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眼中的安防技术与产品热点
2011-08-15本刊编辑整理
文|本刊编辑整理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公共安全博览会已进入了开幕倒计时。这样一场综合展示安防行业技术与市场状况的盛会,应该看些什么,怎么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拥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希望能通过他们对安防技术与产品热点的解读,理清一张安博会观展的“路线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振洲:视频监控是当今安防系统应用的主流,很多人甚至误认为“安防系统即视频监控系统”。近年来,视频监控的应用除了在“量”上猛增外,在“质”上也出现了更高的需求——高分辨率(画面效果从清晰展现场景提高到清晰展现细节)、高适应性(前端在不利环境下获取的图像从模糊不清提高到能还原真实的可视图像)、高智能化(从基本的图像识别上升到海量图像的过滤与智能的设备管理)、高度兼容(管理平台从与安防系统内的设备与信息兼容扩展到与其他相关的设备及信息亦能兼容)。有关产品技术的提升更新相应地表现在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综合管理两方面。
在图像采集上,一直以来,CMOS与CCD图像传感器分别在高像素、低成本、低能耗,以及高感光、低噪声、高适应性方面占优。近年来诞生了一些新的MOS器件,如索尼的Exmor CMOS、松下的新MOS。这些新的MOS器件兼具CCD和CMOS的优点并已走向市场。可以预言,这些器件将取代传统的CCD成为主流的前端应用。在图像处理上,进一步提高DSP图像处理器的性能,实现对图像的补偿增强和修复校正,从而还原出人眼感受不到但又真实存在的图像信息、纠正因光环境造成的图像缺陷并还原出真实的可视图像,这些功能已在国内外多家厂商的摄像机产品中有所体现。
在系统综合管理方面,以往的综合管理平台多着重于系统内的图像操作(如上墙、存储、发送等)或系统内的设备管理联动(如与报警的联动等),某些较先进的平台或辅有局部的图像识别,但并未将其融入综合管理之中;新的综合管理平台保留了原有的系统功能,在把智能化管理监控逐步纳入综合管理范畴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以准物联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兼顾和融入了与系统相关的其他外部设备和信息,实现了真正“大一体”的安防综合监控管理。类似的平台如科达的“SIMS”,融入了多种监狱安防设施和狱政信息,为数字化监狱的建立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基础;大华的“DSS-C”,在交通监控管理中实现了监控与业务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了视图结合与非现场执法;海康的“IVMS-5000”,通过Web Service实现了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的兼容……类似这样的,初级物联的安防监控系统最值得关注。由于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要实现社会市场商品化的物联安防尚言之过早,但现阶段开发有针对性的行业化物联安防应用则是恰逢其时。
北京市首都博物馆顾问祝敬国:博物馆是存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对公众普遍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如何在面向全社会开放展示的前提下切实做好每件文物的保护工作,是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工作的核心。
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工作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既要允许观众近距离观赏,又要防止发生触碰伤害文物展品的情况;既要保证对各类人员的活动区域有不同的布控防卫能力,又要确保对每个文物展品个体的监护;既要监控、防御可能存在的外来人员对文物展品有预谋的极端侵害,又要布控消除可能存在的内部隐患。因此,全面、及早探测是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工程设计的重点。按照纵深防卫的原则把防线尽可能地提前,加强建筑物内、外周界的防控,应用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对文物展品所有流线的动态布控,以及结合外部预警信息的及时交互,将是值得关注的工程技术增长点。
获取大量的实时摄像图像明显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区别公众活动秩序的异状和个别人员的异常行为,同时也能为事后追溯、分析提供依据。可以预见,高清晰数字摄像机在安全防范工程中将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对人、物、环境的实时监控之中,而超大量高清晰图像的传输带宽和速度问题、存储要求问题和查证检索响应问题势必将成为其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关键。只有妥善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高清晰数字摄像技术才能够真正拥有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海新:目前的民用建筑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是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中枢,以入侵报警和门禁管理系统为核心,通过集成、组合等模式构成的,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与用户特点相适应的立体防护体系,其设计建设有以下要求:
(1)保证各子系统能自成网络,独立运行,任一个子系统的故障均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2)建立完善的安防管理集成平台,将各子系统融为一体,实现各种安防信息的融合和各种功能的衔接。
(3)各子系统的设计和技术要求应严格遵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4)安防系统(包括各子系统)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应保证成熟、安全可靠,能够在简单且具有中文界面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运行中不会出现“死机”现象。
(5)系统管理软件具有用户密码权限分级设置功能,能够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需要对系统(包括各子系统)重要数据进行修改、增删操作时,应采用更高级别的安全认证措施。
(6)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应具有“黑匣子”功能,能够自动跟踪、记录任何人员在系统中操作的所有“痕迹”,能保证这些“痕迹”是不可篡改的,同时还应具备快速检索、回放、打印功能。
(7)系统关键存储或与存储有关的部件应支持在线热插拔更换。
(8)重要设备应进行冗余配置。
(9)各系统设备时钟必须保持同步,并具有自动校时功能,以保证总系统时间的一致性;系统内设备在重新启动或网络中断后重新连通时,能够自动进行时钟同步。
(10)应保证安防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独立性;保证安防系统计算机独立使用,不接入互联网,也不加载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应用软件。
(11)应充分预留与消防系统联动的接口,以满足发生火灾时人员紧急疏散和火情视频复核的要求。
(12)应充分考虑报警联动照明,以满足视频监控、复核的要求。
(13)应根据防护区域或部位的现场情况和重要程度选择系统前端设备与技术(包括性能指标),按照均衡布防的原则,建立综合防护系统。
(14)系统管理软件应支持安全审计功能,安全审计日记的数据项应包括用户身份标识、功能操作内容、操作的设备对象、操作类型(日志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任务管理)、操作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操作结果(成功、失败)。
(15)系统应具有热备份功能;
(16)安防系统必须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联动控制的方式,以求实现周密、到位的安全防范。
(17)闭路电视监控应实现监控区域无死角;防盗报警系统与摄像机应实现联动,以便监控中心在发生非法入侵时及时看到防范区域的监控图像,在第一时间处理异常事件;重要通道、房间应设置门磁开关、防盗报警探测器,重要位置处应配置紧急按钮,以便发生非法入侵时能在第一时间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置警情。
(18)为满足高质量视频监控管理的需求,系统图像数字化、传输、存储、管理系统须构建在新建的高质量的IP数字专网之上,采用开放的IP架构,基于全IP软交换技术实现所有业务流的交换分发,实现控制信令与视频交换承载网络相分离,顺应下一代网络架构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满足项目标准、简洁、开放和可扩展的本质需求,在不影响基本业务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弹性、智能、可靠,满足系统规模不断扩展的需求。
(19)为了满足可靠、快速的系统控制切换需求,系统所有的控制、切换、注册、自检、报警信令的转发控制应由独立的高性能服务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