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08-15徐艳艳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徐艳艳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浅谈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徐艳艳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以及90年代的对外开放,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81年的1.1%上升到了1998年的3.4%,2004年,出口总额达到5933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5%,世界排名第三位,2007年这一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跃居到第二位。并且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金融风暴过后的2009年上半年我国商品出口价值达到5217亿美元,成为全球商品出口冠军。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出口贸易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
1、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化
从改革开放之前到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所占的份额较小但保持缓慢上升,然而初级产品所占的出口份额较大但是缓慢下降。1970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46.5%的份额;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依旧保持在1970年的水平;甚至到1980年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仍保持在50%以下。总体上初级产品所占的出口份额高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
1981年至1985年期间,尽管多数年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超过了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但是其变化的幅度并不大,并且有反弹的趋势。1986年至今,进入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稳步上升的阶段。199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降至25.6%,并且在2001年进一步降到了9.9%,甚至在2006年降至5.05%;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持续上升。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已经达到94.95%。由此可见,工业制成品已经占据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对主导地位。
2、工业制成品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变化
1992年至2007年期间,劳动及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份额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从1992年的74.14%下降至2007年的44.69%。与此同时,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则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在2003年超过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
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中,化学成品及其有关产品(SITC5)的比例有所下降,1992年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例为6.4%,2007年这一比例降至5.22%;同时,原料类制品及杂项制品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然而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比例却呈现大幅提升的趋势,从1992年的19.46%提升至2007年的49.91%。
(二)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变化
从世界的出口市场来看,我国出口贸易额呈现大幅增加的态势,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了1992年的14.3倍,占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由1992年的2.3%增长至2007年的8.8%。
从出口的洲别看, 1992年我国出口亚洲市场的比重为71.97%,到2007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50%以下。同时,我国出口欧洲和北美洲市场的比重分别上升了大约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过分依赖于亚洲市场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观,出口贸易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
从十大主要的出口市场来看,从90年代末开始,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开始发生变化。199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首次以419亿美元超越了中国对香港出口额,从此美国位居我国出口市场的第l位,而香港和日本分别由原来的第1、第2位退居至第2、第3位。同时,韩国排在了第4位,德国排在第5位。荷兰、英国则分别由1992年的第8、第9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6、第7位。新加坡则由原来的第7下降至2007年的第8位。俄罗斯联邦排名则由1992年的第6位下降至2007年第9位。根据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在台湾市场上的出口额仅仅是6.9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0.82%,排在出口市场的第13位;2006年排名升至第9位。这说明中国台湾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市场之一。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的市场整体发展比较平稳,同时在调整中趋于优化,市场仍然很集中,但是我国出口市场依旧过度依赖香港市场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善。
二、针对出口贸易现状的政策建议
1、树立“竞争优势”的观念。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弱并且附加值低,从而陷入了“贫困化”陷阱;此外我国的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弹性小、易替代、不断遭到反倾销的困扰,所有的这些方面都反映出我国企业竞争力弱、独创性不强的特征。企业竞争力决定了国家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决定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决定国家出口贸易的兴旺发达。因此出口战略必须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2、改善国内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点已被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历证实。另一方面,出口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力有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主要应该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上,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及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结构是由该国产业结构决定的。所以,产业结构优化仅仅靠市场规律是不够的,而且需要政府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链形成环境的配合。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技术含量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因此不容易受同类商品的恶性竞争。相比之下,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是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主要技术都在国外,然而我国只分得一道工序,附加值的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发展科技是迫在眉睫了。“九五”计划以来,我国非常重视高技术产业,而且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太少,并且大多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以及加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国家以及企业都是有利的,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受人牵制。因此,我国应该加入产业R&D经费投入,提高产业R&D强度,重视知识产权的获得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大力发展真正的高技术产业。同时,对高技术产业加以适当保护,使之尽快成长起来而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4、深化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在加快发展新兴出口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出口产业在我国存在的必然性、长期性。我国的传统产业主要是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传统产业产品尤其是有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过去只注重传统产业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忽视了产业技术改造,从而造成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劳动效率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等严重落后的局面。因此,中国应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快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并且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改造传统的设备,提高技术的水平,改造传统的工艺,加快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传统的产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改善管理手段,促进管理科学化、信息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最终实现传统产业技术的高级化,即实现其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和升级,不断的增强传统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1]陈宪,张鸿.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50-154
[2]窦洁超.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及贸易转型对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费明胜.跨国经营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J].江苏商论.2004.9:87-88
[4]国务院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亚明,张岩贵.策略竞争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米尔顿·科特勒.我国企业走出去的24个战略[J].决策与信息.2004,(3):41-42
[7]孙艳林. 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8]谈萧.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0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