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防治早产儿黄疸临床观察

2011-08-15罗雪莲蓝羚榕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光疗活菌双歧

罗雪莲 兰 珍 蓝羚榕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忻城 546200

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特殊的未成熟的群体,早产儿、新生儿时期的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早产儿血-脑脊液屏障发育未成熟,甚至低水平的胆红素也有可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可危及生命或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而致残[1]。对其进行及时合理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早期预防,是降低早产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肝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人血免疫球蛋白、中药)、蓝光治疗、换血治疗。目前临床常结合胎龄、体重、病理因素监测血清胆红素,及时予光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是停止光疗后黄疸反弹快,需反复光疗,住院时间长,从而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早产儿黄疸,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4例早产儿(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如:溶血、感染、窒息、颅内出血、头颅血肿、酸中毒、G-6-PD缺乏、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低血糖、先天性胆道畸形),胎龄(34.72±1.11)周,出生体重(2425.93±251.92)g。

1.2 给药方法

将5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如:保暖、液体疗法,若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则给予光疗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生后12 h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规格:210 mg/粒),剥出胶囊,倒出药粉,1粒/次,2次 /d。

1.3 观察指标

每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胆红素4次,若经皮胆红素测定值过高或上升过快即抽血查血清胆红素。黄疸消退标准:停止光疗24 h以上,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血清胆红素≤85μmol/L。记录两组早产儿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平均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对照组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平均时间为生后(17.92±3.37)d,治疗组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平均时间为生后(15.75±3.33)d,治疗组早产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t=2.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多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其血红蛋白经代谢后释放出胆红素,这些胆红素在肝内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经粪便排出体外。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肝细胞γ蛋白含量极微,干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生后5~10 d,γ蛋白才达到正常水平;新生儿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葡萄糖脱氧酶含量不足,只有成人的1%~2%,使胆红素的结合过程受限,生后6~12周才接近正常水平;新生儿干细胞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初生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或经肾脏排出,增加了胆红素回吸收;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浓度高,将肠道内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回到肝脏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系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组成的活菌制剂。3种菌为人肠道的正常生理菌群,给药后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生态平衡,3个菌种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粪链球菌是需氧菌,繁殖速度最快,12 h达高峰,24 h进入生长稳定期;双歧杆菌是厌氧菌,繁殖速度慢,48 h进入生长稳定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口服吸收完全,第2天粪便中能检出服用的菌种,第4天菌量达高峰,第8天维持正常[3]。双歧杆菌活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早产儿黄疸的机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后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使血中胆红素含量减少。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后可在短时间内建立正常肠道菌群,通过产生乳酸和乙酸等降低肠道pH值,呈酸性,从而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阻止直接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肠肝循环,通过产酸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4]。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应用,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有助于防治早产儿黄疸,黄疸消退时间缩短,减少光疗的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1] 张魏,童笑梅,王丹华,等.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9-244.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5-266.

[3] 沈刚,何晓霞,余晓耕,等.新编实用儿科药物药[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45.

[4] 刘泉波,刘作义.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M].中国微生物学杂志,2005,17(2):120-121.

猜你喜欢

光疗活菌双歧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光疗对血白蛋白质量浓度、骨代谢指标和血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