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的病因与防治
2011-08-15李艳荣
李艳荣
(河北省沧县畜牧水产管理中心,河北省 沧县 061023)
仔猪腹泻病决定了规模化猪场猪只成活率的高低。据调查,断奶仔猪的腹泻率一般在20%~30%左右,死亡率在2%~4%左右,有些猪场腹泻率甚至可达到 70%~80%,死亡率达到 15%~20%。仔猪腹泻,以仔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黄、白痢和水肿病最为常见,还有传染性胃肠炎、断奶应激和胃肠机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1 传染性因素
1.1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 (TGE)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病。虽然不同年龄段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但五周龄以上的猪发病后死亡率很低。五周龄以上的猪患病后,典型征状为短暂呕吐,黄色水样腹泻,脱水快,粪便中常含有凝乳块,并有恶臭气味。两周龄以下的仔猪感染此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 (通常为100%)为特征。
1.2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与猪的应激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疾病经常发生在猪只应激之后的1~3天。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头发病率在20%~60%之间。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稀粪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较高,可达80%,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此病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见多发病,断奶后1~2周多发,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90%)、病程短。本病通常呈散在发生,传染性不明显,多出现在生长快、个体较大、膘情好、表象健康的仔猪中。
2 非传染性因素
断奶仔猪的腹泻一般发生在断奶后的3~10天,断奶后第7天多发,一般患病仔猪排出粥样或水样腹泻,粪便内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很快会因脱水而死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仔猪断奶后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造成仔猪抵抗力下降;仔猪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不适应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而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加之胃肠道pH值偏高,消化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诱发腹泻;断奶应激影响断奶仔猪腹泻率,其中包括断奶后环境应激,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升高25%~30%,湿度高的环境也会使腹泻率明显增加;不适当的饲喂方式,包括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易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在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用生豆饼、生豆粕时),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容易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水泻;此外,仔猪胃肠道菌群失调也容易引起腹泻。
3 预防和治疗
3.1 做好免疫
免疫的重点是产前母猪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和传染性胃肠炎疫苗,产前30~40天,注苗一次,产前15~25天再加免一次,效果极佳。
3.2 母猪的产前补硒和仔猪的产后补铁、补硒
母猪于产前一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亚硒酸钠10mg+VE500 IU),仔猪于3日龄注射铁剂1mL (内含铁 100~150mg), 亚硒酸钠维生素 E注射液 1~2mL(亚硒酸钠1~2mg+VE50~100 IU)。
3.3 做好消毒
进产房前,母猪猪体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产床用2%的火碱消毒。分娩时还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母猪的乳房及会阴,同时挤去乳头中的奶水3~4滴。
3.4 仔猪舍环境控制
一般仔猪舍的保温工作都容易做到,但干燥问题总是容易被忽视,猪舍湿度对仔猪腹泻的影响要比猪舍温度更大。
3.5 仔猪在哺乳阶段做好补料
仔猪在7日龄时开始补饲颗粒料,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如:香味素、奶精等,奶味越浓诱食效果越好。仔猪断奶前采食饲料量大,胃肠机能就会得到充分地锻炼,断奶后胃肠道容易适应消化饲料,断奶后腹泻率和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早期断奶成败的关键所在。断奶前4~5天做好母猪的减料工作,同时在断奶的前3天在仔猪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类添加剂,以杀灭有害细菌;断奶后不要立即将仔猪转入育肥舍,如条件许可,可在原圈饲养2~3日后再转入育肥舍。断奶早期的仔猪料中还应加入一些代乳粉,同时加入1%的柠檬酸,也可再加入一些复合酶制剂或酵母,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使日粮蛋白控制在19%~20%左右。
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应用抗生素,如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极好,另外,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同时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对严重下痢的仔猪还应使用阿托品。腹泻治疗的关键是补水,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给病猪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KCl 1.5 g、NaHCO32.5 g、 NaCl 3.5 g, 加水到1000mL)让其自由饮用,不能饮水的猪可以灌服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