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背景』刍议

2011-08-15金星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背景材料

□金星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2)

『新闻背景』刍议

□金星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2)

读者阅读一篇新闻,总希望能明了这则新闻的社会意义;记者或通讯员写新闻,也总是希望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这则新闻的社会价值。作为从事多年编辑工作的笔者认为,一篇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管不一定每一篇新闻都要写背景,但一篇好新闻不能没有背景。

何为新闻背景?一般说来,它是指与新闻有关的,起衬托、对比、说明和解释作用的事实。简言之,新闻背景就是事情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它首先也应该是事实,不过这个事实是用来显示另一个事实(也可以说是新闻)的产生环境的。一篇新闻的背景写好了,不仅可以起到说明缘由、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从而揭示或阐明本篇新闻的重要意义,而且会使文章波澜起伏,更加吸引读者。

新闻背景材料的种类

一般地说,新闻是由导语、背景材料和主体等部分构成的。因此,专门研究一下存在于新闻中的背景材料的种类,有助于我们在写新闻时,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运用必要的新闻背景材料。

大体上看,新闻的背景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对比的新闻背景材料。它是指在新闻中恰如其分地提供今昔对比、正误对比、彼此对比、正反对比等新闻背景材料,进行纵的比较和横的比较,使读者对新闻的内涵及其来龙去脉、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一目了然。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二是说明性的新闻背景材料。它是指对于新闻所涉及的某种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物质条件等进行的介绍。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三是注释性新闻背景材料。这种背景材料的提供,在指对新闻中所提及的主要事实、主要人物或多次出现的有关技术名词等进行介绍、解释,并提供相关的风俗、掌故、轶事、常识等材料,使广大读者能够读懂新闻,理解新闻所包含的含义。

四是分析性背景材料。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有些新闻不是一般地交代一下背景材料,而是在说明背景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夹叙夹议,由远而近,使人边读边思,茅塞顿开。

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则需要遵循。

第一,任何新闻背景材料必须配合新闻主题的需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要喧宾夺主,淹没主题。

我们知道,新闻要有背景材料,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报道对象的来龙去脉、周围环境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达到烘托主题、突出和深化主题的目的。既然运用背景材料的目的是这样约定俗成的,那么,我们的记者或通讯员所运用的各种背景材料,点点滴滴都必须和新闻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实紧扣起来,应当根据不同主题的不同需要,选用适当的背景材料。

第二,写作新闻背景材料时,要求写的生动具体,自然顺畅,恰到好处。

新闻背景材料使用的详略、多少,要因时、因地、因对象、因稿而异。如简讯,就可以不用任何背景材料。如连续报道,则需要在隔一段时间之后的报道中,适当地介绍一下前稿的一些内容等。凡是运用背景材料者,都需要考虑到这些材料是历史性的东西,是“旧闻”。要把旧闻改写得生动、具体,顺接导语,才能使新闻顺畅自然,读者阅读时有滋有味。

第三,新闻里的背景材料最好具备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作者要述之有味,涉笔成趣。

背景材料既然是旧闻,要把旧闻提供出来,为新闻服务,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挑选,并且需要精心写作。总的说来,挑选一些有一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写得亲切活泼,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使背景材料与整篇新闻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如果只是照搬照抄死的资料,就有累赘之嫌。有时掌握一定的叙述背景材料的技巧,比单纯地去报道一个新闻事实,难度还要大些,因为不仅要转述背景材料提供的内容,而且要转述得恰当、巧妙、生动、有趣和精炼。

第四,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为了报道好这些事件,往往配发一些背景材料的专稿,介绍有关事件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渊源等等。

这类背景材料专稿,需要撷取最集中、最精彩的一段来进行叙述,以供读者参考。

综上所述,如果背景材料是为了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那可以考虑选用历史对比性材料(或称纵断面材料),用过去来对比现在;如果背景材料是为了说明新闻事实所处的环境及其与有关事物的关系,那就可以考虑选用现实对比性材料(或称横断面材料),用别处的情况、别处的条件和环境来对比这里的情况、这里的条件和环境;如果背景材料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有关的知识,帮助读者阅读、加深理解的话,那可以考虑选用注释性材料或说明性材料,介绍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或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以及名词术语、科技知识的解释等等,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的事实与意义。

注意储备各种背景材料

善于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记者或通讯员,平时需要各种背景材料的储备,否则,临渴掘井是无法胜任以时间快速而取胜的新闻工作任务的。

如何储备各种新闻背景材料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可以简略归纳为两点:

首先,要善于学习,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像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一般。1957年上海发生了严寒,一名记者写了一条消息,导语说:“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八十多年来罕见的严寒。”接着,记者引用了诗人臧克家1947年在上海严冬时写下的诗作《生命的零度》中开头两句诗:“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然后,记者又说:“这几天要比十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人。”这段背景材料极为贴切,充分反映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试想,如果记者从不读诗,或者没有读过臧克家的诗,或者读后就忘却了,不做必要的储备,那么写出这样形神具备的新闻作品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次,要勤于查找各种资料,补充新闻的需要。任何一名记者都不可能自己储备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有时候会碰到需要某类资料而自己又储备不够这种情况。这时候,“勤能补拙”。比如对政策了解不够,可查阅一下有关文件;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的,可以看一下对方的报表、总结之类;对某个采访对象的过去不了解,可以找有关领导交谈或查阅有关的档案。

正如,美国著名记者马拉·开普敦所说:“当你采访某件事情并想详细报道它的时候,你就要运用你了解的所有知识;而为了运用你们了解的所有知识,你首先必须对非常广泛的范围的事物发生兴趣。”

猜你喜欢

背景材料
“三新”背景下关于高考一轮复习策略的思考
焊接材料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