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
2011-08-15康立军
王 琦,康立军,文 杰
(1,2,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
王 琦1,康立军2,文 杰3
(1,2,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将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系统在这场正规化建设的浪潮中,也需要摸索出一条“纵横有序、上下联动、特点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现状的分析,呼吁建立图书馆联盟,借此实现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并提出了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策略。
图书馆联盟;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构建策略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纲要》指出,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亟待加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分馆作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
综观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事业,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薄弱,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不适应”的情况。在正规化建设的进程中,图书馆扮演着文献积累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双重角色,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长足进步与发展,不利于推进《纲要》的实施。因此,必须找到多边共赢的合作方式,提高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纲要》指出,在遵循正规化建设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形成并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各有侧重,不去攀比搞“大而全”,不去硬撑搞形式主义,而要善于借助、凝聚、发挥各方面力量。“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恰恰契合了这一思想,因此,我们呼吁应及早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尽早形成“纵横有序、上下联动、特点鲜明、优势互补”的局面。这是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的需要,是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需要,符合新时期《纲要》的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纲要》的切实举措。
一、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现状
随着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已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一批省部级项目,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和有关文字资料。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情况不尽如人意,人力、购置经费差异很大,各馆间重复购置情况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小、起点低、资源建设参差不齐
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规模都比较小,且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存在着较大不平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东部沿海一带地区或三校合一的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藏书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文献形式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电子资源建设严重不足,仅有少部分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资源已数字化,购买了一些网络数据库。
(二)受管理体制的制约,重复购置严重
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产生了“小而全”的办馆模式,资源共享合作基本上没能广泛展开。为此,各个“单干”的图书馆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基本相同的工作,这不仅造成资源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和浪费,还因人力、财力不足而无法顾及文献开发、数据库建设以及联合检索、信息咨询等深层次的业务拓展,从而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三)自动化、网络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在文献采访、编目、流通和检索等业务工作中实现了计算机管理,部分馆还建有可以实现电子文献阅览和互联网信息浏览的电子阅览室。但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没有自己独立的信息服务平台,仅仅挂靠在所属学院的网站上,无法提供网络服务,读者服务方式简单,服务内容单一。
(四)专业人才较少,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各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馆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从总体上看,专业技术力量单薄,不能满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图书馆的需要。
二、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意义
(一)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整体馆藏建设水平
很明显,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收藏范围、读者类型与结构等方面均有诸多相同之处,都采取阅览、外借、信息开发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但由于长期分散建设的缘故,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之间没有构成合力,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初级的,且资源建设严重重复。目前还没有一个图书馆,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有实力单独建立与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只有走联盟建设之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共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才有可能通过全国社会主义学院范围内广泛的共建共享,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水平。
(二)有利于推进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
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益增多的数字文献资源,以及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已经意识到收藏和传播数字文献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但是,不论在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是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都面临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1]。建立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对于所有地方社会主义学院而言,正是一次完成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契机。通过联盟运作,很多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费、软硬件平台的引进与维护、资源的选择与建设以及技术力量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均可通过联盟体系的协作建设来进行,从而迅速完成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
(三)有利于各成员馆明确自己的馆藏方向,形成鲜明的特色馆藏
通过联盟运作,推进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解决其在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而使其有精力投入到特色文献的整理、开发中去,尽早形成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富有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找到自身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中的定位,从而形成特色、取得优势,并带动整个联盟的发展。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在成员馆和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之间的良性互动,联盟的整体服务能力随之得以提升。
(四)有利于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是推进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历届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都表达了强烈的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愿望。对于最希望共建共享的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子资源集团购买、文献传递等方面,也有一些图书馆对编制联合目录、联合参考咨询以及合作开发数据库愿望较强烈。
三、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策略
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行业和领域内,由于基础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目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发展模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之初,首先应当根据需求、技术、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构建目标、构建模式以及构建内容。
(一)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目标
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目标是,通过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充分应用原有数字资源,形成具有社会主义学院特色的、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 Internet向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提供高效服务。建设一批特色库,联合引进若干教学科研需要的商业专题资源库;实现全国大部分社会主义学院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数字图书馆事业。通过整合资源,最终实现“统一战线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图书馆联盟存在的核心价值。
(二)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
从管理模式角度看,图书馆联盟构建模式分为理事 (董事)会联盟、实体图书馆机构联盟、协议联盟。理事 (董事)会制图书馆联盟中理事 (董事)会是联盟的领导决策机构,这种模式有利于打破系统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各系统文献信息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体图书馆机构联盟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比较完善,更适合系统内图书馆的联合;协议制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联盟成员之间签署协议形式构建的联盟,比较适合图书馆联盟间的协作共享,构建图书馆联盟之联盟[2]。
考虑到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现状,宜采用理事(董事)会联盟和实体图书馆机构联盟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皆为成员馆。成员馆主体地位平等,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主体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各成员馆共同讨论决定联盟的发展模式、服务功能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各图书馆实力悬殊,对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建设的认识不一,贡献也不可能一致,各馆可有各自不同特色的接轨方式。要充分发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积极作用,由其承担统一购买数字资源、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的工作,并从技术服务等方面指导和扶植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既可以通过上传馆藏数据的形式纳入到联盟中来,也可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本馆特色资源建设上,在联盟范围内提供有特色的资源。
(三)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构建内容
建设全国社会主义学院信息服务平台是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首要任务。平台以现有公共网络环境为依托,覆盖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所有共建主体单位,可实现联盟内读者的网上阅读、特色库查询、联合检索、馆际互借和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该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便捷、全面的网上文献与信息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的“小馆藏,大容量”,便于读者就近、便捷地利用图书馆,使广大读者直接受惠于构建联盟的成果。
数字资源建设是构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核心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引进一批满足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要求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第二,加快地方社会主义学院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进程,使馆藏资源互补而形成一定的整体优势。第三,建立虚拟联合目录,使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文献信息服务跨入“联合保障”的新阶段。第四,加大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力度,形成丰富的信息资源体系[3]。
人才培养是保证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持续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数字资源建设的深度和质量,而且也关系到读者需求的满足率以及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馆员的培训,突出图书馆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的专业教育,保证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走联盟之路、协同发展,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统一战线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图书馆联盟也并非无所不能,联盟运作还存在许多短期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例如,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推动力问题,协作的长效机制问题,如何在联盟范围内充分释放成员馆需求并保护成员馆的积极性问题,协作体系规范与制度的形成问题等等[4]。但这些暂时的困难并不影响协作的蓬勃开展。为了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联盟的成长壮大,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界所有同仁应该共同努力,拿出足够的勇气应对时代对图书馆事业带来的一切冲击和挑战。
[1]郑邦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盟构建策略研究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2):82-84.
[2]郭海明.知识公共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共享体系构建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72-75.
[3]王琦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院系统信息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09-111.
[4]周玉陶.联盟运作: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方向——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盟构建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6):55-58.
责任编辑:王文京
G25
A
1002-0519(2011)01-0109-04
2010-10-28
王琦,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信息中心主任;康立军,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信息中心馆员;文杰,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