科研管理等都是独立运行的系统,校区之间一般不存在同步行动,互动管理的关系,系统中的每个校区 (学校),其行政资金和学术都不会受到大学总系统的控制,能够自主管理人、财、物,制定发展规划、招生办学。

而我国的多校区高校,一般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以上校园的大学。所谓的多校区更多的是从空间意义上定义的,分校区一般没有独立自主权。

依据成因,我国多校区高校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合作扩张式”多校区大学,由两个及两个以上高校合并而成,其中一个高校校区作为主校区,其他高校作为分校区,例如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大学等;一类为通过新建校区,形成多校区高校,例如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类为两种情况兼有型,例如山东大学、浙江大学。

在多校区高校中,分为主校区与分校区,主校区是高校学术与行政中心,一般位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中心。而多数分校区 (不包括合并扩张式的高校,其分校区一般为原有合并高校的校园)由于新建校区成本问题、征地问题,都建在了比较偏远的地区。本文讨论的分校区也主要是指该类校园建设历史短、校园内外环境单一的新建校区。

二、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

通过检索,笔者并没有查到有关学生工作的准确定义,但是各国内高校学生工作内容基本一致,在山东大学,学生工作是包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在内的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统称。为了解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将从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学生工作对象、学生工作内容、学生工作队伍等四个方面,分析分校区的学生工作特点,研讨学生工作现状。

(一)学生工作外部环境

1.与主校区相比,分校区校园内外环境差。主校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历史深厚,校园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同时由于高校对社会的文化辐射作用,周围也多是与文化教育事业有关的社会组织,如各类学校、书店、高科技公司等,整个社区业已形成良好的人文生态系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而新建分校区校园建筑历史短,地处偏僻,周边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社区发展滞后,环境复杂。学生处于孤岛的状态,影响学生社会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与主校区相比,缺少行政主管机构。多校区高校一般将主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在主校区,分校区没有行政管理人员或行政主管人员较少。学生缺乏对学校行政政策的了解,认同;辅导员工作环节增多,降低工作效率。

3.与主校区相比,校区教学环境差,师生沟通少。由于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距离较远,地处偏僻,多数专业课老师需要乘坐固定时间的班车来往于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所以学生与专业课老师的交流较少,仅限于课堂授课,这使学生缺少了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4.与主校区相比,缺少高年级学生的帮扶帮带氛围。大学阶段要求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这个过程中,高年级学生起到了重要的帮扶作用,但是在分校区,由于高年级学生的缺失,低年级学生缺少了这种氛围,形成脱钩。

5.与主校区相比,校园文化氛围缺失。分校区与主校区在校园自然环境、历史积淀、人文环境、娱乐设施、校园周边环境都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沟通氛围,所以分校区缺少浓厚的校园文化,往往成为大学文化的沙漠。

(二)学生工作对象

1.与主校区相比,学生多为低年级或大一新生。

2.与主校区相比,分校区学生对所在校区归属感不强。由于分校区远离学校行政教学中心,同时校区历史较短,缺少大学氛围,学生对分校区归属感低,有将校区作为过渡的认识。

3.与主校区相比,分校区学生角色意识转换较慢。角色意识是人在所处环境中以认知、期待,实现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大学低年级正是学生由高中生角色转化为大学生角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角色定位不明确,需要教师和学长发挥引导作用,加以指导。但是由于分校区学生年级构成以及教师的缺乏,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因此对于何谓大学生,何谓大学生活处于慢慢摸索过程。甚至由于有些校区地处偏远,校外环境差,很多学生在大学前几年的状态基本与高中生无异。

4.与主校区相比,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分校区由于地处偏僻,校园文化缺失,缺少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引导,初入学的学生人际交流渠道少,遇见问题不容易排解;同时由于校外环境差,学生容易迷恋网络,这些都容易产生学生心理问题。

(三)学生工作内容

1.与主校区相比,分校区辅导员工作职责庞杂。由于分校区生活学习的种种不便,同时学校其他服务部门的缺乏,很多本应由其他部门完成的工作,多数由辅导员承担。尤其是大一新生入学初期,小到学校浴室的位置、公交路线,大到如何选课及自身的思想困惑,学生的求助对象都是辅导员老师。

2.与主校区相比,分校区辅导员工作生活不能明确区分。由于分校区的特殊情况,多数学校会要求年轻辅导员驻校,容易导致辅导员班上班下无区分。全天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

(四)学生工作队伍

1.与主校区相比,辅导员平均年龄偏低,工作经验不足。分校区辅导员多数为刚刚留校的大学毕业生,年龄偏低,缺少工作经验。

2.与主校区相比,辅导员缺少朋辈指导。由于分校区学生构成以年级为主,缺少学院整体性,所以年轻辅导员缺乏资历深厚辅导员的朋辈指导。

3.与主校区相比,辅导员个人发展空间受限。由于分校区远离总校区,辅导员与学校的行政各部门、其他校区院系联系较少,获得信息渠道不通畅,人脉关系狭窄。

三、做好分校区学生工作的对策

多校区办学给高校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办学负担,但在无法改变现有办学趋势下,我们只能在既有状态下,完善管理体制,应对分校区现状带给学生工作的挑战。针对分校区学生工作特点,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构建全员参与的立体式学生人格培育体系。高等教育是学生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决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人生定位的形成期,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与道路。这个阶段,知识培育与人格培育不是两个孤立的事物,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分校区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两者的配合尤为重要。高校应重视分校区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参与者的多样性,扭转人格培育体系主要依靠政工干部、辅导员构建的观点,积极动员,尤其是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人格培育体系中。采用导师制或第二课堂等形式,使专业教师在分校区的停留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授课,而是扩展至各阶段,创造师生交流条件,便于教师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进行指导,增加师生感情。

2.营造分校区特色主题校园文化。百度百科中对校园文化的定义为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每所高校都拥有不同特质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是学校历史的积淀与积累。分校区多数是高校的校园文化荒漠,学生归属感差,对校区缺乏感情,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因此分校区学生工作应根据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的特征,突出分校区特色,围绕主题,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师生活动,同时注意活动的传承性,润物细无声,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与主校区相统一的又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笔者在分校区工作中,尝试开展“青春段落,难忘兴隆山”的主题活动,采用征文、摄影、dv等形式,鼓励学生记录发生在分校区的点滴生活,分享分校区的独特人文自然景观,活动得到了学生积极响应。并拟将活动持续下去,每年作品集结成册,为校园文化形成做出努力。

3.搭建分校区辅导员交流成长平台。分校区特殊的工作环境,使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甚至校园工作的重要力量。但这支工作队伍在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同时,却因为远离主校区,缺失了人际交往空间、自身发展空间与朋辈指导机会。为了提高分校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扩大辅导员的成长空间,高校应建立分校区辅导员交流平台。平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辅导员之家、辅导员论坛、辅导员party、辅导员年级小组等各种形式,邀请主校区行政领导、专家、资深辅导员等参与平台活动,在交流工作的同时增长感情,使分校区辅导员能够长足发展,分校区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分校区学生工作队伍中。

4.重视分校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校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加强分校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

[1]沈红,陈运超,廖湘云,罗云.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夏祥伟.中外高校多校区(分校)管理的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9).

[3]高德娟,张学梅.多校区的大学文化比较及建设的实证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6,(1).

[4]赵伶俐.大学多校区心理整合策略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

[5]苏运生.大学新生异地教育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3).

陈菡,山东大学学生处;王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教师(邮政编码250100)

G647

A

1672-6359(2011)04-0078-03

(责任编辑 马晓黎)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