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1年农户存粮售粮情况调查分析
2011-08-15曾广伟
曾广伟
(河南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于2011年4月中旬开始深入乡村农户,对河南省农民存粮情况和售粮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周期为2010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本次调查共选取了10个乡镇48户调查户,涉及总人口183人。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年度耕地面积21.3 hm2,比上年度(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下同)调查的20.5 hm2增加了3.80%,粮食播种面积27.3 hm2,比上年度调查的25.3 hm2增加了7.87%。农户户均出售粮食数量增加,由于本次调查年度是个丰收年,所以尽管售粮量增加,但是存粮还是略有上升。另外,由于售粮价格的提高,农民售粮收入显著提高,户均自食自用粮食呈下降之势,农民售粮渠道比较稳定。
1 存粮数量略有上升
1.1 存粮总量
从对农户的调查情况看,2011年4月1日前,河南省一般农户存粮总量平均每户为619.71 kg,较上年度调查的610.11 kg,上升了1.57%。
1.2 存粮结构
调查周期内,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存粮以小麦、玉米为主,豆类占存粮总量的比例极小,对整体存粮数量基本没有影响;信阳等地的农户存粮以稻谷为主。具体情况及原因如下:
1.2.1 小麦 小麦户均存量为350.32 kg,占存粮总量的6.53%,较上年度的417.79 kg、占存粮总量的68.48%,减少了17.45%。小麦存粮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现持续稳步增长势头,农民传统的存粮备荒意识已经淡化,同时粮食需求较旺,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市场粮价一路上扬,收购价格基本达到了农民的心理价位,农民售粮积极;
二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强,农民负担逐步减轻,收入稳步增加,农民觉得没有必要存粮以换取来年农业生产资金,粮食收获后即上市销售;
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度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逐步进入城市,存粮相应减少,同时大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将粮食收获后一次性出售,返乡后再在市场上购粮消费,这也反映出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存粮意识减弱;
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肉、蛋、蔬菜等副食品数量不断增多,食用粮相对减少,加上存粮废时、废力、占地,且不易保管,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存粮数量趋减。
1.2.2 玉米 玉米户均存量为183.96 kg,占存粮总量的29.68%,较上年度的140.71 kg、占存粮总量的23.13%,上升了28.32%。玉米存粮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玉米价格高于上年,农民有惜售心理,农户存量略有上升。
1.2.3 大豆 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收益甚微,河南省农户种植大豆面积越来越小,种植户数也越来越少,使得大豆在粮食总量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对于存粮量基本没有影响。
1.2.4 稻谷 稻谷是信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户均存量为77.03 kg,占存粮总量的12.43%,较上年度的64.44 kg、占存粮总量的10.56%,上升了17.71%。主要是由于上年雨量过大及后期受虫害的影响,稻谷的产量下降,而信阳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加上粮食涨价,农户稻谷大部分留作自用,所以存量有所增加。
2 农户售粮数量增加,收入增长明显
从对48户农调户调查情况看,调查期内,户均出售粮食2061.11 kg,比上年度的2029.01 kg,上升了1.58%。出售粮食收入为3890.07元,比上年度的3334.31元,上升了16.67%。
2.1 售粮情况
调查期内,户均出售小麦1274.02 kg,比上年度的1080.46 kg增加了17.91%,平均出售价格为1.90元/kg,比上年度的1.65元/kg,上升了15.15%,出售收入为2361.39元,比上年度的1754.14元增加了34.62%。小麦出售量增加和出售价格的上涨是售粮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户均出售玉米741.16 kg,比上年度的873.91 kg减少了15.19%,平均出售价格为1.84元/kg,比上年度的1.66元/kg,上升了%,出售收入为1367.82元,由于出售数量减少,所以收入比上年度的1403.41元,减少了2.54%。
调查结果显示,销售粮食总数量高于去年,销售收入增长明显,主要原因:
一是政策的支撑作用,国家调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小麦价格的持续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粮价上涨,市场行情接近农民的心理预期,基本没有惜售心理,售粮积极性自然高涨;
三是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小麦质量的提高成为“优价”的根本保证;
四是农民储粮习惯发生变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一般在粮食收获后一次性出售,消费时再购买。农户存粮相应减少,反映出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存粮意识减弱。
2.2 售粮结构
河南省农户在售粮结构上,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至2011年3月31日,小麦出售量占售粮总量的56.17%,比上年度的44.42%,上升26.45%;玉米出售量占售粮总量的39.17%,比上年度的51.26%,下降23.5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小麦的出售量在售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售粮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粮食产量增加,农民可售粮食总量增多。以邓州为例,调查期内,农户户均粮食产量3757.14 kg,比上年度增长3.4%,户均可售粮食数量增加,为粮农多售粮提供宽余的条件;
二是粮价上涨,农民售粮积极性高涨,调查期的粮食价格普遍高于上年。因此农民在售粮中基本没有惜售心理,售粮热情普遍高涨。
2.3 销售渠道
从售粮渠道来看,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饲料企业与个体私商粮贩等渠道收购仍然是粮食收购的主渠道,特别是个体私商粮贩仍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以邓州为例,调查期内农户户均售给大型龙头和饲料企业309.52 kg,占出售总量的11%;售给个体私商粮贩等其他渠道2492 kg,占出售总量的 89%。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饲料企业粮食收购量保持稳定,进一步稳定了这一渠道的收购份额;而个体私商粮贩经营方式灵活,上门收购,兑现及时,农民既省力、省时,又降低了运输成本,因此很乐意将粮食出售给上门收购的粮商,致使该渠道销售量比重逐年增加。
3 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河南粮食生产形势喜人,连年丰产,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粮农收入逐年攀升。农户存粮在社会粮食库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调节市场粮价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粮食生产保障体系,完善粮食储备市场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为此建议:
3.1 采取综合措施,帮助农民正确把握粮食市场动态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导农民从增量农业转移到优质高效农业上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整体效益。同时还要帮助农民正确把握粮食市场情况,分析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引导农民合理确定储粮数量,选择合适时机出售余粮。一方面引导农民理性规避市场风险,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售粮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缓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3.2 发展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
进一步发展壮大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鼓励饲养业、饲料加工业、粮食加工业等用粮大户与种粮农户签订粮食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定量定价收购,稳定农民收入。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监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监管,规范粮食市场收购秩序,加强对农资价格监管,自觉维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严厉打击不法粮贩坑农害农的行为,净化粮食市场,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赵献林,王爱玲.农村劳动力危机与国家粮食安全隐患[J].河南农业科学,2009(1):9-11.
[2]何良,林雄.全球粮食危机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6):352-354.
[3]张辉,田建民,李长法,等.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