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电大建设服务经济大发展——遂昌县“十一五”农村电气化建设成就
2011-08-15傅育富包志斌
傅育富,包志斌
(浙江省遂昌县水利局,遂昌 321400)
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国重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好农村水电是增加能源供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开发利用农村水电也是发展山区经济,服务 “三农”,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好的举措,利国又利民。遂昌县有得天独厚的农村水电资源,为此,遂昌县积极向国家申报要求开展 “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并得到了批复。五年来,在上下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水电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 “十一五”既定的建设目标。
1 概况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山川秀美。遂昌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529.9毫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7.96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分属钱塘江水系和瓯江水系,其中钱塘江水系主要有乌溪江和灵山港,瓯江水系主要有松荫溪。县内大多溪流坡陡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4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0万千瓦。
遂昌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发展山区水利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规划,创新管理,全县水电和电网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遂昌县被列入 “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和广大水电建设的共同努力,经过五年的建设,农村电气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2 电气化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遂昌县先后建成了周公源梯级水电站 (三级开发)(53600千瓦)、蟠龙水电站 (16000千瓦)、西坑水电站 (3200千瓦)、欧华武昌水电站 (3200千瓦)、左别源梯级水电站 (三级开发)(2890千瓦)、大公坑增容技改电站 (2520千瓦)、狮子岩增容技改电站(800千瓦)等一大批骨干电源工程,全县建成的电源点总数达到34座,总装机容量达11.548万千瓦。 同时新增配套电站库容3896.6万立方米,新增年发电量2.88亿千瓦时,累计完成电源建设投资92320万元。到2010年底,遂昌县投产运行水电站达到107座,装机容量达23.42万千瓦,占全县水力资源可开发量的82.5%,多年平均发电量达到5亿千瓦时以上。
“十一五”期间,遂昌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工作。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7189万元,新建220千伏遂昌变,主变容量30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焦滩输变电工程,主变容量63兆伏安;新建110千伏枫树输变电工程,主变容量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周公源输变电工程,主变容量68兆伏安;新建蟠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容量20兆伏安;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4处,新增主变容量32.5兆伏安;改造35千伏输变电工程4处,新增主变容量16.45兆伏安。到 “十一五” 期末,10千伏配电变压器达到2014台,容量251.77兆伏安,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40.14千米,10千伏线路1354.72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3350千米。
遂昌县的水电建设,有效缓解了县域乃至周边电网的供电紧张的矛盾,大大改善了能源结构,提高了小水电在电网中调峰顶峰能力。众多电站配套水库的建成,较好地调节了径流的时空分配,增强了全县的防洪抗旱能力。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遂昌县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配网的环网运行的灵活性增强,线路损耗明显降低,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 电气化建设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
1.电气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遂昌县发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水电企业总收入51355万元,利税总额10271万元,人均年实现利税43246元,农村水电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最稳定的税源。水电综合售电单价由2005年的0.389元∕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0.450元∕千瓦时。农村水电行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9.15%,年均净资产收益率12.46%。
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遂昌县经济的发展。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7.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3%,年均增长21%;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6.8亿元,比2005年增长87%,年均增长17%;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59元,比2005年增长87%,年均增长17.5%。
3.2 社会效益
(1)电气化建设促进了遂昌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用电普及率提高、供电量增加和用电条件的改善,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农、林业发展到了现在的茶叶、花木、果疏、畜禽、菊米、竹笋、油茶等效益农业并举的格局,使茶叶加工等农村加工业发展迅速。同时,电源电网的大投入、大建设和大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工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电气化的普及和提高,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得更多的农民可以外出从事集约化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从而大大加快了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
(2)电气化建设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已成为部分山区乡 (镇)及村级经济的主要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许多群众通过电视宣传工具学习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获得致富信息,促进了观念更新和精神面貌的改变,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电气化建设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地方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得到改观。农村水电建设过程中,除了支付群众和乡村集体的政策处理补偿外,还支付当地一些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如乡村道路建设、安装自来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慈善事业等。同时,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山 (库)区群众下山移民和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小城镇和中心村的人口聚集。如遂昌县通过周公源梯级电站建设,将原来生活在偏僻山区的群众迁移到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捷的石练等乡镇,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异地脱贫。
(4)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提高了防灾减灾功能、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浙江省许多县市电网瘫痪,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遂昌县就是其中之一,连续的低温雨雪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冰冻强度之大前所未有,电网在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中遭受了重创,遂昌县与外界联结的电力线路全部中断,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威胁,遂昌县发挥农村水电的优势,全力以赴打了一场抗击冰雪灾害保障电网供电的漂亮攻坚战。利用当地的农村水电站建网发电,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全县电网重新恢复供电,把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3 生态效益
电气化建设充分发挥了绿色能源优势,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农村水电,实行以电代柴、以电代煤,按照全县现有农村水电年平均发电量5亿千瓦时计算,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量50万吨,节约木材5.7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遂昌县农村能源结构,既节约了大量的木材资源,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可降低大气污染,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遂昌县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81.4%提高到2010年的82.3%,由于有效遏制了山林和植被的破坏,山林水源涵养好,物种丰富,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已达779万立方米。电站、水库也成为遂昌各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总结过去,遂昌县从农村初级电气化到农村电气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于 “三农”,服务于 “三农”,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山区水电这一绿色能源优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廉价农村水电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遂昌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以“十二五”农村水电发展规划为依托,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