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张楠李莹
张 楠 李 莹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1
浅谈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 楠 李 莹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提高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文化教育应涉及的内容和导入的方法。
文化教育;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过分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学生使用语言时必须符合语法,对交际语言使用得是否得体却极少关注。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上的重点也大多是关于英语的语法和词汇,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只是英语的语法、词汇等,而对于英美文化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揭示了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不仅要会读,会写,更要能说,能真正的利用英语去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恰恰涉及了两个方面:语言和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美国的瑞贝卡·奥克斯福德认为:所谓学好一种语言,就是既掌握了听说读写技能,又懂得语言体系和有关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也曾指出:“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因此,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1.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有时在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上甚至表现出相反的倾向。特别在性格方面,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内向保守,而西方人更加外向奔放。性格上的差异造成了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中国人说话喜欢先做铺垫,再切入主题,而西方人喜欢直切主题,一语中的。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对比英汉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在写作时才会有所考虑;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大量写作训练来锻炼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词汇内涵
在中文中的一些习语或者成语中,经常会出现特定意义的名词。
1)成语习语
“掌上明珠”,我们用珍珠来形容珍贵之物。然而在英语用,相近意义的短语表达为“the apple of my eyes”。
2)颜色
这种词与内涵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关于颜色的不同理解上。“红茶”的英语为“black tea”,而中文中常说的“红眼”指嫉妒,但英文的话是方法却用的“绿色”这个词,叫做“green-eyed”。黑色在中国文化中指不好的事情,而在英语短语“in a black”中,表示经营一项企业盈利。
3)动物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利,古代皇帝的最主要代表物就是龙。而在西方文化中,龙确实不祥之物。而在西方文中认为猫头鹰是智慧之鸟,而在中国某些地方确认为猫头鹰为有不祥之兆。
3.行为举止
在行为举止方面,差别最大的当属赠送和接受礼物方面。在西方国家,节日或重大事件相互送礼物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收到礼物后,当着赠与人的面拆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是一种礼貌。而在中国的文化中,谦虚是君子必备之品质。所以当赠与礼物是,偏偏要把自己精心挑选的很贵重的礼物说成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而在接受礼物时,往往要再三推让才能接受,并且不能当面打开,不能喜形于色。
4.节日
中西方由于宗教信仰上的差异,节日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了解西方的节日,也是了解西方的历史,比如在美国非常重要的“thanksgiving”感恩节,就源于欧洲人刚到美洲大陆时,跟着印第安人学习如何耕种,如何打猎,他们学会了在新大陆上的生存之道。在丰收之际,和印第安人一起庆祝,表达对朋友、上天的感恩。延续到了现在,成了现在的感恩节。另外,圣诞节、万圣节等也是西方重要的节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对此方面知识有所了解。
三、文化教育的方式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教师要以教科书为基础,引入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内容,或者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拓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做到与自己的语言教学相融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可以熟悉自己将要学到的语言材料。现阶段,大部分大学教材选材新颖,大部分课文都能够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思路。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基础,认知能力相符的文化内容。文化知识导入的过程应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并逐渐扩展涉及范围。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继续主动探究中西文化差异。
3.在学校,毕竟英语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仅靠教师在课堂内传授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书籍,以积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另外可以举办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中西文化的选修课,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其次,以学生平时的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来获得文化知识,就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更为真切的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民情习俗,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有所了解。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开的。将文化教育引入日常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树立跨文化意识,逐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交流中正确运用语言。
[1]张霞.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
[3]王首国.Culture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05.067
张楠(1983—),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教师,助教,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