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改革发展中群体性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2011-08-15高庆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群体性职工群众纠纷

高庆祥

(胜利石油管理局 海洋钻井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油田改革发展中群体性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高庆祥

(胜利石油管理局 海洋钻井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油田改革发展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群体纠纷本身具有种类多样、错综复杂、对抗危害和有组织性等特点,是由于利益格局调整、历史政策积淀、价值趋向多元、少数基层组织及干部素质等动因引发,要从把握两个原则、强化三级管理、树立四种观念、健全五项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防控,从而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油田。

油田;群体性纠纷;成因;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油田改革的持续进行,经济利益的调整,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内部矛盾,引发了较多群体性矛盾纠纷,制约着油田的和谐稳定发展。因而正确分析研究油田改革中群体性矛盾纠纷这一问题的特点、成因,探索有效地防范和处置方法,对维护油田稳定、推进油田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田改革中群体性矛盾纠纷的特点

当前油田改革中存在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表现为某些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职工群众、组织,为了解决某件事或某方面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最终酝酿形成参与人员多、涉及范围比较广、社会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1]。群体性矛盾纠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由生产经营、意外事故、损害赔偿、环境污染、工农渔关系、干群关系等因素引起的群体性矛盾,特别是在油田改革过程中,改制分流企业人员提高福利待遇、职工住房分配、工资福利分配、职工子女就业、待岗职工重新上岗、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管理服务等引起的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

(二)复杂性

首先,群体性纠纷涉及的内容既有民事的、经济的,又涉及治安的、行政的问题。矛盾主体既有普通在职职工、农、渔民,又有离退休职工、原企业人员及社会闲杂人员。这些不同主体、不同内容和不同表现形式的群体纠纷频频出现,交叉渗透,相互影响,尤其是同违法犯罪活动相互交织,使得矛盾纠纷更加错综复杂。其次,由于几种矛盾纠纷相互交织,在调处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多个单位部门,增加了群体性矛盾的调处难度;另外,群体性矛盾涉及的成员多为社会人员,集体制约力和监督力相对降低,传统行政手段干预难以奏效。

(三)危害性

群体矛盾纠纷一旦激化,往往有众多的群体成员参与,少则数人、几十人,多则成百人,他们在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信多不信少的错误思想支配下,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合理解决,而是纠集民众,闹大事态,组织群体上访,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甚至发生破坏公共设施、危及干群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希望通过过激行为来解决问题,保护他们的“权益”。

(四)有组织性

群体成员对预期利益的追求目标具有统一性,群体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某种“组织”,由过去自发性逐渐向有组织性发展。有的事件在发生前,会有较长的地下组织过程,事件的组织者四处联络,筹集资金;有的建立联系点,专人负责指挥;有的群体事件专门在政治敏感日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进行,制造不良政治影响;有的矛盾纠纷平时被掩盖,一旦人员、资金和时机等条件成熟,就会一触而发,使某些部门措手不及,对油田稳定构成较大威胁。

二、油田改革中群体性矛盾纠纷的成因

油田群体矛盾纠纷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其客观成因

油田改革过程中,实施了主辅分离、改制分流、优化重组、岗效薪点等改革措施,油田经营理念、整体布局、运作模式、薪酬分配形式及工人身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质性不断减少,异质性进一步增加。随着群体、组织的演化,使不同素质、技能和工龄的群体利益呈现为不平衡、不同步的发展状态,使不同行业、阶层之间、单位和单位之间职工群众群体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从而对改革政策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引发群体纠纷事件。

(二)历史沉积矛盾是其历史成因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油田实施改组改制等政策措施,转换了经营、减员、就业、用工、福利等机制,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特殊群体,其中包括因实施减员机制而产生的下岗人员、待岗人员、协解人员,因就业机制变化而产生的职工待业子女,因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家属、离退休职工等特殊群体,由于部分群体成员不能适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向市场,自谋发展,导致群体利益摩擦与冲突升级,出于共同的利益和动机,就会引发群体上访,甚至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现象。

(三)价值趋向多元化是其主观成因

在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个人主义、狭隘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被强化,群体成员易遭受不良价值观的腐蚀,使得价值观念错乱,从而造成有的成员迷失方向,引发矛盾,最终导致某些群体违规违纪的行为;有的群体成员法制意识薄弱,对于当前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当职工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及工农渔之间出现利益摩擦和纠纷时,往往抱有“人越多,问题越容易解决”、“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使本来在法律程序中很容易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突发事件[2]。

(四)少数基层组织和干部自身素质差是其内在动因

首先,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稳定目标责任、矛盾排查调处等措施不落实,致使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个别单位经营不景气,职工生活无人过问,思想政治工作无人做,群体成员采取上访的办法,争取上级领导解决。其次,少数干部对本单位职工群众及相关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对群众通过正规渠道反映的问题置若罔闻,能解决的不给解决,甚至久拖不决,致使一些能在本单位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少数干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不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脱离群众,作风粗暴,导致一些小问题逐步升级,恶性发展,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油田改革中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由于群体事件具有集体性,对油田生产经营正常秩序冲击力强,社会影响面大,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害社会稳定。因而,仅靠过去防、堵、压等常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落实油田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预防、调控和解决群体矛盾纠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一)把握两项原则,实践科学发展观

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油田,必须妥善处理好油田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一是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勇于和善于解决深层次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到油田、社会和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适时适度地推进改革。二是统筹兼顾的原则。既要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改革首选目标予以积极推进,又要把以人为本、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单项改革与综合配套改革之间的关系,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利益关系,各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搞好协调衔接,推动油田的发展壮大,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实现油田的和谐稳定。

(二)强化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健全群体性矛盾纠纷处置体制

预防和化解油田矛盾纠纷,要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方能奏效。一是领导决策层。群体性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必须由油田各级单位党政统一领导,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定期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工作会议。各级党政领导要把“保一方平安”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纳入任期目标之一。二是部门协调层。职能部门根据决策层的部署,把矛盾调处总任务转化为本层次的具体计划,传达并执行上级决定,研究制定措施,做好督查指导工作;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互动联动,齐抓共管促稳定。三是基层操作层。基层单位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完善矛盾调处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调处措施,及时发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真正实现处理一件事,安定一大片的目的。

(三)强化四种意识,从根本上预防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发生

防范群体矛盾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进而缓解和消除矛盾纠纷。一是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维护安定团结、促进油田健康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把各种发展机遇掌握在精心筹划之中,把各种改革风险化解在超前防范之下,着重在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环境上下功夫,做到发展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高度重视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涉及面广,牵涉群众利益多,影响面大的矛盾纠纷要慎重对待处理,坚持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三是强化危机意识。群体矛盾增多,过激行为显现,使矛盾调处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要居安思危,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把工作重点前移到防范上来,从细从严做好群体矛盾纠纷的防范工作,从而把握稳定工作的主动权,提高油田的预防、控制和疏导能力。四是强化法治意识。坚持对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积极引导职工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四)完善五项机制,建立预防调处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长效措施

油田群体性事件要治本,就要从源头上消除纠纷发生的条件,需要制定落实一整套程序化的防范机制[3]。一是“安全阀”机制。在油田改革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避免群体利益距离拉开过大;要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改革中利益调整的相对优化状态。二是沟通机制。建立健全理性、畅通的沟通机制,通过各种渠道,使群众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预测预警机制,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及时捕捉矛盾信息,超前部署预防和纠偏措施,切实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奖惩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避免工作失误、挽回工作损失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落实稳定工作责任查究问责制,对因主观原因造成矛盾激化者,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和一票否决权制度。五是督办机制。发现群体性矛盾后,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予以解决,给群众以满意答复,避免再次发生。

[1]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鉴[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218.

[2] 王庆功.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问题之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10):37-41.

[3] 李宝柱,田大钟.长治久安之策[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2:176.

F912.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935(2011)04-0077-03

2011-09-19

高庆祥(1960—),男,山东德州人,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高级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谭爱兰

猜你喜欢

群体性职工群众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