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农416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1-08-15杨军庆
杨军庆
(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舞阳 474150)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通过系谱法精心选育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5366E)。
1 六大突出优点
1.1 稳产高产
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575.0kg,最高比对照周麦18增产9.7%,平均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生产试验11点汇总,全部增产,各点产量均居首位。
1.2 优质强筋
籽粒角质、饱满,外观商品性好;经省区试抽样品质分析,达到优质强筋标准。
1.3 早熟性好
全生育期223 d左右,比对照周麦18早熟2~3 d。
1.4 抗逆性强
该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根系发达,抗旱抗冻,耐寒性好;2009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高抗纹枯病、叶枯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
1.5 麦相好
春季起身、拔节快,纺锤型大穗,长芒,白壳,白粒,成熟落黄好。
1.6 适应性广
适播期长,早播无冻害,晚播不晚熟,在黄淮麦区均可推广种植。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每667 m2成穗多,成穗率高,春季起身快,拔节抽穗早,长势旺,扬花后灌浆速度快,抗后期干热风,株高适中,抗倒性好,株型半紧凑,穗层较厚,纺锤型大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成熟落黄好,每667 m2平均成穗39.0万,穗粒数38.6粒,千粒重48.6 g,产量三要素协调。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搞好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每667 m2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0.3 kg对水1~2 kg,拌25 kg细土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措施地面,犁地时深翻入土中。
3.2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和秸秆直接还田
配方施肥的推广和利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减少投入。种植豫农416小麦要求在每667 m2施3 m3农家肥的基础上,施用小麦配方肥40kg,或每667 m2施尿素26 kg、硫酸钾38 kg、钙镁磷肥60kg。氮肥总量的60%和全部的磷钾肥在整地时施入,氮肥的40%在拔节期追施,中后期还要喷施叶面微肥和生长调节剂,以提高小麦中后期生长势,增强抗干热风的能力,加速灌浆,延长灌浆期,增加千粒重。提倡和引导农户利用秸秆直接还田,改善土壤质地。
3.3 适时精量播种
根据豫农416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每667 m2适宜播种量7~8 kg,高肥水地严格控制播量,以保证适宜的群体,促使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原因,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晚播3 d每667 m2播种量增加0.5 kg,但每667 m2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 kg。
查苗补种,疏密补稀,缺苗在15 cm以上的地块要及时催芽,开沟补种同品种的种子,墒情差时在沟内先浇水后补种,也可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移栽带1~2个分蘖的麦苗,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并压实土壤,适当浇水,以保证移栽成活。
3.4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麦田化学除草宜在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对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每667 m2用6.9%骠马水乳剂60~7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对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每667 m2可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0~1.8 g对水30~40kg,均匀喷雾防治。
越冬前是小麦纹枯病的第一个盛发期,每667 m2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均匀喷洒在茎基部进行防治。小麦起身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的第二个盛发期,当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667 m2用12.5%烯唑醇(禾果剂)可湿性粉剂20~3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 ml,对水50kg喷雾,每隔7~10d喷施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适当加大水量,将药液直接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 d以上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每667 m2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如喷药后24 h遇雨,应在下雨间隙期及时补喷,以提高防治效果。
3.5 适当化控,防止倒伏
针对豫农416田间长势旺、穗层厚的特点,应在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地块,每667 m2用20%壮丰安乳油4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可起到化控防倒的作用。
3.6 适时收获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豫农416蜡熟末期的特征是:麦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1]郑平伟,高九思.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76-77.
[2]程昕,刘伟,郑磊.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4):24.
[3]王新.百农矮抗58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70.
[4]唐振海,蒋志凯,马华平.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种业导刊,2010(9):26-27.
[5]蔡文良,吴崇海,蔡文秀.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8-99.
[6]刘明成.河南省淮南稻茬麦田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8):22-23.
[7]王启斌.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4):100-101.
[8]张永杰,朱忠选,张鸣,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3):22-23.
[9]孙歌华.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4):103.
[10]邵泽亮,孙克存,陈芹.淮麦2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08.
[11]陈坤,张会金,贾宝华,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概况[J].种业导刊, 2009(4):18-20.
[12]薛荣菊.小麦防倒伏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