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响的形象思维
2011-08-15张勋英
□张勋英
(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周口 466000))
听,是广播的特点,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本质属性。那么,什么能体现广播这一特点呢?是音响。音响体现了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精品常常产生于带有典型的录音报道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声音”。丰富的音响,特别是现场音响,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独家优势,也是广播新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真实性强、时效性快、可听性广、感染力深,新闻节目只有抓住音响的特点,才能使广播的特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闻音响是我们新闻报道中的事物或人物及环境中的音响,包括人物语言和环境音响。音响能够真实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气氛,音响所造成的氛围和情绪,能把受众带人到所表现的内容之中。
正确运用音响,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增强报道的可信度。新闻的本源是真实,真实是第一性的,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本身的真实性,而音响的运用,可以把事物现场音响、人物的讲话直接传递给受众,而减少采编人员的“转述”过程,减少了报道的中间环节,将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受众。其次,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恰如其分的音响,能使听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音响带给听众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与单用文字表述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次,增加了报道的可听性。在录音报道《琴筝古乐有传人》中,记者运用了古琴古筝弹奏的《苏武牧羊》、《南泥湾》等名曲,通过这些音响,让听众在欣赏的同时,很好地揭示、烘托了报道的主题。第四,扩大了报道的信息量,受众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通过对新闻报道人物、事件的音响,可以了解人物的整体风貌、内心世界及个性气质等,可以了解人物的立场,了解事件发生的状态、背景等等,听众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合理运用音响能够增强听众的参与性。音响中有自己的或自己熟悉的声音,人们一定会更加注意和积极参与到媒体传播中。总而言之,合理运用音响,既可以直接提示和反映主题,又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音响质量、录音长短、插入位置以及音量基调等,与作品的体裁、内容等密切相关。音响用得不适当也会像鲁迅所说的那样,人参虽好,吃多了是要浮肿的。音响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作品成了音响的堆砌,反而把文章的框架压扁了,挤歪了,甚至淹没了。
那么怎样采制音响呢?首先要选择采访环境。被采访人的语言要清晰易懂,采访时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得不在人多嘈杂的特定环境进行采录,那么只有格外注意话筒的拾音距离和角度,或者采用拾音方向性比较强的超指向话筒,尽量避开一些环境噪音。从另一个角度讲,环境噪音也是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真实体现,只是采录时音量不宜过大,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如果选择在室内采访,那么房间的混响时间不宜过长,混响时间过长,多次的反射声音会使原来的声音模糊不清。如果被采访者讲话时旁边在播放音乐或者有连续性的噪音,那么最好避开这一时间或地点。因为被采访者的讲话录音在剪辑时,背景也会随着部分语句的删除而残缺不全、节奏混乱,使人听出明显的剪辑痕迹,影响节目的质量。
要注意典型音响的采录。在录音报道中,典型音响是指那些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环境和气氛以及新闻事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有代表性的音响。比如说:大型会议中群众的掌声、庆祝活动中乐队的演奏和敲锣打鼓声、运动会上观众的欢呼声、起跑时发令枪声、运动员的击球声等等。采录这些音响在录音报道中使用,会使听众感到新闻事件以及所在环境的真实可信,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活跃节目的气氛,增加听众的收听兴趣,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运用音响呢?一是要从全篇录音报道的结构上去考虑,注意合理布局。在一篇录音报道中,要妥善安排现场音响与文字叙述的顺序、位置,要根据全篇的需要安排插曲,设置高潮、互相配合。二是要抓住典型音响不放,让音响出来说话,直接表现主题。典型音响有力地表述了主题,烘托了主题。如果去掉他们,整个报道就会黯然失色。三是音响要精,不宜杂,不能滥用。四是在录音报道中,要把音响尽快地传给听众。在报道的开头部分,要尽可能快地用音响把听众带进现场。五是在选用现场音响时,如果遇到歌曲等文艺节目片段,要注意保持其相对的完整性。
为使音响在节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因素还在于编辑记者的基本素质。记者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取得第一手新鲜资料,编辑能否捕捉有新闻价值的音响,合理剪辑,科学配置,让音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犹如红花配绿叶一样。因此,广播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真正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运用广播音响的形象思维来加强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