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分型诊治体会

2011-08-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杭州3112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经行化瘀经期

来 齐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杭州 3112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疑难病症,发病率约为8%~10%,占妇科门诊量的20%[1]。目前采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常有反弹现象;而手术治疗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痛苦,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风险[2-3]。腹腔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该病的诊疗水平,但无法解决子宫直肠陷窝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及术后复发问题[4-5]。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癥瘕”等范畴[6],“血瘀”是该病主要病因。笔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实践中,抓住“肾亏血瘀”本质,遵循“三因治宜”(即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分清寒热虚实,辨证分型论治,做到治疗个体化,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辨证分型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气滞血瘀型

患者孙某,28岁,已婚,2001年6月12日初诊。患者结婚2年未孕,经行腹痛5年。月经规则,7天净,量少,近5年经期腹痛逐渐加剧。末次月经2001年6月5日,已净。月经量少夹杂血块伴下腹部胀痛,血块排出腹痛缓解,伴腰酸,经前乳房胀痛,情绪烦躁,大便不畅,舌紫暗,脉弦。B超检查发现双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4~5cm。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拟方:血竭 3g,川芎、三棱、莪术各 10g,当归 12g,桃仁、红花各6g,益母草30g,炒玄胡、炒川楝子各12g,路路通15g。服药半年后,痛经、乳胀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双卵巢内异囊肿直径2~3cm。1年后患者怀孕。

按:此型患者平素抑郁或经期情志不畅,致肝气怫郁,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7]。证见经前经行小腹剧痛,经行不畅,量少,色紫黯有块,血块下则痛减,伴经前乳胀,舌紫黯瘀点,脉沉弦或涩。治则:活血理气,化瘀消癥。代表方血竭化癥汤。

2 寒凝血瘀型

患者傅某,33岁,已婚,2006年4月22日初诊。经行腹痛5年余,2005年2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左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盆腔内异病灶电灼术,仍诉腹痛,半月前体检又发现左附件包块,B超提示:左卵巢内见大小约4.0cm×3.1cm×3.0cm囊性块,内液黏稠。诊断为左卵巢内异囊肿。末次月经2006年4月20日。月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伴小腹冷痛,得温痛减,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质暗苔薄白,脉沉。患者平素喜冷饮。辨证为寒凝血瘀型。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炮姜、乳香、没药各5g,乌药6g,当归12g,川芎10g,失笑散12g。治疗1个月症见痛经伴恶心、呕吐,加吴茱萸5g,川连3g,以温中降逆止呕;阳虚内寒,加附子、细辛各5g。服药后痛经明显减轻,持续服药6个月痛经消失。复查B超左卵巢内异囊肿消失。

按:此型患者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致阴寒内生,或经行、产时受寒淋雨,或贪食生冷、居处潮湿,寒湿之邪内侵,损伤机体阳气,致冲任虚寒或寒邪客于胞中[8]。证见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冷痛,得热稍缓,经量少不畅,色紫黯有块,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或沉细。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

3 热郁瘀阻型

患者俞某,35岁,2003年3月10日初诊。自诉下腹部疼痛,经前及经期加重2年。1年前人流后经行腹痛加剧,量多有块,经色紫黯,伴肛门坠痛,平素白带较多,色黄稠。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举痛,两侧附件增厚,后穹窿近直肠窝处可扪及数个黄豆大小的结节。末次月经2003年2月25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热郁瘀阻型。拟方:制大黄、丹皮、赤芍、炒白芍各10g,桃仁6g,红藤、败酱草各30g,金银花12g,忍冬藤 30g,泽泻 10g,米仁 30g。配合中药保留灌肠,1天1次,经期停用。中药灌肠方:红藤、败酱草各30g,丹皮、丹参、赤芍、炒白芍各10g,半枝莲30g,蚤休、三棱、莪术各10g。连续治疗3个月,腹痛减轻。继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消失,后穹窿直肠窝结节未见。

按:此型患者素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阻,瘀阻冲任,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外伤不洁,或房事不禁,感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癥瘕[9]。证见月经先期量多,腹痛剧烈,色红有块,块下痛不减,伴经期延长,口干便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大黄牡丹汤。内服中药,外用中药浓煎100mL保留灌肠。

4 气虚血瘀型

患者陈某,38岁,已婚,痛经史多年,结婚10年未孕,于2006年5月行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术后使用诺雷德治疗4个月,停药后月经来潮,仍觉腹痛。末次月经2008年3月5日。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疼痛,喜揉按,伴体倦乏力,头晕眼花,精神不振。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拟方:黄芪 30g,炮姜 5g,香附 12g,炒白术、补骨脂、炒白芍各10g,当归15g,川芎10g,阿胶珠(烊入)12g。若腹痛剧烈,加艾叶6g,小茴香5g,以温经止痛;若腰膝酸痛,加制狗脊10g,怀牛膝、桑寄生各15g,以补肾壮腰止痛。2008年8月5日复诊,月经逾期未至,查尿HCG阳性。

按:此型患者平素脾气虚弱或原有气滞血瘀实证,病久耗伤人体正气,转为气虚血瘀之证。证见经前、经行小腹坠痛,肛门胀痛,便意增加,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有血块,倦怠乏力,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舌淡胖,脉细弱。治宜:补气活血,扶正化瘀。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加减。

5 肾虚血瘀型

患者郑某,35岁,2004年5月9日初诊。患者结婚6年未避孕不孕,婚前曾人流1次。2002年3月行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术,2004年1月,因经期腹痛再发,逐月加剧,B超检查:右附件区3.5cm×4.3cm×4.8cm液性包块,提示“右卵巢巧克力囊肿”。末次月经2004年5月1日,经期第2天腹痛剧烈,月经量多,色紫黯,夹杂大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伴腰骶酸痛,肛坠,舌紫黯,苔薄,脉弦细。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经前1周用补肾温通气血法:鹿角片、当归各10g,川芎 6g,三棱、莪术各 10g,红藤、败酱草各 30g,乌药5g;经行时防多防痛,以温经化瘀止痛为主:鹿角片、穿山甲各10g,红藤、败酱草各30g,失笑散(包)24g,茜草炭6g,乌贼骨15g,血竭5g;平时予补肾化瘀消癥法:鹿角片10g,菟丝子12g,炙鳖甲10g,生黄芪15g,米仁 30g,茯苓 12g,猫爪草 15g,半枝莲 30g。服药半年后,痛经缓解。2004年12月9日,B超提示“宫内早孕”。

按:此型患者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伤及肾气,导致冲任损伤,胞脉失养,血行迟滞,瘀血凝结下焦,肾气郁阻不畅,肾虚夹瘀,结而成癥[10]。证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或经后小腹痛,腰骶坠痛,月经量时多时少,不孕,舌淡胖苔黯,苔薄,脉弦细。治则:补肾化瘀,活血止痛。常用中药周期疗法配合中药活血消癥,软坚通络。

[1]徐丛剑,徐志军.子宫内膜异位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裴玉环.中药内异理气化瘀丸治疗子宫直肠陷窝子宫内膜异位症251例临床分析[J].中华中医妇科杂志,2006,1(2):32-36.

[3]李晶,李庆操.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5):809.

[4]王玲.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几种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70-71.

[5]谢跃丽,高月平.中药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453-4454.

[6]陈丽,谈勇.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4-855.

[7] Olive DL.Medical therapy of endometriosis J[J].Semin Reprod Med,2003,21(2):209-222.

[8]周春英.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2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00-1401.

[9]刘丽清,郭树榜,刘雁.自拟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 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4):243-244.

[10]陈文滨,谭彩群,李坚.通淤促孕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排卵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2):238.

猜你喜欢

经行化瘀经期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经行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经期如何穿衣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经期为何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