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2011-08-15徐正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诊疗室医源性口腔科

徐正云

随着现代口腔科学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与临床,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关注。医源性感染是指感染因子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引起的感染,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品进行传播。因此,口腔科医务人员应该了解掌握感染的传播途径,不断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尽量防止或减少医院性感染的发生。

1 感染源的传播途径

口腔是一个有多种病源微生物栖居的地方,口腔疾病的诊疗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与治疗器械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及口腔内分泌物直接接触,操作是有唾液和血液的飞溅,造成局部环境污染,所以,搞好口腔科的器械及医疗设备的消毒,对控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1.1 医患之间的传播口腔科门诊患者多,职业特殊,在诊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机会明显加大,很容易造成流感、各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等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1.2 诊疗设备、器械的传播口腔科的诊疗设备及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传播。由于口腔科器械种类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率高,污染严重,给消毒灭菌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容易早晨器械的反复污染。

1.3 诊疗室空气的传播空气传播为生物引起的疫病有流感、各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等,口腔科综合治疗机在使用中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气雾和飞沫携带着病源微生物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这些气雾悬浮与空气中,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空气,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2 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2.1 口腔诊室诊疗环境的污染门诊口腔有其自身特点,即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环境污染场所,其空气合格率仅为61.4%。在诊疗中,由高速手机、超声设备和其他设备所形成的飞沫,含有雾化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他感染性碎屑,这些气雾集中在口周60.96~91.44 cm内,包括尘埃和微滴核。一般<50 μm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很长时间,>50 μm的颗粒则沉积下来和尘埃混在一起,成为传染的潜在因素。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口腔职业特定环境中常见有汞(银汞合金)、铬化合金(钻铬合金、镍铬合金)、单体(塑料、高分子材料黏合剂)、酚、醛类消毒防腐药物等这些毒物常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等形态存在空气中,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内,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损害人体的健康。

2.2 口腔诊疗操作造成的感染在进行口腔的诊疗操作时,操作后口腔医师手的HBsAg污染率为11.54%。口腔科一、口腔科二等诊室调查105例门诊拔牙患者的牙槽血,报告HBsAg阳性率为7.14%;口腔科一、口腔二科等诊室检查50例牙病患者的牙髓血,检出HCV阳性率为3.3%。研究证实,HBV在口腔医疗中感染的可能性比HIV高57倍,HBV在口腔临床的传播危险高于HIV。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和唾液,其感染的危险比HBV小,但比HIV大。口腔医护人员如果其职业安全防范意识淡漠,消毒不严格,无菌观念不强,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

2.3 口腔医疗器械传播的感染在我国约有10%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美国牙科协会报告,在7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查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报道,口腔科消毒前器械的HBsAg污染率达31.20%,经高压蒸汽灭菌和2%戊二醛浸泡消毒的器械未检出HBsAg,合格率为100%。而仅给予常规消毒的口腔科器械在消毒后HBsAg阳性率仍达7.2%,HBeAg的阳性率为0.9%。手机及综合治疗台的水、气路也可以被患者口腔细菌污染。以上情况如处理不当,均可直接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 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对策

3.1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定期对医护人员健康体检,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带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每例患者治疗前用0.1%氯己定液漱口,减少口腔中的菌落。操作前后均应洗手及消毒,如接触的是艾滋病患者,应穿戴2付手套和手术衣,脱去手套的双手以及接触患者血液的皮肤应立即清洗并进行消毒。在诊疗和操作前应采集有关病史及进行必要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状况,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3.2 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口腔科的医疗器械,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应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后再次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对手机等器械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采用三次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对手机进行消毒,可严格控制由口腔门诊操作引起的交叉感染,且对轴承损伤性极小。金属器械和怕热器械可完全浸入2%碱性戊二醛溶液内,在常温下浸泡30 min消毒或4~6 h灭菌。浸泡后取出的器械,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冲净残留戊二醛方可使用。石膏模型、修复体等污染物件在送技工室前也应进行消毒。

3.3 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坚持每天下班前用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消毒,或用健之素500~1000 mg/L、0.1~0.4%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2次,保证滞留时间。在气候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打开口腔诊疗室的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空气的细菌污染。口腔诊疗室的医疗设备、门窗、地面应常用健之素500~1000 mg/L溶液清洁,对实验台、治疗台等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健之素250~500 mg/L擦拭。

综上所述,我们强调首先应有效的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规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建立起完善的防护措施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医务人员在各种治疗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尽量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诊治每位患者前都要洗手和更换新的手套,对可疑患者要戴防护镜、穿隔离衣。实行一人一机一用一消毒灭菌的原则,手机在使用前空转30 s,可有效冲洗残留物,手机和牙钻等器械用后采取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耐高温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不少于10 h,已达到杀灭致病菌的作用,严格有效的消毒措施是杜绝口腔科医务人员医院性感染的重要手段。诊疗室应室随时保持通风换气,我们的做法是诊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等消毒1~2次,每次消毒60 min,防止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医院型感染。同时也要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消毒工作管理,认真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医院性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诊疗室医源性口腔科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