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08-15王宪魁
王宪魁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王宪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如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黑龙江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方式方法创新等重大问题。
一、更加深刻认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对黑龙江省来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方式呈现明显的“体制机制决定型”特征。虽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台“大戏”的“演员”是市场主体,但“导演”却是政府,即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症候”在经济领域,然而“病根”却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存在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从资源配置来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完全,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从市场主体来看,政府依然存在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行为,企业投资自主权还没有完全落实。
三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从追求GDP最大化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服务保障。
基于上述认识,“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扩权强县强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二、更加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错综复杂,需要从省情出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尝试、敢于突破。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黑龙江省经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下放了33项部门承担的微观管理、行政审批等职责,进一步加强了95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职责,同时将一些技术性等具体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或中介组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时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核心,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和规范审批权力,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编制规划、管理协调、标准制定、监督检查上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公信力。
二是积极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模式。这是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近些年财政省直管县的探索和扩权强县的实践,有效激发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释放了发展潜能。统筹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一体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快减少行政层级,积极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模式。“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将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减少行政层级,探索建立适应省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通过逐步赋予县级政府行使地市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干部管理、财政制度等相关体制机制的调整与创新,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起权责一致、调控有力、执行通畅、依法高效的省直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黑龙江省历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2006年初就作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在有关市及省直部分单位先期进行了改革试点,在划分类别、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省情况看,事业单位改革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还存在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黑龙江省将适时全面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坚持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为方针,深化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提高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益服务质量。
四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政府只有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服务水平。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实行社会公示、听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智库和外脑作用。完善决策信息系统和决策智力支持系统,完善和落实社会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监督行政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规范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决策前有调研、决策中有论证、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评估、决策失误有追究的全程制约机制。
三、更加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创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好改革的各项任务,需要立足于创新,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握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做好近期阶段性目标的组织实施,做到总体设计与近期部署有机结合,以近期目标的完成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是坚持统筹部署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扎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等,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三是坚持总结经验与探索创新相结合。认真总结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深化认识改革的规律,用升华的理论指导新的改革实践。尊重和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地方的改革试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坚持体制创新与发挥职能相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应当自觉地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和定位,自觉地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发展的全局中谋划和实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作者系黑龙江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