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2011-08-15普泮友
普泮友
(1.沈丘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沈丘 466300;2.河南金源种业公司)
沈丘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在6万hm2左右。2007年沈丘县率先实现每667 m2平均产量超500 kg,成为河南省黄河以南区域第一个小麦平均单产超500 kg的大县,此后又连续四年保持这一单产纪录。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做好播前准备,适期晚播
1.1 选择高产优质品种
根据沈丘县的生产实际和当地气候特点及土壤肥力状况,可选用周麦18、矮抗58、众麦一号、周麦16等半冬性品种,要求所选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符合高产栽培要求,高产潜力大。同时要求品种的内在品质优良,纯度高,芽率好,发芽势强,种子世代高,达到原种标准,无检疫性病害。
1.2 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加深耕层能活化土壤,打破犁底层,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要求机耕深度20~25 cm,精耕细作,达到上虚下实,表面平整,无明暗坷垃。
1.3 施足底肥,分期追肥
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根据小麦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氮(N)2.5~3.5 kg、磷(P2O5)1~1.5 kg、钾(K2O)2~4 kg计算,500 kg以上目标产量的小麦高产田一般每667 m2需施优质农家肥5 m3、尿素20 kg、过磷酸钙65 kg、硫酸钾15 kg、硫酸锌1 kg、硼砂0.5 kg。提倡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或按比例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磷钾肥及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要70%作底肥、30%作追肥,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1.4 做好种子和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每667 m2用50%辛硫磷250 ml,拌细土50 kg,在犁地前均匀撒施地表,随耕地翻入土内,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种子处理:用40%甲基异硫磷,按药∶水∶种子=1∶100∶1000的比例进行拌种。用12.5%的烯唑醇10 g对水1 kg,喷雾拌种10 kg,可防治地下害虫,又能预防小麦纹枯病。
1.5 适期晚播,足墒下种
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15日,每667 m2播种量6~8 kg。弱春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25日,每667 m2播种量8~10 kg。每晚播一天,播种量增加0.5 kg,最大播种量不超过20 kg。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无重播、漏播及闪种现象。
2 加强田间管理
2.1 苗期管理
2.1.1 查苗补种,疏苗移栽 齐苗后及时检查田间出苗情况,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浸泡过的同一品种,对稠苗、墩苗要及时疏除,保证田间苗情基本一致。
2.1.2 适时浇好越冬水 “麦怕胎里旱”,齐苗后若苗田出现旱情,危及到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时,要及时浇水,并切忌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微喷或喷灌浇水,做到田间无积水。浇水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于叶片的生长和分蘖,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幼苗的抗寒性,保证幼苗安全越冬。例如:2002-2005年黄淮冬麦区麦田,冬春季连续遭遇严重冻害,主要原因是冬前或冬季出现长时间的干旱,麦苗生长发育弱,干物质积累少,抗寒性低,麦田易受冻害造成的。对于冬前生长正常的麦田,特别是高产田块,提倡酌情浇好越冬水,为春季小麦的生长发育蓄足水分,浇越冬水的时间掌握达到“夜冻日消”最好。
2.1.3 抓好冬季中耕 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破除板结,防旱保墒,提高地温,预防冻害,促苗快发,培育壮苗,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特别是冬前浇过水的麦田抓好中耕尤为重要,冬季中耕一般实行浅中耕,可用窄锄、漏锄等,以提高中耕质量,防止伤根埋苗。
2.1.4 搞好化学除草 麦田除草冬前最好,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80%以上的杂草基本发生,且草龄小,抗药性差,用药量少,一次施药可保证麦田一季无杂草。根据土壤墒情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选择晴朗无风的下午,每667 m2用75%杜邦巨星1 g或10%本磺隆粉剂10~12 g,对水30 kg进行田间均匀喷施。
2.2 中期管理
2.2.1 搞好春季中耕 早春及早锄麦,不仅可以消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地温,促弱苗早发,壮苗稳长。为小麦丰收搭好丰产架子。
2.2.2 早施返青肥,后移拔节肥 对底肥不足或其他原因缺肥出现冻害的麦田要及早追施返青肥,时间大致在2月上旬。生长正常的麦田,拔节肥要适当后移,在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固定、第二节间伸长、第三节露头的时候进行追肥。根据苗情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7.5~12.5 kg。
2.2.3 化控防倒 每667 m2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 g(旺苗田50 g,弱苗田30 g),对水40 kg,于小麦起身至拔节初期进行一次喷雾,施药要均匀、细致、防止重喷漏喷。实践证明:喷施多效唑(或壮丰胺)不但可以降低株高,增强小麦的抗倒性,而且可以调节小麦的株叶型结构,促进籽粒发育,提高产量,促进早熟。
2.2.4 预防病虫害 重点是预防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等,每667 m2可用12.5%的禾果利20~30 g+40%氧化乐果50 g,对水40 kg于小麦返青-拔节初期进行基部喷雾。
2.3 后期管理
2.3.1 适时浇水 注意中后期遇旱浇水、特别是4月中下旬浇好扬花、灌浆水。
2.3.2 防治病虫害 重点是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扬花后,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为生殖生长为主,此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麦的各种病虫害会相继发生、发展并造成严重危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每667 m2可用40%氧化乐果50 g,或10%吡虫啉30 g+12.5%烯唑醇,或50%多菌灵80 g,或20%三唑酮100 g+磷酸二氢钾100 g,对水50 kg,于4月中旬、5月上旬喷施两遍,对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等有很好效果。对于后期缺肥地块每667 m2可补施2%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以上防治措施可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1] 朱红彩,范永胜,赵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2):54-56.
[2] 申振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种业导刊,2011(3):28-29.
[3] 于田青.高产小麦的栽培实践与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2009(12):32-33.
[4] 武继承,杨永辉,贾延宇,等.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1):74-78.
[5] 袁文先,张琪,张宁,等.小麦高产稳产主要限制因子及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12):34-35.
[6] 姜丽娜,赵艳岭,邵云,等.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5):42-46.
[7] 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