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2011-08-15张有奎张健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现实

张有奎 张健兰

(1.厦门大学 哲学系,福建 厦门 361005)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张有奎1张健兰1

(1.厦门大学 哲学系,福建 厦门 36100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在于,培养问题意识,回答时代课题;关注现实生活,吸收时代内容;努力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意识;现实;创新;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不断吸收时代的新内容,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亦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问题意识,回答时代课题

问题意识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P289-290)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脱离时代的玄思和遐想,而是对时代特征和精神的反映。准确把握了一个时代的问题,也就在思维中把握了这个时代。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之点在于,培养问题意识,敏锐捕捉时代问题并予以回答。

问题意识和体系意识是彼此关联的范畴。体系意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有三个:一是有一个逻辑支点(阿基米德点),这个支点是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二是逻辑自洽性,整个体系是按照逻辑推演的方式构建起来的概念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环环相扣,任何松动都会危及整个体系的安全;三是封闭性,也就是说,任何外在的新的材料只能是对体系的修补和完善,就体系本身而言,它是完成了的最终框架。严密的科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体系所具有的凝固、易被僵化的性质常常使之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和不能解答新的时代课题而崩坏。问题意识要求克服单一的体系或者学科的狭隘视野,直面理论的或者现实的矛盾和困难,尤其是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主题,对问题采取怀疑、反思、批判的态度以保持适当的敏感度。此处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准确地提出问题、科学地解答问题。提问的方式和解答的视角常常是培养和提高问题意识的关键。

问题意识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意识。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因而总是具有一种问题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旨趣不在于建构一个思辨的理论体系,而是积极探求所处时代的主题和问题,试图给出科学的解答。恩格斯在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书评中写道:“资本和劳动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2](P589)在他们看来,资本原则是现代社会的总根源。所以,他们毕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对资本的起源、内在机制、积极意义、内在困境、出路的探讨之中。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至今的总问题,没有超出马克思的问题域,依然是资本原则的统治。有一种观点借助强调马克思学说的时空有限性消解马克思学说的当代价值。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它把马克思的具体情境下的具体结论无原则地扩展和泛化为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了。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条件。在马克思开拓的总体问题域之中,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迁,这一总问题的具体形态和表现形式又有不同于十九世纪的特点。当代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具有更加高级和隐蔽的性质和形式,具体来讲,它是非物质劳动剥削形式,而不是物质劳动剥削形式;它是对人的生命力的全面控制,而不仅仅是对人的生产劳动力的有限约束。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此时代背景下,资本统治时代的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独具特色的问题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问题、民族化和全球化问题、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问题、生态保护和人的发展问题等等。马克思主义只有关注这些反映时代本质诸多层面的时代问题,才能实现自身的时代化。

二、关注现实生活,吸收时代内容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面的学问,所以它反对学院式的、教条式的研究方式。马克思批判青年黑格尔派,认为他们错误地把观念的东西看作人们的真正枷锁,因而决不是反对现存的世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3](P66)在马克思看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P73)。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在于改变世界。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在于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其现实的解放。无视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本身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现实本身不是既定的存在,而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因此,关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是封闭的已经完成了的体系,而是不断吸收时代内容的开放体系。在对时代内容的吸收和内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时代化。

深层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如何关注现实。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如何以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本性的方式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在于弄清楚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现实。实证主义混淆了现存和现实之间的根本区别,误把现存的事实当作现实本身。对经验主义者来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归纳和描述,感性的经验事实就是现实。所以,他们把资本主义的现象当作了不证自明的事实加以肯定,一切论证从资本主义的事实出发。他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在于,他们作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现象本身恰是最可怀疑并需要批判的历史性存在,而不是永恒的存在。实证主义无批判地迷恋经验事实的恶果在于,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用事实伪造历史的陷阱,成为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反对的意识形态迷雾。在黑格尔看来,现实不是事实,现实就是在展开的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事实是现成的存在,是在知觉中直接被给予的东西。它是未经反思的、缺乏内在根据的偶然存在,它们只能属于现象世界,因而恰恰是缺乏真正的现实性。现实并不是现存的经验世界和事实世界,并不是被人们的感觉所证实并被生活经验所确定的事物。恩格斯晚年深刻地洞察了黑格尔的现实思想:“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4](P215)。

马克思主义以何种恰当的方式切中和介入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核心主题。黑格尔试图通过对主观意识的批评开辟一条深入社会现实的道路。在黑格尔看来,揭示真正的现实是思想的中心任务。但是,主观思想(尤其是抽象的外部反思)虽然能够把一般的原则运用于任何内容之上,但却不能深入于特定的内容。国内有学者指出:“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外部反思不过是诡辩论的现代形式,并且不过是浪漫主义思想及其虚弱本质的病态表现。它从来不可能真正触到并揭示社会的现实,相反却使之完全被掩盖起来。”[5]通过对主观思想的批判,黑格尔要求使思想进入到事物的客观内容,他把思想的客观性领会为事物自身。表面看来,黑格尔似乎已经达到了思想和现实的和解。但就其实质而言,由于绝对唯心主义的根本性质,他最终成为“非批判的唯心主义”,从根本上遮蔽了社会现实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整个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世俗基础出发说明法、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其性质,探询所谓永恒的原理和范畴的历史基础,真正通达了社会现实。一句话,历史唯物主义真正通达了社会现实。“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学说就在于,把揭示和切中社会现实作为自身不可须臾相离的、最根本的思想任务和实践任务指示出来”[5]。离开社会现实,历史唯物主义就会迅速退回到康德的实践哲学。在现代性的意识形态遮蔽下,马克思主义常常被康德化,爆裂为经济宿命论和伦理社会主义,从而取消了它的现实性的维度。

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通达和关注,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想性的维度,并没有淡化思想和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三、努力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灵魂。创新不能凭空臆想,而是在科技发展、实践发展、社会发展、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由于科技和生活实践等的变化和发展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所以,马克思主义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研究主题、范围、内容、形式、语言风格、研究范式等诸多方面的推陈出新。这种创新或者是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有观点的原创,比如列宁提出的落后国家在帝国主义阶段进行一国革命的可能性问题,毛泽东根据国情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等等;或者是对经典作家的原有观点的深化,比如无产阶级革命的当代理解问题,物化的当代表现形态问题,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问题等等;或者是对经典作家只有萌芽却没有展开的问题的拓展,比如随着生态问题的凸现,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总之,理论创新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了的生活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和新的科学技术的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关键在于冲破主观的、传统的、权威的、教条的观念牢笼,解放思想,不墨守陈规。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缺乏的根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人们习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往往把马克思主义奉为万古不变的教条,固守现成的结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使这种创新的理论失去了固有的创造性。”[6](P64)换句话说,只有突破教条主义的牢笼,克服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所形成的话语体系和权力关系,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革命精神。具体地说,主要就是要突破前苏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姿态出现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它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的那种直接而深刻的联系。

在克服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一种不良的倾向在于,非批判地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域外的思想资源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变形的教条主义。毋庸讳言,西方马克思主义曾经自觉地克服苏联模式的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如果缺乏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觉和对实证主义的反思性批判,如果脱离自身所处的历史情境和现实境遇,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对洋教条的迷信,从而内在地巩固而不是超越和瓦解现代社会的资本原则,结果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背弃,这是不可取的。

文本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内在一致的辩证关系。换句话说,理论创新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和前提。如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幌子下,割裂文本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关系,片面地追求标新立异,轻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和挖掘,就会退化为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说,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范畴、观点的认真、深人的梳理,力求准确、客观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思想的原初面貌,回归和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提炼其思想旨趣、核心方法,再现其本质精神和基本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永恒基础。没有文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点,创新就会陷入空虚和浮泛的境地。

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向度上的发展,它不是时髦化,不是只重形式不顾内容的浅薄的形式主义,而是从深层本质上体现时代特征、引领时代方向;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在空间向度上的布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各民族具体的历史境况、社会实践、文化传统、文明水平、价值观念的结合。时代化是民族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为其民族性提供了理论制高点和时代根基,并最终以民族化的形式实现。时代性与民族性内在结合在一起,二者密不可分。没有任何民族性的时代性是抽象的存在,没有时代性引领的民族性是盲目的存在。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封建化和儒学化的观点,就是在脱离时代性的基础上谈论民族化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化,等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历史实践和文化传统的具体情况的结合,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在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它回答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回答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总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民族化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而已。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吴晓明.回到社会现实本身[J].学术月刊,2007,(5):54-57.

[6] 高清海.哲学在走向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On paths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ZHANG You-kui1ZHANG Jian-lan1
(1.department of philosoph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open Marxism.The paths to achieve it i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 and answer modern issues,then concern about the real life and absorb the content of modern time,make efforts to free our minds and achieve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and embody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ese styl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the awareness of Problem,reality,innovation,nationalization

A81

A

1672-4445(2011)02-0002-04

2010-12-15

本文是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课题批准号:10JDJNJD251)的阶段性成果。

张有奎(1971-),陕西凤翔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张健兰(1984-),女,汉族,湖南郴州人,厦门大学哲学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淑兰]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现实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