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锦涛“七一”讲话中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任务
2011-08-15王光华
王光华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一、首次论述了必须坚持和发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三个伟大成就”的新思想新任务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并论述了其含义和要求。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其中中国共产党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是重要前提;坚持基本路线是根本途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要任务;落实“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发展目标。这六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和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
胡锦涛“七一”讲话在坚持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首次论述了必须坚持和发展建党9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三个伟大成就”的新思想新任务。他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其中前两个发展成就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和论述过,而后一个发展成就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新的理论概括则是首次出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体系。我们党和人民创造的这个制度体系,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5]这“五个有利于”,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因此,胡锦涛强调指出:“面对风云变纪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
二、首次论述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的新思想新任务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命题,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的新观点。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作出了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来展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新布局。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首次论述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的新思想新任务,即“四个坚持”和“四个始终”。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7]这是保持和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既要始终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都坚信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老祖宗不能丢”;但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而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就在于能够正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与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和运用反映时代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用以凝聚党心民心,成为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
第二,“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这是保持和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胡锦涛“七一”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104个字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的心中的分量。我们这个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七一”讲话,通篇贯彻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首次作出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五个最”的新论断。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的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事事依靠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才能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9]这是保持和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活力源泉。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始终保持我们党的蓬勃活力,就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风突出的党员队伍;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怀和帮扶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的纪律,及时表彰优秀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其次,要始终保持我们党的蓬勃活力,就要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建树了那么多功绩,创造了那么多奇迹。
第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10]这是保持和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内在根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实践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必须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必须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证。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关于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的新思想和新任务,既是对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深入学习贯彻这“四个根本点”,对继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首先论述了在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全党必须防止“四种危险”的新思想新任务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11]这就把过去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分别提出和论述的四个方面的考验,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论述,并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但没有论述增强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胡锦铸在“七一”讲话中,在重申全党必须经受住“四个考验”的基础上,首次论述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全党必须防止“四种危险”的新思想新任务。他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2]全党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忧患意识。
第一,精神懈怠的危险,往往产生于取得伟大成就之后,陶醉于歌功颂德之中。所谓精神懈怠,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从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世界上许多老党、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丰功伟绩面前决不能骄傲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吃老本,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正如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在访问延安结束时与毛泽东同志对话时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所言:“历朝历代,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日久天长,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听了这些耿耿诤言充满自信地回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3]这就需要坚持靠人民的监督警示自己,用人民的期待鞭策自己,以振奋的精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确保全党精神不懈怠,跳出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率。
第二,能力不足的危险,往往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表现在本领上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发展的社会,永远都会有新的目标任务和产生新的各种矛盾。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党,永远都要警惕能力不足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土地革命的十年烽火,走向建设最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向风起云涌的外交舞台;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海等等。无论道路多么曲折,不管学费怎样高昂,中国共产党以出色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次次击碎貌似不可战胜的困难,一步步走到今天,彰显了一个先进政党永立时代潮头的英雄本色。然而时代是一条不息的河流,前人的功劳簿不是后人取之不竭的支票。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不再贫穷但远不富裕,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复杂繁多的关键时刻;正面对在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和风险呈现多发高发态势的崭新课题;正遭遇知识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频率加快的时代特征。例如:目前我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而食品安全事件却此起彼伏;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长,而房价高涨又随之而来;蛋糕越做越大,而分配不公和两级分化却日益凸显;告别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等等。面对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障公平,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保持稳定,既要鼓励竞争、又要整合利益等“两难”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共产党人要常怀能力不足的忧患,具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历史学习,向世界学习,在新挑战中增长本领,在战胜各种困难中提高能力,从而为更好地治国理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脱率群众的危险,必然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这主要是指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不顾群众意愿占“口粮田”,不管群众健康任由企业排污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如“油水”般分离,甚至如“水火”般不容;有的领导干部往往只看重那些带来资金、项目的老板,而忽视群众的力量,亲了老板,疏远了群众。如果不防止和纠正这些脱离群众的危险,必将动摇我们党的执政的根基。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人心向背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风向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的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和最牢固的群众基础与力量源泉。
第四,消极腐败的危险,会使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所谓腐败,是指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而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和现象。腐败的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产易,这会滋生特权、涣散党心,进而背离党的宗旨、改变党的性质;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化变质,它因掠夺群众利益而必然疏离党群、激起公愤,进而丧失民心、失去政权;腐败的过程往往扰乱资源流动,破坏经济秩序和干扰经济运行,进而影响改革进程、妨碍社会发展。如果让腐败现象蔓延,必然破坏党风清正,使队伍精神懈怠,人心涣散,影响政局和社会稳定;如果让腐败存在,必然驱使“能力”走向歧途,使“精英辈出”、“能力非凡”在错误轨道上产生更大危害;如果让腐败思想滋长,必然导致以权谋私恣意横行,令干群“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因此,要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必须坚持惩治腐败。坚决而切实地做到既要惩处那些明目张胆的大贪小腐,又要铲除腐败期权化、潜规则化等现象;既要制止那种以侵害群众利益捞取升迁资本的个体行为,又要杜绝那些以集体之名催生的“权力部门化”现象;既要堵塞“建好一条路,倒下一批人”的制度性缺失,又要防止“廉洁不香、腐败不臭”的腐朽文化的影响,等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而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始终坚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已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首次论述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是“五个必须坚持”的新思想新任务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4]这就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但没有论述其含义要求和具体目标任务。《人民日报》于2009年10月9日发表的习近平同志的文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纲领性文献》中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5]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和展开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是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的新思想新任务。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1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还是引导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前进的思想路线和强大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告中解放出来,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从发展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治国理政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1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和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是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其基本内容和任务是: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二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要坚持全面地历史地考察了解干部和识别干部,绝不能只看干部的一时一事就得出全面的结论,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四要团结和教育干部,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检查干部的工作,批评干部的错误,督促干部的学习,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五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造成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加强其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与此同时鼓励和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磨炼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六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可靠的智力支持。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8]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任务,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政治活动的最高标准;无论世情、国情、党性怎样变化,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决不会变,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不会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会变;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要注重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善于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搞好服务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再次,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着力解决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贫困帮扶以及就医、上学、住房难和贵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增加和谐因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从而确保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融合、亲密无间的肉血联系。
第四,“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9]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改,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端正党风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全党必须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为此,一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算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查处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解决好如何做人、如何为政、如何用权等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0]。其中,立身不忘做人之本,要求党员干部应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人,始终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政不移公仆之心,要求党员干部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求党员干部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等问题,自觉地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五,“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中,第一次得出了“制度是决定因素”的重要结论,强调与领导人的思想、作风相比,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形成了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党建新布局;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过去虽然把制度建设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和位置,但没有集中论述过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论述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的新思想。他说,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其目标是“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是“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22]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长远指导性。
总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提出的重大课题,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和论述的“五个必须坚持”的目标任务,是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的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1][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11、11-12页。
[4][5][6][7][8][9][10][12][16][17][18][19][20][21][22]《求是》2011 年 13 期,第 5、6、6、6、6、6、6、6、6、7、8、8、9、9、9 页。
[11][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本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10页。
[13]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
[15]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载《人民日报》2009年10月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