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心理训练对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266071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王洪芳迟武
266071 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王洪芳 迟武
航空心理训练对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66071 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王洪芳 迟武
航空;飞行人员;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飞机走向智能化,飞行员的工作性质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娄振山等[1]对3 000名飞行员建立的心理健康档案揭示,所患疾病的58%属于情绪类因素所导致的心身疾病,认识到航空心理训练的诸多影响因素,并依据有效训练方案,使飞行人员能自主调节心理健康,起到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
1 航空心理训练
航空心理训练是依据飞行人员在航空活动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要求,采用心理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对象的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
2 航空心理训练对飞行人员产生影响的因素
2.1 飞行人员的因素
2.1.1 旧的疗养观念产生负性情绪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成立,传统意义的疗养已经转变为训练模式。长期以来,飞行人员认为疗养就是休息,整个身心会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游玩、吃喝、会友等等,没有从疗养的观念转变为训练的观念,航空心理训练对他们来说成了负担,从而会产生负性情绪。
2.1.2 对航空心理训练认识不足,产生抵触心理 许多飞行人员还不是特别清楚心理训练的作用,认为心理训练无非就是做心理测试或者心理咨询,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话聊”,他们认为没有用途,会产生抵触心理。
2.1.3 对心理测试产生厌烦不满心理 多家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都做过心理测试,飞行人员一般每年1次疗养训练,有的飞行人员1年中训练两次,他们对重复的心理测试产生厌烦不满心理,所以即使来到心理科也不会认真对待,导致测得的数据就不具有可靠性。
2.1.4 对心理训练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许多飞行人员认为我们的心理训练,特别是仪器设备训练中的音乐放松及身心反馈训练,如果能长时间坚持训练或许会有效果,但是在航空医学训练中心训练,时间太短,训练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从而持怀疑态度,训练效果自然不会理想。2.2 心理训练者的因素 心理训练者是否经过专业的培训,操作者的语言是否恰当,是否在做测试或心理训练时存在某些倾向性暗示。
2.3 仪器的因素 目前做心理训练的仪器种类比较多,出自不同厂家,不同的硬件及软件,不同的常模标准,相对飞行人员来说,哪些仪器可以真正缓解疲劳、放松身心,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3 训练方案
3.1 进行心理健康摸底 飞行人员来到航空训练中心,首先进行的应该是团体心理摸底,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这样能掌握他们对心理训练的看法及态度,同时也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
3.2 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 对来中心训练的飞行人员进行宣传,可以采取制作读物、光盘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使飞行人员认识到来到中心的重点是进行训练。传统的疗养模式已经转变为鉴定训练模式,那么就应该从固有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而心理训练会提高飞行人员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的心理品质。
3.3 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摄入性会谈”及心理测试,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存在情绪性问题的飞行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对心理训练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敢于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心理训练。
3.4 教会飞行人员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有多种,飞行人员应自己掌握一些心理训练方法,比如:呼吸放松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自己进行放松,这对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会有很大帮助。
3.5 加强心理训练者的专业培训 定期对心理训练者进行专业培训,并及时给予专业性的督导,可以提高咨询及治疗等心理训练水平,从而使心理训练更加专业化。
3.6 选择专业性较强的仪器 选择专业用于心理测评、心理放松训练的仪器,对人员的针对性较强,飞行人员就会比较配合,心理训练的实施也会比较顺利。
4 讨论
航空心理训练只是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一部分,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既是身体的也包含心理的全面检查和健康鉴定,为使飞行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驾驶高性能战机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航空医学训练方法。
[1]娄振山,骆桂珍,陈桂芬,等.飞行员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4(3):36-37.
2010-07-21)
1005-619X(2011)02-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