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商如何通过检测手段保障综合布线的质量
2011-08-15美国福禄克公司
文|美国福禄克公司 尹 岗
1 选型:我不知道选谁的产品好,看上去似乎都不错
选择综合布线产品首先选择功能,其次选择扩容是否方便,然后考察品牌、价格和售后服务支持等因素。对于预算偏紧的用户,可能会首先考虑价格,这可能会给以后的使用留下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上述步骤外,接下来需要对批量选择的产品做一个必要的选型测试。选型测试可能会涉及多家产品,但测试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1.1 如何测试电缆样品
如果你手里有一台DTX-1800电缆分析仪,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不过被测电缆的选取最好以随机抽测为佳。以Cat.6A数据电缆为例,只需要从整箱线中截下100m电缆,两端剥去胶皮,直接插入LABA/MN电缆测试适配器上面的8个金属孔中(适配器上有12/36/45/78对应记号),然后在仪器的标准中选择100m Cat.6e电缆标准,按下TEST键进行测试就可以迅速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网上经常有一些错误的选型测试方法流传,甚至一些学校教材和培训教材上也推荐使用这种方法,这些方法在集成商中有一定接受度,遗害较深。比如最流行的错误方法就是:将100m电缆两端打上水晶头,然后用Cat.6 Channel测试标准进行检测。这种测试由于使用的是链路级标准(Channel或Permanent Link测试标准),它的要求比电缆本身的标准(或称元件级标准)要求多,并且由于两端打上水晶头,无法分清是电缆的问题还是水晶头有质量问题。
另一中常见错误方法是将90m的电缆两端打上模块,使用永久链路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如果合格,则认为所选择的电缆连带模块都是合格的。这种方法仍然无法分清是电缆的问题还是模块的问题。在Cat.6/Cat.6A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居中性问题/兼容性,也就是不同厂家和产品不能随意搭配使用。如果用户自行选择不同厂家产品进行搭配,就可能出现不兼容问题。这在选型时需要做一次兼容性/居中性方面的测试,正确的测试方法是:搭建90m三模块链路,也就是在两端模块的基础上中间增加一个CP模块,如果测试结果通过并有1.5dB以上余量,则表示所选产品的电缆——模块——跳线等兼容性尚可。但这种三连接器链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考察90m链路的兼容性,没有考察短链路中的阻抗不匹配问题。所以,改进的兼容性测试应该是“三长三连法”,这里的“三长”即三种长度,20m/45m/90m,它代表链路最短、适中、最长的三种模式;“三连”是指使用三个满负荷连接器。如果三种长度都能通过测试并保持NEXT、RL两个参数1.5dB以上余量,则被测产品兼容性/居中性测试通过。为了保证兼容性和居中性,支持未来不同用户跳线之间的互换性,居中性测试需要使用支持居中性的永久链路适配器,不能使用厂商自己提供的测试跳线。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集成商选择的是三长四连法进行兼容性检测(25m /45m /100m),此时需要再引入一个二次跳线模块到被测链路中(模块极限:四个);通过了兼容性测试的产品不一定能通过单个的元件级测试。
1.2 如何测试跳线
跳线在开通高速链路时经常引发一些意外的设备上网困难或者误码率增高等问题。在更换品质更好的跳线后,这些问题多数都能自行消失。如果把换下来的跳线用在较低速度的链路中,则可能工作状态非常好。
这类问题多出在跳线本身品质较差或者居中性有较大偏差。集成商如果要确定选定的跳线是否能支持任意互换,以确保今后升级高速设备时无需担心接入困难或者误码率升高等问题,则需要进行居中性/兼容性测试,只有通过了兼容性测试的跳线才可以在网络使用维护过程中与不同厂商的兼容布线系统任意对接。所以,选型阶段需要对拟采用的跳线进行选型检测,以确保其参数符合要求,且支持未来的互换性。
那么,如何进行跳线的居中性/互换性测试?方法也很简单,将DTX-1800电缆分析仪安装上Cat.6跳线适配器,然后在仪器的标准清单选择Cat.6 Patch Cord即可。在确认了对应的长度后即可进行跳线的元件级测试,由于使用居中性的测试插座,在完成这种测试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跳线的居中性/互换性检查。
1.3 如何测试光纤
光纤链路可以达成方针链路进行测试(方法B),也可以对光纤跳线进行损耗和ORL测试。
2 施工:采购入库产品和施工现场的进场产品与先前提供的样品质量是否一样
批量采购入库前可能需要进行入库检测,或者在产品进场施工前需要进行一次进场检测,以确保施工时,产品没有残次品或者仿冒品。
测试方法与选型阶段类似,可以对电缆进行认证测试,对跳线进行元件级测试(含居中性检测),对系统的兼容性进行测试。
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进行随工测试,随工测试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施工前进行过进场测试,则多数集成商在随工测试时,只进行一般性的通断性检查和线序检查。要求稍高的集成商则会使用电缆验证或鉴定测试仪进行串绕线检测。串绕线是特指安装时打线按照12/34/56/78线序进行打线的电缆链路,其串扰值非常高,会严重影响布线系统支持高速链路的能力。尽管电缆、模块、跳线等本身质量很好,但这种链路基本上不能跑高速应用。用一般的通断测试仪和线序测试仪无法识别串绕线,此时可以使用福禄克网络公司的Cable IQ或Micro Scanner 2电缆测试仪。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有经验的集成商现在均采用小批量随工认证测试,随工测试时就直接使用永久链路进行边施工边认证测试,这样可以避免在验收测试时才发现大批量安装好的链路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从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监理测试,是部分甲方委托给监理方进行的随工测试或者验收测试。监理公司如果本身有检测设备,则可以考虑进行随工认证测试,既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可减少甚至取消验收测试流程。
3 验收测试:安装好的链路都要测试吗?备用跳线是否需要测试
验收测试一般是由甲方或者甲方委托第三方、监理方等完成。在质量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多数都是甲方将验收测试一并交由集成商来完成。验收测试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即认证测试)。
无论第三方是抽样检查还是全检,集成商都需要在验收测试之前向甲方提交验收测试的自测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全检的,甲方支付的只是第三方检测的费用,与集成商自测报告无关。第三方验收检测可以是全检,也可以是抽检,这与甲方的委托方式有关。监理方可以按照委托进行全检或者抽检。
目前遗留较大的漏洞则是:
(1)验收检测标准只要求测试安装好的链路,对于使用阶段陆续投入使用的跳线则不要求测试。如果入库检测时没有测试这些跳线,则在开通时不能保证加上跳线的设备一定合格。
(2)开通测试往往只进行通道测试,而通道测试不包含两端的水晶头质量评估,所以通道测试合格的链路也可能误码率超标,从而影响高速链路开通运行。
解决办法:采用“永久链路测试+跳线测试”,由于开通前跳线均经过现场测试或入库检测,故合格的永久链路加上合格的跳线就是一条完整的合格链路(包好两端水晶头)。
如何测试光纤链路:光纤链路需要按照标准测试损耗(又叫一级测试,Tier 1 TEST),以确保光纤的施工质量不会导致损耗增加。但随着高速光纤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不光要求光纤链路的总损耗要达标,还要求链路中每个元器件也能符合要求,这就需要引入新的测试要求,在TSB 140中,针对高速光纤要求进行二级测试(Tier 2 TEST),所谓二级测试就是在以上测试的基础上增加OTDR(光时域反射)测试,以确保没有引起性能下降的各种“事件”,比如不合格的连接点、熔接点、过度弯曲、过度挤压、裂纹等,这些“事件”在中低速网络中可能并不会引起误码率明显增高的问题。
4 运维阶段:升级扩容或开通新应用前需要测试吗?是否需要定期检测
运维阶段综合布线系统涉及的检测相对较少,但当更换了跳线、更新了高速设备和新的运用(预评估)、改变了网络拓扑结构(再认证)、升级扩容了布线系统(与评估)时需要进行测试。
在网络链路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快速定位测试,这些故障最常见的是更换跳线引发的问题和环境改变引发的问题(比如鼠咬、潮湿/漏雨、认为损坏、设备移动时碰擦、捆扎/挤压过紧等)。维护和故障快速诊断常使用的工具有通断仪、电缆分析仪、光功率计、光源OTDR、电缆查线仪、光纤查线仪、光纤显微镜等。
对高可靠性网络,比如按照TIA 942A之3级或4级可靠性设计网络,必须有严格的定期检测,特别针对1∶1冗余备份物理链路要求定期检测,以随时保持高可靠性水平。我国的数据中心标准GB 50174-2008则没有要求对布线系统进行定期检测,这可能导致高可靠性值的下降。运维阶段日常检测较多的则是零星进行的跳线测试和开通前测试。
对于经常承担外包运维服务的系统集成商来说,测试是保证综合布线高可靠性和质量可持续性的最可靠手段,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评估才是持续保证网络物理基础高可靠性最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