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魏氏梭菌感染及其综合防控

2011-08-15程忠刚刘树中

中国猪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魏氏梭梭菌甲硝唑

程忠刚 刘树中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 广州市 510640;2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 广州市 510640)

在天气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猪场偶尔会出现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征兆的、由魏氏梭菌感染引发的胃肠胀气,致死率极高,发病率为2%~3%,发病猪如不及时处理会迅速死亡,给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 致病原因及特点

当魏氏梭菌或其芽孢被猪采食后在肠道内大量增殖,或当采食饲料过多而滞留于胃肠内,消化道蠕动不足,饲料、气候及环境的突变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原有魏氏梭菌大量繁殖而发病。魏氏梭菌繁殖后,产生大量气体,不能及时从肛门排出,使胃肠鼓胀,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猪窒息死亡。猪的肠道环境发生改变使猪只易感染魏氏梭菌,例如球虫病导致肠道损伤使猪只易感染魏氏梭菌。

猪魏氏梭菌感染多在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多发。主要发于 20~40 kg的猪、怀孕 20~60天的经产母猪及哺乳母猪,从发病表现出症状到死亡仅2小时左右,致死率100%。

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梭菌,属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条件性致病菌。最早从腐尸中产生气泡的血管中分离得到,它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及酶类,根据其所分泌的毒素可将其分为A、B、C、D、E型,A型能感染人和动物而形成气肿疽,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产生大量气体;B、C、D型与动物肠道感染有关。

魏氏梭菌能通过其分泌的多种外毒素或酶类产生致病作用。在消化道内魏氏梭菌产生的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激活变为外毒素,外毒素进入血液会加速动物死亡。目前已发现的外毒素有12种,以α、β、ε、ι这4种最为重要。毒素一旦进入血液,如其含量超过猪的耐受力,猪就会死亡;如毒素含量和猪的耐受力持平,在很长时间内猪会停止生长发育。

2 临床症状及剖检特征

猪胃肠胀气发病无先期症状,病猪体温正常,采食正常,突然表现不安,拒食、呕吐,嘴巴空嚼,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有腹痛表现,腹部迅速膨胀、腹围增大,皮肤紧绷,面部、耳朵发绀,眼睛呆滞,鼻孔流血,继而卧地不起,有的病猪肛门突出,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剖检常见脾脏肿大数倍,严重瘀血;胃肠道充气鼓胀,胃扭转或扩张,胃粘膜脱落并表现严重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小肠有出血性炎症。个别患猪有心肌出血、肾有散在出血点。

3 预防措施

抗生素只对魏氏梭菌本身起作用,对其释放的毒素无任何作用,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的意义大于治疗。保持环境条件稳定,避免猪只发生应激,搞好环境的消毒工作,注意饲料质量,提供质优的全价日粮,避免饲料及原料霉变,适量喂青绿饲料及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促进猪只胃肠蠕动。配制母猪日粮时注意选用部分低能值、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加强饲养管理,不突然换料,饲料中添加酵母和活菌制剂,添加适量柠檬酸以提高饲料酸度抑制有害细菌繁殖。控制母猪喂料量,防止过饱引起的消化不良,保持饲料适当粒度,延长胃内消化时间,减轻猪只的饥饿感。

适当提高冬春季节猪舍温度,注意猪只饮水清洁,避免寒冷季节凉水对猪胃肠道的刺激。猪场如常爆发此病,在冬春季节,饲料中加甲硝唑200 g/吨,连喂3~5天有较好预防效果。注意观察猪的粪便,发现有算珠样粪便时及时投二甲硅油片 (消胀气药,治疗胃肠胀气)进行预防。加强产房管理,常消毒及注意废弃物和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仔猪出生2小时内肠道无任何细菌,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情况决定了仔猪的健康。

通过定期免疫来预防此病,目前已成功研制出魏氏梭菌浓缩氢氧化铝灭活苗、类毒素疫苗来控制本病。如对怀孕母猪使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苗,产前4周肌注5mL。药物预防:药敏试验证明魏氏梭菌对很多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都较敏感,适量添加上述药物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4 治疗

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及早发现患病猪,及时进行抢救,介绍几种有效的抢救方法。粗绳绑住猪上颌保定猪只,把开口器套入猪口,使猪张口露出咽喉部,然后将胃管 (12 mm胶管)从咽喉经食道探入胃内,如感到有阻力,说明猪喉咙紧闭,切忌强行推进,来回慢慢抽动胃管,当胃管插入后,侧耳细听管口有无明显的呼吸声,如有微弱呼吸声说明胃管插进气管,应重插。当胃管完全插入食管到达胃部时,用力由后往前,按压胃部5~l0分钟,使胃内气体从胃管排出,切记要间歇、缓慢放气。然后用漏斗套入胃管,把5%的温肥皂水500mL缓慢注入胃内冲洗10分钟,拔出胃管时用拇指堵住管口,以免胃管中剩液倒灌呛入肺部。然后让猪休息几分钟,再重新插入胃管,取甲硝唑4 g+莫沙必利片10mg投入胃管,用凉开水100mL经漏斗把药冲进胃内,然后取出胃管。

发病后立即用30mg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促进胃肠道运动,提高胃肠道及食管括约肌张力和收缩度)肌注,防止胀气加剧,然后静脉注射甲硝唑 (15~20mg/kg·bw)杀灭魏氏梭菌,抢救及时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对怀孕母猪易引起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流产。

也可用甲硝唑注射液500mL+强力霉素对猪紧急输液 (1小时内输完),同时灌服藿香正气水,2小时后可观察到病情逐渐恢复。

还可以在发病时用特异性魏氏梭菌高免血清配合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或配合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复合VB肌注。同时注射人工矿泉盐20 g,也可肠内推入松节油 (治疗气胀并促进血液循环)、石蜡油 (对肠壁起润滑作用)等。

也有采用灌服藿香正气水50mL,氯化氨甲酰甲胆碱 (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10mL+氨基比林20mL+青霉素400万单位混合肌注,然后将猪赶出走动或跑动,效果较好。

5 鉴别诊断

5.1 与猪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魏氏梭菌病症状与仔猪黄、白痢症状相似。但剖检魏氏梭菌病猪肠道有明显的出血和胃肠臌气,可见浆膜层有气泡。

5.2 与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鉴别诊断

肉毒梭菌中毒症与猪魏氏梭菌感染都是由于细菌毒素导致猪突然发病死亡,但魏氏梭菌病腹胀明显。患肉毒梭菌中毒病的猪只曾有饲喂腐败下脚料的历史,如潲水养猪,吃得越饱,猪中毒越深,越易猝死。

5.3 与氟乙酰胺中毒的鉴别诊断

猪魏氏梭菌感染与氟乙酰胺中毒均可引起猪猝死,氟乙酰胺中毒的猪只有误食毒饵病史,猪发病后痉挛死亡,用解氟灵能控制病情,且死后无腹部胀气现象。

魏氏梭菌病呈地方散发流行,并不常见,但来势凶猛,且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使猪魏氏梭菌病情更加严重,生产中要重视对它的防控。

猜你喜欢

魏氏梭梭菌甲硝唑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甲硝唑,3类人不能拿起就吃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
抗艰难梭菌毒素B抗体可以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