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党建理论的创新

2011-08-15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伟大工程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

赵 平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全国党代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召开了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党代会都会对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部署。本文拟就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涉及党的建设的论断做一文本梳理,以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众多理论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按照现行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有党,就有党代会。甚至从最初的起点来说,有了党代会,才有了党。从1921年到现在,我党已经召开了17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的特殊的地位和职权。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虽然对于全国党代会的构成、职权、运行规则等,都还没有作出制度性的规定,但从纲领中可以推导出,党代会的职权有: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党纲等。比如:“应选择一适当地点成立由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之十名委员组成之中央执行委员会。”“本纲领需经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代表通过修正案时方可修改。”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章程,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本章程修改之权,属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章第一次对全国党代会作出初步的规定。

此后,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召开的三大、1925年召开的四大和192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陆续制定了《三个修正章程》。其中,第三个修正章程案比较完整地规定了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条件、程序、工作内容等,特别是规定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讨论与批准中央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其他中央各部工作的报告。审查与修改党纲及党章。决定一切重要问题政策的方针。改选中央委员会及监察委员会及其他等等。”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专门设立了“党的全国会议”和“党的全国大会”两章,对全国党代会的召开、职权、选举等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1945年民主革命时期召开了最后一次党代会,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全国党代会的召开、职权、与中央委员会的关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等,都作了统一规定。

195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着重就实行全国党代会的常任制作出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邓小平称这是一项根本的改革。十二大以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始终按期召开,已经逐步规范定型,并及时研究和决定党的事业中的最重要问题。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与时俱进,对党章作出一定修改。

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前的党代会召开的时限是变动不定的,而会议提前或延期背后的历史原因值得研究;改革开放之后的党代会则形成了定制五年一届,研究的侧重点应在会议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二、新时期六次党代会对党建理论的创新

党代会是党的历史的一个个重大的节点、一个个关键的环节、一个个集中的标志、一个个准确的缩影。新时期召开的六次党代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党的建设更是有诸多理论创新。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召开了党的十二大。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十二大指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大会审议通过了的党章修改草案。在党的建设上必须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等。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十三大使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会指出,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十三大初步展示了改革开放中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不靠政治运动治党;靠改革治党;靠制度建设治党。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科学概念,并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大大丰富了马列主义党的学说。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十四大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要求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对全党提出了五项总的要求。十四大报告要求全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作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的基本条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这个醒目的标题,突出了党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命题,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对新时期党建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有了新的表述。报告要求,党的建设必须抓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必须把握“三个根本、三大优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必须始终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指出,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突出地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围绕着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等,来研究和部署党的建设问题。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十二大以来都未曾有过的重要论断。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上提出了制度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制度建设的思想,强调要建立或健全制度、机制。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六项部署。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完整,即“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一个目标、六项任务”。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每一次对党建的突出强调和集中部署,都紧随着迎接新的重大战略任务的时代需要和现实背景,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不断丰富了党的建设新布局,系统确定了党的建设新目标,科学总结了党的建设新经验,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开放的30年,更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30年。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勇前进。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更是把改革开放30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科学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入研究、科学总结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好传统,是党的历届领导成员都特别重视、反复强调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用“三个不动摇”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以来的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2002年党的十六大用“十个坚持”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年来13年的基本经验。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2007年党的十七大用了“十个结合起来”概括了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党的建设,一般都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但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十六大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十七大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科学概念,把它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

抓好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总目标或基本目标息息相关,有了正确的总目标,党的建设就有明确的方向,就有可循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和提出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的命题,正式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提到全党面前,并制定了建党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建党目标概括为“三个始终”。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猜你喜欢

伟大工程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家开(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