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观察
2011-08-15曹国庆高信友倪家骧
曹国庆,高信友,倪家骧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是疼痛。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疼痛是生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并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对疼痛性质、程度、时间、空间的感知、分辨和反应程度均会产生影响,并反映在疼痛的各个环节上。疼痛患者常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和消极等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目的就是改善患者不良的适应行为,矫正扭曲的认知,重新评价自己,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而减轻疼痛。因此对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辅以可行的心理护理,可能对患者的疼痛缓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对在我院疼痛科住院行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来源于2009年6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行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这些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等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实验组患者男16例 (43.3%),女24例 (56.7%),年龄27~75岁,平均 (56.3±11.6)岁,病程26个月~27年,平均 (15.3±5.5)年;对照组患者男18例 (35.0%),女22例 (65.0%),年龄31~80岁,平均(58.3±8.6)岁,病程15个月 ~24年,平均 (13.7±7.6)年。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微创介入镇痛术,具体方法为:在影像学 (CT或C臂X线机)引导定位下,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行患侧硬膜外侧间隙或前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成功后通过导管缓慢注入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 (欧乃派克)3~5 ml,影像学扫描显示造影剂扩散范围良好,再缓慢注入实验量1%盐酸利多卡因4~6 ml。观察10~15 min,患者诉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打通皮下隧道并固定硬膜外导管,连接容量为250 ml的镇痛泵,流速为5 m l/h。两组患者所采用的药物成分均为0.4%盐酸利多卡因+甲强龙18 mg,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250 ml,设定初始给药速度为5 m l/h,以后根据患者反应逐渐调整镇痛泵流速和盐酸利多卡因浓度 (以能够完全控制患者的疼痛等症状为准)。患者在接受硬膜外持续消炎镇痛治疗期间,同时接受周围神经阻滞 (如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1次/周),所用药物均为0.2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10 mg。实验组60例慢性疼痛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及治疗。
1.3 心理护理
1.3.1 一般心理护理治疗
1.3.1.1 消除心理紧张 首先需了解初诊患者因疼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在改善心理环境为主导的前提下对患者采用语言性心理干预,告诉患者医护人员都非常重视其病情,会尽一切可能帮助其减轻疼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
1.3.1.2 改善就诊及住院环境 舒适的诊疗环境有利于患者心境的放松,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变化,与其他患者的烦躁、多疑、缺乏安全感等负性表现互相影响,亦是使疼痛加重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开始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氛围,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增加安全感,减轻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时态度要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被重视、被理解和受尊重,从而减轻和消除消极、抑郁、怀疑的负性情绪,达到终止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1.3.1.3 倾听患者主诉 不厌其烦地倾听患者的诉说,不仅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良好职业素质,而且,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对患者的理解和心理支持;患者在诉说之后,会释放心理的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1.3.2 特定心理护理治疗
1.3.2.1 暗示疗法 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疼痛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暗示患者其疼痛症状正在逐步缓解,不必过于担心疼痛的复发。
1.3.2.2 主动被动疗法训练 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意念高度集中以及身体放松的程序,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主动锻炼;指导患者采用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在因焦虑不安或治疗药物作用影响睡眠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安眠药,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疼痛。
1.4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约1个月的连续治疗。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 (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2],以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该疼痛评分量表标准为:0分,无疼痛;1分,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2分,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正常生活;3分,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4分,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均受影响;5分,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0~2分为治疗有效(其中0~1分为治愈,),3~5分为无效。
2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治愈26例,有效率为81.7% (33/40),无效率17.5%(7/40);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率为60.0%(24/40),无效率40.0%(16/40)。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4,P=0.026)。
3 讨论
3.1 消除疼痛患者的紧张情绪是护士的首要工作 疼痛不仅使患者痛苦、失眠、心情烦躁,而且易导致其情绪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治疗的顺利开展和治疗的最终效果。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良好的心境和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开始诊疗时即应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同情和信任是心理治疗的基础,尤其是对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对治疗持怀疑态度。所以,热情耐心地与患者交流,介绍自己和主管医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是疼痛护士的首要工作,对医患双方都十分重要。
3.2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是正确评估疼痛的前提 很好地运用倾听技术可以重新恢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以让患者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对强烈克制疼痛的患者进行鼓励,并允许患者呻吟,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本研究中,在倾听患者主诉的同时,使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所得的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程度均在3分及以上,约30.0%(24例)的患者自服止痛药物疗效不佳,有12.5%(10例)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自理。
3.3 适当的暗示和解释是疼痛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过程中,面对患者的疑问,护士应进行积极的解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诸多患者会认为神经阻滞治疗就是局部封闭麻醉,对这种误解,护理人员应进行认真解释。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所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误解更应进行详尽解释,以保证患者能够放心地接受治疗,这些均属于心理治疗的一部分。对微创神经介入术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解释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术后需有家属陪护、治疗过程中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等。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原有疼痛的一过性加重,应告知为术中可能的神经激惹或导管刺激所致,经过对症处理 (如营养神经)多在1周之内可缓解或消失;而麻醉药有可能导致尿潴留、尿失禁、下肢麻木无力等,这些不良反应均可通过调整镇痛泵局部麻醉药浓度和输注流量而缓解或消失。对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等反应,应解释可能为镇痛泵中的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所致,经过对症处理,一般3~7 d可适应、缓解。在疼痛的心理治疗中,良好的暗示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对患者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效果[3]。
3.4 心理护理治疗应与疼痛治疗有机结合 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通过语言或其他交往方式而达到消除患者疼痛目的的方法[4]。一些学者通过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措施,在疼痛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以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在成功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5-7]。放松式心理护理在减轻术后疼痛中也有明显的效果[8-9]。本实验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治疗的疼痛患者,在进行微创神经介入治疗的同时采取了特定而适当的心理护理及治疗,在疼痛的治愈率及有效率上,实验组较对照组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表明采取的心理护理治疗措施在这些患者的诊疗中取得了积极的作用。
4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老化和劳损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呈慢性过程,起病时较轻,时间较长。对这些患者,除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治疗、减轻疼痛外,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疗效,可有效减轻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疼痛耐受和应激能力。每一个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切实做好心理护理,无疑会起到减轻患者痛苦和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9.
2 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3 赵银仙.暗示性心理护理对腰突症病人心理性疼痛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08,28(5):65.
4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4.
5 叶福平,陈爱民,张玉梅.对以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2009,5(7):60-61.
6 张文祥,倪家骧.慢性疼痛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775.
7 岳剑宁.心理因素对疼痛认知的调控[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36.
8 魏明.放松式心理护理减轻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J].华西医学,2002,17(3):410.
9 任亮,申勇,冯建书,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式选择初探 [J].河北医药,2008,30(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