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人群护理的启示
2011-08-15杨瑞芳
杨瑞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医医疗、护理的至高境界。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预防医学的健康观
“治未病”起源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诸多篇章都不断地强调“治未病”理念,多次论及“治未病”实践原则。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体现了中医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
2 亚健康是当代社会的流行病
亚健康一般指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容易变化并具有双向性,若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向健康状态转化,若不采取措施则向疾病状态转变。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亚健康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来自于个体生理、心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
3 “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人群护理的启示
3.1 指导养神
人类的思想活动与疾病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精神上受到过度刺激或长期抑郁,都是会影响机体正常活动而引起疾病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又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为人与周围环境,随时随地发生接触,一切事物都会给人们以刺激而引起思想情绪上的波动,有愉快的,有不愉快的,所以建议人们养神,进行精神修养,要人们清静淡泊,心境清净,不刻意去追求名利地位,行动安详从容,少私念,不贪情欲,胸怀坦荡,从而使身心处于平和状态,使气血调和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3.2 指导养生
饮食不节,以生百病。饮食不节制的人,最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如多吃肥腻的人,易患肥胖、高血压等病;喜饮酒的人,多发酒精肝、胃溃疡、高血压等病。《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饮食起居等生活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身体健康。因此,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即平衡膳食的原则。在起居方面,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过度疲劳,则易劳形伤气。
3.3 加强锻炼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坚强,肌肉发达壮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我国的传统健身术,内容十分丰富。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各种气功及武术运动等,种类不同,套路或功法各别,各具特色。与现代提倡的广播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的目的是一致的,可以舒利关节、调和气血,只要持之以恒,自能使身体逐渐强壮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未病”思想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干预的健康观,是传统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