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北京“垃圾围城”难题
2011-08-15
中国环境管理 2011年4期
一个名叫王久良的中国摄影师近日拍摄的一组题为“垃圾围城”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 “垃圾围城”现象并非北京独有,而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少产生垃圾是可行的,但不产生垃圾却是不可能的。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产生近5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超过70亿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2015年以后我国垃圾年产量将突破2亿吨。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以北京为例,90%的垃圾为填埋处理,每年约占用500多亩土地。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而且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严重污染。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如果垃圾分类处理得以实现,即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据了解,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 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75%的空气污染,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另一方面,推进垃圾发电也是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重要选择。据科学家测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机可燃物等所含的热值很高,焚烧2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吨煤。如果我国能将垃圾充分有效地用于发电,每年将节省煤炭5000吨万至6000万吨,其资源效益极其可观。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必须正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处理好,垃圾是个宝。处理城市垃圾,“减量化”是前提,“无害化”是关键,“资源化”则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