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2011-08-15撰文李国强

中国果菜 2011年6期
关键词:法桐悬铃木乐果

撰文/李国强*

漯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系我国新发现的危险性害虫,我省以前尚未开展过此项专题研究。我市从2008年开始,通过近2年来的观察试验,查明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1、分布与危害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是近来长江大学农学院的李传仁博士在我国湖北省的悬铃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有害生物。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该害虫主要危害悬铃木属(Platanus spp.)植物,主要寄主: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在欧洲和韩国的寄主:Platanus 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其他寄主:构树、杜鹃花科、山核桃属、白蜡树、柳树。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危害严重时,则引起寄主植物大量叶片枯黄脱落,继而导致植株死亡。该害虫原产北美,在当地主要危害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等悬铃木属植物的叶片。2008年传入我市,最早发生于我市郾城区孟庙镇政府院内法桐树木上,当年即造成法桐树木叶片全部干枯,不得不换头更新,随后全市所有法桐树木上均有发生,其成虫和若虫主要寄生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另外,该害虫还可成群侵入居室内,干扰居民生活。

2、形态特征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主要特征是: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3.7 mm,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主要鉴别特征:侧背板及前翅外缘具成列小刺,且前翅前缘在基部强烈外弓,形成长方形翅。

3、生物学特性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市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全年发生期4~12月,第1代近70天,2、3、4代的历期在40天左右。若虫5龄,若虫期9~23天,成虫寿命为10~25天。成虫繁殖能力强,每雌虫产卵约300粒,卵期为9~34天。该虫10月中下旬开始以成虫越冬,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该虫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每年发生量主要与气温、林木的郁闭度以及天敌相关。

4、防治方法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悬铃木方翅网蝽根据其生活隐蔽,较难防治的特点,我们重点进行了若虫期的防治试验,试验所用化学农药为吡虫啉、氧乐果乳剂、甲基硫环磷及敌敌 畏 、对照为清水。该虫天敌较多,今后应进一步开展保护、引进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以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小环境下的良性生态循环。

喷雾防治

(1)试验方法

药剂防治试验设在市区黄河路,试验树为20年生法桐行道树,树高15m,胸径为40-50cm。供试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1-2龄若虫。供试药剂:吡虫啉、氧乐果、甲基硫环磷、敌敌畏。供试器具:机动喷雾器、量杯、天平、滴管、纱窗等。

试验前详细查清若虫数,挂标签、注明编号、浓度、虫口数量、用纱窗罩住,防止增加或减少。每种药剂分三个浓度,每个浓度二个重复,每个处理样树3株,每个样树全部均匀施药,对照喷施清水。施药后第1、3、7天各检查一次,统计活虫数、死虫数,计算杀虫效果。

(2)结果与分析(见表1、2、3)

从表1、表2、表3看出:根据药物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性分析,药物不同浓度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只有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6.2%、86.37%、86.5%三个浓度处理与D0.005=14.68值接近,防治效果不好,建议不采用。本着经济有效、环保的原则,在相同条件下,吡虫啉、氧乐果,防治浓度应分别采用1000倍、1500倍,杀虫率在95%以上。

(3)结论与建议

?

根据4种药剂试验结果,虽然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氧乐果、甲基硫环磷有广谱和速杀性,在环保方面不如吡虫啉、敌 敌 畏 。吡虫啉、敌 敌畏 可以在生产防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

猜你喜欢

法桐悬铃木乐果
悬铃木树
悬铃木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敬仰一棵法桐
敬仰一棵法桐
成龄法桐整形修剪的几点看法
空心圆头形悬铃木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