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浅析
2011-08-15朱玉平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文 / 朱玉平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1 我国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动物产品污染来源广
动物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包括肉、蛋、奶、血液、头蹄、绒、骨角等。动物产品中常见的污染源有病原微生物、兽药、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等。
1.2 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
我国的动物养殖方式和动物产品消费习惯对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工作难度提出了较大考验。目前,我国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较低,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较为普遍。我国主要畜禽饲养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世界10%的牛、23%的羊、50%以上的猪和30%以上的禽来自我国。然而,散养方式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我国生猪、肉牛和肉羊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比例仍占60%以上,奶牛和蛋鸡散养占40%。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较差,同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频繁,全球新发动物疫病不断涌现。仅2010年,全球就有51 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其中亚洲26个。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在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生,人畜共患的布病、结核病(俗称奶牛“两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潜在威胁日益严峻,不仅影响了奶牛生产,而且严重威胁了乳制品的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喝鲜奶、吃肉等途径传染给人,进而发生扩散,导致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1.3 动物产品药物残留高
近年来,我国兽药、农药业发展迅速。兽药、农药的广泛应用,既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也带来了药物残留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或超标、滥用兽药,尤其是将抗生素及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会降低动物产品的品质,而且会危害人体健康。给畜禽使用兽药的种类、剂量和时间的不同是影响畜禽肉品中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另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高毒农药,降解周期长,致使动物食用饲料、饲草后不易代谢,而残留于动物产品中。
2 防范措施与对策
2.1 政府重视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
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的政府行为,其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安全和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卫生安全非常关心,多次就禽流感、口蹄疫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部分生产经营者,对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工作认识不足,使得部分政策和措施不能落实,经营中存在侥幸心理等问题。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正重视起畜牧业生产和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工作。
2.2 加强动物卫生管理,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动物防疫体制,加大动物卫生管理力度。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动物产品的新鲜度、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作为动物卫生管理范围。我国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立法工作,同时应根据我国畜牧生产发展现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畜禽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及投入品和药残监控标准。对重大动物疫病应建立起快速应急机制,以法律法规形式制定防制预案。对乳制品要强化收购制度,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奶牛防疫和乳品安全管理工作。奶农必须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当年的《奶牛健康证》方能出售牛奶。
2.3 认真研究和处理动物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动物的粪便和生产污水、废弃物、臭气等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应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型、循环型畜牧经济,推广渔牧结合、果牧结合以及种植、养殖、沼气一体化生产模式。
2.4 加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随意处置已泛滥为患,加之管理不善,病死畜禽数量有增无减。有资料表明,规模养殖场乳猪的死亡率达4.5%~7.0%,鸡和鸭的死亡率在10%左右。有些养殖较集中的地方还出现了收售死鸡或死鸭的专业户,危害十分严重。在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应当支持建立动物无害化处理场,使社会上病死畜禽集中处理,既可杜绝病死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又可防止疫病蔓延,确保动物产品公共卫生安全。
2.5 从源头加强高毒农药监管
一些性质稳定的农药,在环境与农作物中难以降解,降解产物也比较稳定,称之为高残留性农药。例如,含砷、汞、铅、铜等的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30 年,有机氯农药为2~4 年。农药残留性愈大,在食品、饲料中残留的量也愈大,对人、畜禽的危害性也愈大。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药监测和管理,大力推广低毒易降解农药,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 小结
总之,动物产品安全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搞好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到从种植、动物饲养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屠宰加工到流通等各个环节,确保动物产品中无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无异常气味和颜色,无掺假注水,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肉”,喝上“安全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