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国家审定品种(续前)

2011-08-15

种业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熟期米质精米

水稻(下)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29

品种名称:辐优21

选育单位: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四川中正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辐74A×R2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1天,比对照汕优46短0.6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无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15.2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59.1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8%,长宽比2.2,垩白粒率73%,垩白度15.8%,胶稠度3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9.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4%(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28.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19.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6%,增产点比率76.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0.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9.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福建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0

品种名称:新两优901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安S×YR9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8天,与对照汕优46相当。株型紧凑,叶色浓绿,长势繁茂,叶鞘无色,颖壳、颖尖褐色,穗顶部有短芒,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6万穗,株高118.2厘米,穗长22.9厘米,每穗总粒数171.7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9%,长宽比3.0,垩白粒率36%,垩白度8.3%,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7.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0%(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28.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18.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77%,增产点比率80.8%。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87.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1

品种名称:丰源优358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丰源A×R35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3天,比对照汕优46长0.5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8.0万穗,株高106.8厘米,穗长23.2厘米,每穗总粒数123.9粒,结实率77.6%,千粒重30.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0,垩白粒率28%,垩白度4.3%,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6.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9%(极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9.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8.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2%,增产点比率76.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7.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福建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2

品种名称:欣荣优2984

选育单位:江西赣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欣荣A×R298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0天,比对照汕优46长1.2天。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叶缘、叶耳、叶鞘、稃尖均无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9.1万穗,株高113.0厘米,穗长22.0厘米,每穗总粒数150.1粒,结实率77.5%,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9%,长宽比2.7,垩白粒率29%,垩白度3.5%,胶稠度3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3%。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0.3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6%(极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3.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1.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9%,增产点比率76.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4.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广东粤北稻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3

品种名称:泸香658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禾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泸香618A×泸恢825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9天,比对照汕优46长1.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9.1万穗,株高103.8厘米,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34.6粒,结实率76.1%,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4%,长宽比3.3,垩白粒率16%,垩白度2.6%,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7%。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9.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5%(极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5.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97.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0%,增产点比率73.1%。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489.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广东粤北稻作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4

品种名称:沪优2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品种来源:沪旱1A×旱恢2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汕优46短1.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5.4万穗,株高120.4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42.4粒,结实率82.7%,千粒重32.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5.4%,长宽比3.0,垩白粒率29%,垩白度4.3%,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2.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1%(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11.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7.3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1%,增产点比率76.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07.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1.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广东粤北稻作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5

品种名称:春优658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春江16A×CH5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6天,比对照常优1号长3.7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稃尖黄色,偶有顶芒,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7.4万穗,株高116.9厘米,穗长19.9厘米,每穗总粒数202.8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长宽比2.1,垩白粒率29%,垩白度6.5%,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93.2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1.0%(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2.1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7.7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2.9%,增产点比率90.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7.2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21.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苏南、安徽沿江的稻瘟病、条纹叶枯病轻发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6

品种名称:甬优13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甬粳3号A×F503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6天,比对照常优1号长5.7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厚、挺、内卷,叶角小,长势繁茂,叶鞘、叶缘绿色,稃尖无色,偶有短芒,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4.0万穗,株高119.0厘米,穗长21.3厘米,每穗总粒数291.5粒,结实率71.4%,千粒重24.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9%,长宽比2.1,垩白粒率34%,垩白度5.3%,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4.6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7.5%(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7.0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5.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0.8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1.6%,增产点比率75.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2.3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20.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较迟,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苏南、安徽沿江的稻瘟病轻发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7

品种名称:常优5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01-11A×CR-20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4天,比对照常优1号短0.5天。株型适中,叶姿挺直,颖壳、稃尖黄色,偶有顶芒,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19.4厘米,穗长22.0厘米,每穗总粒数160.4粒,结实率87.0%,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2.0%,长宽比2.4,垩白粒率16%,垩白度2.0%,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58.4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4.5%(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69.7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1.7%(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64.1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3.1%,增产点比率70.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18.1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0.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苏南、湖北沿江、安徽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8

品种名称:川谷优202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谷A×蜀恢20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8.0天,比对照Ⅱ优58长0.8天。株型适中,剑叶较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17.3厘米,穗长26.0厘米,每穗总粒数157.2粒,结实率78.9%,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1.5,穗瘟病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纹枯病5级;稻曲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8%,长宽比3.2,垩白粒率72.0%,垩白度8.6%,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6.1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5.2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6.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00.6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5.8%,增产点比率86.4%。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08.4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10.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稻瘟病,中感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一般。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9

品种名称:谷优明占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谷丰A×双抗明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6.5天,比对照Ⅱ优58短0.7天。株型适中,叶鞘条纹紫色,叶耳浅紫色,颖尖紫红色,柱头紫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7.0万穗,株高117.1厘米,穗长24.8厘米,每穗总粒数155.6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1.9,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纹枯病7级;稻曲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0%,长宽比2.7,垩白粒率34.0%,垩白度5.4%,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0%。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4.6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4%(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2.4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93.5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5%,增产点比率63.6%。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4.1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感纹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0

品种名称:谷优627

选育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种子管理站、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谷丰A×亚恢62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8天,比对照Ⅱ优58长0.6天。株型适中,叶鞘浅紫色,叶枕、叶尖紫色,颖尖紫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9.1万穗,株高116.1厘米,穗长23.8厘米,每穗总粒数141.1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1.6,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纹枯病7级;稻曲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长宽比2.6,垩白粒率59%,垩白度7.5%,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0.5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3.7%(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65.0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3.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7.7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3.4%,增产点比率72.7%。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54.3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1.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感纹枯病,中感稻曲病,米质一般。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1

品种名称:川优5108

选育单位:成都科瑞农业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香29A×科恢510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8天,比对照Ⅱ优58长0.6天。株型适中,叶鞘、叶耳紫色,颖尖紫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16.9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53.5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8.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0,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纹枯病5级;稻曲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0%,长宽比2.6,垩白粒率44%,垩白度5.1%,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09.2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3.5%(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55.8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1.5%(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2.5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2.5%,增产点比率63.6%。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5.8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4.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中感纹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2

品种名称:川香8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香29A×成恢15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8天,比对照Ⅱ优58长2.2天。株型适中,颖尖紫色,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13.0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59.4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1.8,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纹枯病7级;稻曲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8%,长宽比2.8,垩白粒率44%,垩白度3.8%,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37.3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0.5%(不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05.2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2.9%(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1.2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1.7%,增产点比率61.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63.7千克,比对照Ⅱ优58增产2.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感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优。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3

品种名称:大粮203

选育单位:山东临沂市大粮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临稻10号/焦选D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1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4.1天。株高103.8厘米,穗长16.8厘米,每穗总粒数145.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3.8%。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37.5%,垩白度3.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6.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8%(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6.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9.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6.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7.2%,增产点比例8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8.8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2.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4

品种名称:新稻20号

选育单位: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新稻9号/盐粳334-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9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3.3天。株高100.2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33.9粒,结实率89.8%,千粒重25.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8%。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9.1%,垩白粒率30%,垩白度2.1%,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9.8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3.7%(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5.4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6.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2.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9%,增产点比例75%;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2.4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1.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5

品种名称:苏秀10号

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江苏省东海县守俊水稻研究所、江苏省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秀水09//丙00-502/秀水0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3.2天。株高105.9厘米,穗长16.3厘米,每穗总粒数151.4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9%。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9%,垩白粒率21%,垩白度1.5%,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6.2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3.1%(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9.5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6.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2.9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9%,增产点比例8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96.9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4.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6

品种名称:中稻1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中粳1319//连96-1/中粳841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5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4.4天。株高104.4厘米,穗长17厘米,每穗总粒数151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5.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45%,垩白度4.2%,胶稠度80.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1.6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4.3%(极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2.8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3.4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7%,增产点比例77.8%。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7.5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0.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7

品种名称:大粮202

选育单位:山东临沂市大粮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临稻10号/焦选D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4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4.5天。株高97.7厘米,穗长16.9厘米,每穗总粒数138.5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垩白粒率34.5%,垩白度3.1%,胶稠度8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9.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极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0.6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1.3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4.4%,增产点比例72.2%。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0.8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1.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8

品种名称:圣稻16

选育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镇稻88/圣稻3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1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3.8天。株高104.5厘米,穗长17.3厘米,每穗总粒数156.7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5.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9%,垩白粒率25%,垩白度2.1%,胶稠度8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1.9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2.7%(显著);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3.2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1.9%(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8.2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2.2%,增产点比例61.1%;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81.6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1.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9

品种名称:金粳18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津稻1007/津稻961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6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5.6天。株高91.1厘米,穗长16.6厘米,每穗总粒数141.8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7%。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垩白粒率10%,垩白度1%,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09.1千克,比对照9优418减产2.0%(不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1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3.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10.1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1.2%,增产点比例60%。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74千克,比对照9优418增产0.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0

品种名称:中粳优8号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粳12A×津恢3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7天,较对照津原45早熟1.4天。株高111.1厘米,穗长19.5厘米,每穗总粒数156.9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3.1%。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8%,垩白粒率17%,垩白度1.1%,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22.2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9.2%(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69.9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13.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6.1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11.5%,增产点比例为91.7%。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6.7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15.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1

品种名称:金粳优132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粳13A×津恢2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1.8天,比对照金珠1号晚熟1.9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18.4厘米,每穗总粒数134.5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4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4.8%。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7.5%,垩白度0.7%,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中早粳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5.3千克,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8.8%(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2.8千克,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2.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54.3千克,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0.5%,增产点比例91.7%。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64.7千克,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3.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辽宁南部、新疆南部和北京、天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2

品种名称:粮粳5号

选育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V20、越光、京香2号、恢73-28等多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9天,比对照秋光早熟1.1天。株高102.4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4%,垩白粒率34.5%,垩白度2.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中早粳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722.6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12.5%(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701.4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12.1%(极显著)。两年区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712.5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12.3%,增产点比例85.7%。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38.2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11.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河北北部及内蒙古赤峰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3

品种名称:松辽7号

选育单位: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吉农大3号/藤74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5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4.3天。株高97.7厘米,穗长16.9厘米,每穗总粒数109.9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1.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垩白粒率29%,垩白度2.3%,胶稠度8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2.5千克,与对照吉玉粳相当;2008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1.3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3.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641.9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1.5%,增产点比例73.7%。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91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0.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中等,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南部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4

品种名称:临旱1号

选育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稻10号/临稻4号//郑州早粳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稻。在黄淮海地区作麦茬旱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比对照旱稻277晚熟8天。株高81.3厘米,穗长13.9厘米,每穗粒数96.9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旱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31.5%,垩白度2.3%,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40.8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0.4%(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52.9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6.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46.9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3.2%,增产点比例77.3%。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47.2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9.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能力强,抗旱能力中等,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黄淮流域作夏播旱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5

品种名称:旱糯2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糯1号/旱88-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糯型常规旱稻。在黄淮海地区作麦茬旱稻种植全生育期122天,比对照旱稻277晚熟5天。株高78.5厘米,穗长15.6厘米,每穗粒数105.4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旱性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2%,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标准。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品种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48.9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3.0%(极显著);2009年续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32.1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9.2%(极显著)。两年区试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40.5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1.1%,增产点比例90.9%。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22.8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0.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抗旱性能力强,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黄淮流域作夏播旱稻种植。

(待续)

猜你喜欢

熟期米质精米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不同加工精度对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对桂西北春、秋季播期的响应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