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发展将『何去何从』

2011-08-15李勇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博客传统媒体受众

□李勇

(秦皇岛晚报,河北 秦皇岛066001)

2011年,微博的迅速崛起,一举打破了固化了的传播格局,将网络舆情继续前推,成为一支新闻奇兵。在大众对信息、真相越来越渴求的当下,微博正以便捷、原创、草根的姿态迅猛占据传播的前沿阵地,每一个人既是受众,又是信息传播者,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第一时间将重大信息发布,然后以转播的方式,急速拓展。

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增长迅猛,已经从6311万人增长到1.95亿人,半年增幅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从13.8%提升到40.2%。微博——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

微博的四大特点

没有互联网便不会有微博,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6.2%。微博正是借助这一庞大基数,才能挥斥方遒。这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真正使微博走到传播前台的是微博自身的特点。从定义上看,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第一,微博有很强的互动性。微博定义中的“用户关系”的含义里,既有点分布的个体,也有面分布的公共媒体,可以点对点的传播,也可以点对面的传播,以微博为载体,涓涓溪流汇成江河。在庞杂宏大的网络世界中,微博的主人在享受信息分享的同时,也在将自己的信息共享出去,又可以通过转播、评论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互动。

第二,微博普及率高生命力强。在微博的世界里,有明星也有草根,有纸媒巨擘也有一般受众,各色人等五行八作纷纷繁繁,在这里,发一个表情不嫌少,发百字短文不算多,可以在门户网上几分钟注册,也可以用聊天工具登陆,微博之所有具有生命力,也在于它天生的草根性,它根植于大众之中,门槛很低,只要你愿意,很轻松就可以成为微博用户,它包容万象,有感而发。微博的低门槛让沟通使用不再存在障碍。

第三,微博具有独特的亲和力。每一个人都会有喜欢的领域欣赏的人,只要加上关注,就可以在微博的世界中随时接受到对方的实时信息,满足了特定受众对特定信息的需求。这与博客类似,但博客偏重理性。虽然博客也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随时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但通常博客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微博,而报纸和电视也都趋于理性,又受传播方式的制约,普通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在微博中双方都是平等的,少去了中间环节,亲近感更强,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大大拉近了。因此,微博在满足受众在某一方面信息的需求上,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微博非常便捷。手机、电脑,简单的操作界面,都可以满足信息的释放和获取,随时随地都可以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发送出去,微博内容的生活化、随意性与操作的便捷性结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时下,流行各种“控”,有微博控的人不在少数,或是出差旅行,或是闲坐无事,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发上寥寥数言,是很多人共同的爱好。

微博的社会功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博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自身的鲜明特点正是人们孜孜以求努力实现的结果,这就赋予了微博的时代特征,大众化、娱乐化、生活化、社会化。人们可以用它表情达意,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评论,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下,微博成为人们最好的释放渠道,这里有对生活的宣泄、对明星的追捧、对时事的热议、对周遭的感悟。在记录生活的同时,在更高的层次上,它还逐渐发挥了很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围绕一个热点事件,通过围观、转发等方式,聚集起更多人的注意力,这种无形的力量,最终会推动事件朝一个公开透明的良性方向发展。

微博公益性的一面让人刮目相看。当关注它的力量足够大时,就会演绎成为一场“公益行动”。2011年初的微博“打拐”让人记忆犹新,一开始,学者于建嵘开设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倡议网友拍城市街头的年轻乞讨者,解救其中的被拐儿童。一场源于微博的民间打拐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行动不仅吸引了数万粉丝的加盟,更引来公安部的关注。此后,公安部连续发文,指导督促各地公安机关抓紧解救被拐儿童。不止于此,旨在帮助贫困山区儿童的“免费午餐计划”以及“攀枝花人卖西瓜”都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舆论监督让人耳目一新。传统媒体在做舆论监督报道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连大名鼎鼎的《焦点访谈》都曾一度困惑,更不必说地方级的媒体了,即使千辛万苦把报道发出来,也可能被极大的弱化。批评报道的阻力不仅来自周围,还来自新闻事件本身,将真相揭露出来需要知情人的配合,或者记者通过暗访拿到一手材料,这比一般性报道的难度要大。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不为人知。而在2011年,微博“揭丑”不胜枚举,从中石化天价酒到郭美美炫富,从故宫“私人会所”到中非希望工程,莫不是通过微博在网上热议再到传统媒体跟进,在这里,我们看到媒体之间的默契配合。

除此之外,微博还能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人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行字,就有可能成为新闻源,然后通过网络互动持续发酵升温最后演变成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比照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我们会发现,微博符合其中部分的特点,在主观上微博的使用丰富了生活,在客观上或许就对某一突发事件做出了最先的“报道”。

微博的不足与发展

微博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时尚一时眨眼即过?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审视微博自身的弱点。

微博最广泛的用途是即时的随感而发,像记录本一样,随时随地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由短文字带来的形式上的感官刺激,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弱,微博自身内容的肤浅无味将更多的暴露出来,有一天人们审美疲劳或者是兴趣发生转移,微博就有可能被迅速的遗忘。

微博与它的前辈“博客”、“贴吧”相比,有更强的信息传播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关注。一条颠倒黑白的微博就能制造较大的“杀伤力”,当社会各方面投入时间、精力摸清情况之后,当初的肇事者或许早已逃之夭夭。微博在快捷的同时,也让真实性存疑,因为相比传统媒体,在网络中存在的微博有着与生俱来的短板。微博“把关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这种“把关”显得有些有心无力。

针对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微博的发展将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形式上,作为科技进步的衍生品,微博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充实自己,将优势充分发挥,让人们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愉悦。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各微博互不相通,各主流网站都有各自的微博,能否架起桥梁,让大家能共享一平台,这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二,在内容上,要有“把关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都公布自己的微博,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其所发布的微博信息的可信性也有了保证,这正是两种媒体的巧妙结合,而这种结合将会随着微博的兴起,越来越深入,方式也将更加灵活。

猜你喜欢

博客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博客天下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