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与饮食护理
2011-08-15徐淑华
徐淑华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有着重要影响。在预防和治疗上不容忽视。
1 心理治疗
1.1 排除压力。有意识地做一些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郊游等。发泄消极情绪。和亲人、朋友多交流,和同事或领导表明自己的观点,寻求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1.2 必要时尝试心理咨询。长期的心理压力易导致精神紧张,诱发高血压,包括家庭关系问题、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疾病本身的压力等。如果不能自己调节好,应借助专业心理医生提供所需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压力,达到调整血压的目的。
1.3 自律训练。通过机体有意识地主观意志活动或自我心理训练来控制机体内部平衡,达到调节身心的作用。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坐位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的椅子扶手上,头稍前倾;仰卧时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两脚稍分开,闭目,全身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专心练习。
1.4 松弛训练。中国气功、太极拳、印度瑜伽功等等,其共同特征是通过主观意念的支配,有意识的使生理过程处于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的状态,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进行松弛训练每日 1~2次,每次 30分钟。
2 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应进食低盐、低脂肪膳食,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 6克,脂肪总量的摄入不超过 50克,体重偏胖者还应限制热量的摄入,进低糖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白菜、冬瓜、莴笋、西红柿、芹菜、海带、洋葱、胡萝卜、大蒜、苹果、猕猴桃等。细粮与粗粮搭配,不能偏食。宜荤素搭配,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另外,应戒烟、限酒,可饮少量低度红酒,以活血、软化血管。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除遗传因素外,肥胖、高盐摄入、饮酒、缺乏运动及社会心理应激等是重要的易患因素。其中心里社会因素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经常压抑或处于敌意的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常人 30%以上,被敌意和愤怒压抑的人对应激性的神经内分泌或血流动力学反应水平比心态平和的人高,这种交感神经介入的反应可能会增加血管壁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物质的积累。(2)环境与文化因素:来源于遗传背景相同,若生活于不同档次的文化背景下,患病率也不同。研究证明:经常性的情绪紧张和各种负荷性应激,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导致血压增高。(3)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特征:患者具有被压抑的敌意攻击性和依赖之间的矛盾,是多型性的。观察发现暴露于竞争情况下,争强好胜、有时间紧迫感、急躁与敌意的人,其血压和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升高,对应激呈现高反应性,以上因素均可引起高血压。
3.2 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指导。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及轻松愉快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做到张弛有度,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健康饮食,劳逸结合,坚持锻炼,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