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
2011-08-15张晓霞
张晓霞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
张晓霞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在探讨大学生学业规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进行了构架:普及学业规划课程;实行“学业规划登记表”制度;统筹安排自我学业规划细则;构建学业规划分阶段目标执行体系;构建学业规划分类指导体系。
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构架
0 引 言
关于什么是学业规划,学者张恒亮认为它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他是从职业发展与学业规划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界定学业规划的。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规划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从狭义上讲,大学生根据其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的要求,为顺利毕业或取得优秀学习成绩而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活动所做出的计划与安排,这是浅层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从广义上讲,大学生根据毕业后意欲从事的职业方向,或继续学业深造的目标,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习成绩和专业素质,拓展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对学习活动和课外社团活动、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出的计划、设计与安排活动,这也是深层次的学业规划。本文从广义角度探讨和研究大学生学业规划。
当前不少大学生入学后很盲目,很少进行学业规划(即使有学业规划也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习不刻苦,致使大学期间多门功课不及格,甚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综合素质较差,求职竞争力不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业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意义
1.1 有助于大学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
新入学大学生远离家乡、父母与亲人到异乡求学,面对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及角色地位的变化,在对大学生活感到新鲜、充满好奇的同时,又感到盲然和无所适从,存在自信与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1]。通过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分析其个人兴趣与潜能,帮助其树立目标,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有助于促使新生稳定度过适应期,以最短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行动方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甚至人生发展积累和储备知识、能力和素质。
1.2 有利于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对接
学业规划设计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2]。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连年扩招致使每年大学毕业生大量增长,而国内经济所能容纳的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时就必须把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纳入学业规划中,并且把所选择专业的市场需求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对学业的筹划与安排,实现以最小的求学成本(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投入来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人生发展效率,学业规划是个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职业潜能的重要环节,只有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才能让个人避免走人生职业发展的弯路。
1.3 有利于大学生学业深造
大学生往往通过读研进行学业深造。大学生考研无外乎有以下四种动机:①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竞争压力,不得已选择考研以推迟就业,以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程度有所缓解,较高的硕士学历利于提升求职竞争力。②对某一专业兴趣浓厚,不满足于本科所学专业知识,欲对该专业继续深入学习研究。③对本科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就业前景不好,期望通过考研重新选择专业。④高考成绩不理想,考入三本或者不知名高校,与期望差距较大,意欲通过考研进入高层次高校、一流大学。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大学生要实现考研目标,必须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英语、数学、政治三门统考课必须通过日积月累、循序渐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专业课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探求学科前沿的理论素养。
1.4 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学阶段学习生活围绕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在转,而大学阶段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除了学习生活以外,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生会、团委等各种社团和协会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等。据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因欠缺某项职业素质能力而影响就业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欠缺环境适应能力的占 65.9%,欠缺人际交往能力的占56.8%,欠缺自我表达能力的占54.5%,欠缺专业能力的占 47.7%,欠缺外语能力的占47.7%[3]。因此,大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业规划,正确处理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和增强自身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竞争精神,完善人格与修养品德,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学业规划或规划模糊,学习生活盲目被动
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开展学业规划教育或对学业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入学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缺乏一个明确的引导。部分大学生有学业规划意识但很模糊,不知道如何去规划。许多大学生甚至没有自己的学业规划,并且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了解程度不够,对将来能否学以致用,对形势严峻的就业有没有帮助,都很不明了,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化教育,学习生活盲目被动。
2.2 学业规划不切实际,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学业规划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自己付出最大努力能够实现的,然而不少大学生学业规划并没有立足本人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天赋、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偏好、专业特点、未来职业选择而量力而行做学业规划。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要么定得太低,即不努力或稍加努力就能轻松达到目标,要么定得太高,即付出最大努力仍然远远达不到目标,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由于每个大学生总是某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的一员,在学业规划过程中还容易受到特定群体的影响,盲目跟从,没有为自己量身定做学业规划。比如,有的非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或同一社团组织的同学考会计四证,自己也盲目跟风,而不考虑自己是否对会计专业感兴趣,将来是否愿意从事会计职业,会计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市场需求如何,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会计四证上。
2.3 学业规划不能灵活调整,可操作性不强
学业规划并不一定是四年不变的。在学业规划的落实过程中,如果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学业规划即使本人付出最大努力也根本无法实现。不少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没有得到灵活调整和及时纠偏,且没有备用方案。学业规划不是停留在脑海里的空想,也不是在一张纸上勾画出的美好蓝图,而是要付诸实施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的。然而不少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标不够明确,总目标没有从时间进度或任务进度层层分解成具体的分目标,也没有明确分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规划目标实现的考核没有在定性的基础上量化,可操作性不强。
2.4 学业规划落实不力,遇到困难或阻力就放弃目标
大学生在执行学业规划时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作支撑,而这正是目前不少大学生所缺乏的性格特质,因此经常会有不少学生学业规划得还算合理,但抗挫能力不强,执行不力,一遇到困难和阻力就退缩,丧失了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放弃学业规划的目标,比如有不少学业规划目标是要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前三年按学业规划学习很努力,成绩非常优秀,备考苦战到临考前,因压力过大而放弃,毕业时看到同班同学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非常后悔。每年考研实际人数远少于报考人数足以说明放弃考研规划目标的同学不是少数。
3 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构架
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的生涯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构架:
3.1 普及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
为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建议高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利用两个月(9月~10月)的时间帮助新入学的大学生确立各自的学业规划目标,并制定出大学四年学业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课程设置模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唱主角,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
学业规划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4],认定自己想做什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进行学习。其次要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专长,确定自己能干什么。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认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应该开发、培养的潜在能力。再次就是根据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确定社会需求是什么,选择符合社会需求又最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
在此期间,可邀请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回校联谊座谈,充分听取成功人士的意见以及各种有关学业规划成功与失败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模式、自己的家庭环境作出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决策。
3.2 实行“学业规划登记表”制度
“学业规划登记表”是大学生四年发展目标及实现情况的动态记录,此表应在学业规划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填写,辅导员审核签字。
“学业规划登记表”的内容包括“个人简历”、“自我剖析”(性格、爱好、特长、缺点等)、“自我发展规划(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做法等)”、“学年度具体目标”、“指导意见”、“组织鉴定”等[5],应在新生入学当年的11月底之前填好,表中其他栏目应在该学年结束后新学年开始的前两周之内填好。表中“指导意见”和“组织鉴定”栏目由班主任填写并签字。“指导意见”应对学生的目标制定情况提出建议,并对规划目标的实现途径提出指导性意见;“组织鉴定”应对学生学业规划的落实情况作出评价和鉴定。班主任在每次填写有关内容之前,都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谈话,并在填表后将指导意见反馈给每位同学。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和调整目标的过程[6]。
另外,在每填写一次内容之后的三周内,辅导员应对所填内容进行检查,将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并向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作一次专题汇报。而院系领导则应对辅导员的汇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制定灵活的制度措施,尽可能地多为大学生搭建实现学业规划目标的平台。
3.3 统筹安排自我学业规划细则
大学生要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实现自己的学业规划,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实践做一个统筹合理的安排,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
1)时间的规划
将大学四年分成若干阶段,对每个阶段达成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应作出具体安排。
2)所学知识的规划
培养专业兴趣,达到专业课程成绩良好,并有创新思路与初步的研究成果;英语达到较高水平,可出国可就业;丰富自己人文科技方面的知识,可写作可发明;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事政治,可从政可搞新闻工作。
3)培养技能的规划
除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多种技能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如计算机技能、驾车技能等。
4)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规划
进行自我约束,增强对不良诱惑的自我抵制能力,培养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的遵从意识和坚守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多与学生老师交流沟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注重人脉的发展;磨练毅力和忍耐力,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性情等等。
3.4 构建学业规划分阶段目标执行体系
根据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学年),建立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执行体系。
第一学年要努力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夯实学业基础,特别是对英语、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程要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避免考试挂科;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环境和角色的改变;初步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沟通、协作和交往能力。
第二学年要使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比第一学年有明显提升,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顺利通过关系到学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选择地参加考证考级,为毕业后求职就业增加筹码;担任学生会、团委等社团的主要职务,培养自己的团队领导、组织、协调、合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体验。
第三学年要使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与第二学年相比稳中有升;为考研作准备,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统考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领域可以通过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涉猎,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多听学术报告和讲座,紧跟理论前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第四学年要准备考研,继续学业深造;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答辩,通过论文写作熟悉论文写作程序和规范,体会并应用写作技巧;联系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在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等方面力求博得领导的好感,从而为自己赢得留下来工作的机会;精心制作并投递简历,奔忙于校园招聘会和人才市场,谋求一份专业对口或相近、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3.5 构建学业规划分类指导体系
根据大学生毕业后意向的不同,大学生学业规划可划分为三类:求职就业类、学业深造类、自主创业类。我们应当针对不同的类别,构建不同的学业规划分类指导体系。
1)对于大学毕业后希望求职就业的大学生,其大学学业规划侧重在本专业领域或意欲从事的职业领域的学习向纵深化发展,求精求深;对相关的专业要有所涉猎,求广求博;对计算机、英语等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要娴熟,获得计算机二级证和英语六级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敬业与协作精神等。
2)对于希望继续学业深造的大学生,其大学学业规划侧重于考研所考的统考课和专业课学习成绩能够达到所报考院校专业的要求和水准;不仅要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要培养研究问题、探求理论前沿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其大学学业规划侧重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参与学生会、团委等社团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利用假期参加创业培训班学习,或利用社会实践机会进行意欲创业项目的实习,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1]石岩.高等教育心理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郭鹏超,李珊山.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大学生学业规划问题[J].才智,2010:(21):271-272.
[3]张雁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164-165.
[4]倪晓红,刘国仕.浅议大学生学业规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53-54.
[5]王军.大学生学业规划浅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4):141-142.
[6]张精华,蒋蕾.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65-166.
On the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Planning Mode
ZHANG Xiaoxia
(Huashang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030012,China)
This paper gives five suggestions 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planning mode:universal education plan curriculum and guiding the students on scientific planning,executing“academic planning registration form”system and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measures,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reasonable academic planning;establishing self study planning rules as overall rational arrangement,establishing college students’school planning phases of performance targets system and establish college students’school planning directional guidance system.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planning;model architecture
G642.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2.021
1673-1646(2011)02-0090-04
2010-11-19
张晓霞(1972-),女,助教,硕士,从事专业:财政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