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温玉601选育报告

2011-08-15郑和平王立伟任国良

种业导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郑单导刊父本

郑和平,王立伟,任国良

(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881)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温玉601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611541”为母本,自选系“61164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杂交种母本“611541”是以美国杂交种先玉335为基础材料,经过7代自交分离选择,于2005年育成;父本“611643”是从K12×泰国材料的杂交后代与“78599”再次杂交的后代中选择优异单株,经7代自交分离稳定而成。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14。

2 产量表现

2.1 所内比较试验

2006年在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进行品种鉴定试验,折合产量8350.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2007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产量8716.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2008年参加所内生产试验,折合产量10341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

2.2 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

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新品种低密度区域试验(5.25万株/hm2一组),10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单产8818.5 kg/hm2,比对照浚单18增产12.3%,差异极显著,居18个参试品种第4位;2010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新品种中密度区域试验(6万株/hm2三组),12点汇总,11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8710.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差异极显著,居19个参试品种第15位;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764.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5%,差异极显著,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

2.3 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

201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3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8694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居参试品种第4位。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

该品种在河南省夏播生育期95 d,属中早熟品种。幼苗叶鞘浅紫色,株高275 cm,穗位高103 cm,株型紧凑,雄穗分枝中,花药紫色;花丝绿色,苞叶长度中,果穗圆筒,穗长16.4 cm,穗粗5.4 cm,穗行数15.7,行粒数34,出籽率89.4%,千粒重380.6 g,籽粒马齿型,黄粒,红轴;结实性中等。

3.2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该品种多点套袋果穗的籽粒混合样品品质分析检验:粗蛋白质10.53%,粗脂肪3.63%,粗淀粉74.26%,赖氨酸0.334%,容重736 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2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2等级部标。

3.3 抗病虫性

据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人工接种鉴定报告,该品种高抗弯孢菌叶斑病(1级),中抗大斑病(5级)、小斑病(5级)、茎腐病(19%),感瘤黑粉病(23.3%),高感矮花叶病(60%),高抗玉米螟(1级)。

据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报告,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0.0%),中抗小斑病(5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茎腐病(13.8%),感大斑病(7级),高感瘤黑粉病(50.0%),感玉米螟(8.3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和密度

5月25日~6月10日播种,中肥力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6万株/hm2,高肥力地块适宜密度为6.75株/hm2左右。

4.2 施肥与浇水

轻施苗肥,每公顷施入尿素150 kg;重施大口肥,每公顷施入尿素450 kg;补施花粒肥,每公顷施入尿素150 kg;按N∶P2O5∶K2O(3∶1∶2)的比例在苗期施入磷钾肥。田间发现有卷叶现象时,要及时浇水,尤其要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

4.3 病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以保证出全苗;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兼治蚜虫。

4.4 适时收获

玉米籽粒乳腺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5 制种要点

选择隔离好,能保证灌溉的地块。正交时,母本出土后播种一期父本,隔3~5 d播二期父本。父母本行比以1∶4为宜。制种密度6万~6.5万株/hm2(含父本)。各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最好带苞叶1~2片去雄),授粉后及时割除父本。

6 适宜种植区域

温玉601抗多种常见玉米病害,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经多年多点试验表明,在河南省各地及同类生态区中高肥力地均可推广种植。

[1]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王怀苹,刘光华,张希俊.高产、早熟、广适玉米新品种丰黎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5):56.

[3]孙卫永,等.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

[4]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5]李建刚,韩卫红,李小东,等.玉米杂交种洛单668的选育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1(3):50-51.

[6]刘光华,刘天柱,张长青.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2):29-33.

[7]张旭,等.作物生态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8]石德权,郭庆法,汪黎明,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2001,9(2):3-7.

[9]李元力,陈国立,李清峰,等.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泛玉6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7): 30-31.

[10]彭泽斌,张世煌,刘新芝.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利用[J].玉米科学,1997(2):5-8.

[11]陈国立,李清峰,李元力,等.玉米新品种泛玉5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1):40-41.

[12]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2):1-8.

[13]郭蕊.玉米新品种农乐168选育及栽培要点[J].种业导刊,2010(10):27-28.

猜你喜欢

郑单导刊父本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