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的三条重要经验
2011-08-15溥德书刘峰国
溥德书 刘峰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的三条重要经验
溥德书 刘峰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都有了大的飞跃。经过这一进程,我们总结出三条重要的经验,即在理论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社会主义要切合中国实际;在政治上,保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只能坚持社会主义;在规律把握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只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呢?通过改革开放得出三条基本经验。
一、理论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
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创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着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讲:(1)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两个层次或者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精髓、根本点和基本点,另一部分就是非精髓、非根本点和非基本点。①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根本点和基本点。在实事求是的精髓当中,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生产力标准,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样,就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大大地深化了。(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现实需要。但是,单靠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也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发展。现在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原有的理论绝不能简单固守,必须不断发展它。(3)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包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人类的其他文明成果对立起来的自我孤立的倾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解释并正确指导新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形势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和人们的新需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
2、创出了社会主义的新思想。(1)提出并且反复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理论强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更具体地说,它强调中国目前还相当落后,还远远不是实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那些政策的时候,既然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中国就必须在这一条件下,去实现其他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与组织形式。(2)提出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解放了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体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优势。”②邓小平在1984年6月30日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他在1985年4月15日又提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的工作转向了发展生产力,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多年来,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公平,如何解决安居乐业这样的民生问题,如何提供公共服务,这对我们党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
3、创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新觉醒。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后的角色、地位转换,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之所在,深入探索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强化执政党意识,发展执政党理论,正确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关键。(1)党中央对我们党的历史方位进行了长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两个转变”。这就是十六大报告所说的:从革命党转变到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两个转变’论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几十年奋斗的主要成果,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现在面临的主要考验,它强调的中心思想是执政。这突出表明了我们执政党意识的新觉醒。”③(2)我们党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必须把全中国人民都当作党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全国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我们在坚持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必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全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唯有如此,才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二、政治上:保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
1、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和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中国实际出发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注重吸取历史教训,总结治党治国的经验,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度,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保障政局和社会秩序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了外部危机对国内的冲击,从而使中国逐步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体现了民主价值和功能;创立了崭新的政党合作关系、执政方式、民主实现形式,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创造。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布了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的“五不搞”这就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郑重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是允许实行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自由政治制度的修正的社会主义。“五不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作出了有力充实的补充,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如何确保正确执行作出了进一步具体化标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也为我们今后更加准确地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方向,更加坚定地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郑重表明深得党心民心,完全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愿景。
三、规律把握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
1、在探索客观规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科学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于“三个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国独立自主地开展社会主义实践,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探索和回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重大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科学论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纪之交,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等严酷事实,我们不仅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了探索和回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等重大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努力解决改革和发展所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遇到的新问题,既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了探索和回答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2、坚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制新机制。从发展的战略和制度上看,“坚持以和平环境保障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不动摇。注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中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和机制。”④一是坚持共同富裕,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为本。注重利用经济利益和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二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作用下,充分发展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抓经济、抓项目投资,集中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发展经济,使公有制和国有经济在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开放促发展、推改革,从学习、模仿、制造逐步走向创造和创新。四是坚持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这体现在我们的很多制度和法律、法规政策上,也是制度上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国家与制度成熟国家的区别。如果我国在这个阶段的制度也和成熟制度国家一样,也难以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还需要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注释:
①③董德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创新》,《北京日报》,2008年06月23日。
②周天勇:《我看 21世纪的 “中国道路”》,《北京日报》,2011年2月14日。
④陈炳才:《“中国模式”的成功是制度的成功》,《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1月4日。
D610
A
1671-2994(2011)04-0053-03
2011-05-06
溥德书(1963- ),男,云南通海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刘峰国(1968- ),男,山东莱州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干部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
责任编辑:陈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