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加强国防动员应急能力建设

2011-08-15成都军区司令部动员部何晓刚

国防 2011年3期
关键词:动员预案储备

■ 成都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何晓刚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系统正被赋予更多更新的任务,特别是平时应急功能凸显。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国防动员系统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平时应急能力,为有效遂行应急处突任务奠定可靠基础。

要搞好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衔接。当前,由于我国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两大危机管理体系分立,导致在应急行动实践中产生了动员指挥主体不明、职能交错、重复动员等问题,直接制约了国防动员系统应急效能的发挥。为此,应注重搞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指挥体制的衔接。要科学设置应急指挥机构的编成:平时以各级国动委各办公室和同级政府应急常设机构为主体,抽调专门人员建立常态联合的日常工作机构,共同负责应急动员的相关准备;遇有重大应急行动时,根据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任务需求,吸纳国动委专业办公室和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共同实施应急动员的组织指挥并提供相关保障。要对应急指挥进行合理分工:根据任务性质,军事任务较重或动用军事人员较多的应急行动以军事领导为主实施动员指挥,反之以党政领导为主实施动员指挥;整合军地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明确动员指挥程序、内容和方法,健全需求对接、信息共享、情报会商、联合行动等各项制度,提高军地联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应急预案的衔接。按照上下衔接、军地对接、配套实用的原则,修订完善国防动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形成与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与完成应急任务相适应的动员预案体系。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动员需求的变化,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定期对应急动员及相关保障预案进行论证修订,尽可能明确在各类应急行动中各自的基本任务、力量出动规模及协同关系等,增强应急动员指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一是编实建强队伍。国防动员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应由当地军事机关牵头组织,纳入地方应急力量体系,并接受政府应急部门的业务指导。要充分考虑救援任务及经济承受能力,灵活确定市、县各级各类应急力量的组建模式、类型、数量及规模,并与国家级、省级应急专业力量及地方其他行业系统应急力量搞好区分、融合和衔接。任务较重且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分别组建森林防火、地震救援、工程抢险、交通运输、应急通信、医疗救护、核生化救援等应急专业力量;任务较轻或财力有限的地区,可适量组建综合多能的应急专业力量。二是配齐装备器材。国防动员应急专业力量装备保障,应按照“多种渠道、军地联保、地方为主”的思路,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通盘考虑。根据各地应急救援需求和应急专业力量种类,明确其专业装备器材配备标准和建设经费标准,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完善装备征用、购置、请领制度,军民通用装备由地方政府拟制征租用计划,相关部门抓落实;专业装备保障以地方政府为主,有计划分批次购置补充;部分军队装备由省军区系统报请军队装备部门解决。三是落实教育训练。坚持把教育训练作为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队伍遂行任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地救援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借鉴地方应急训练中的成熟经验,科学设置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建立正规训练秩序,运用先进训练手段,扎实抓好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分队协同训练和军地联训联演,提高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的能力。

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保障建设。一是理顺军地联合保障渠道。本着“军地结合、地方为主,按级负责、分类保障”的原则,充分利用军地保障资源,建立健全国防动员应急综合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关于“谁使用谁保障”的规定,充分发挥国动委综合协调作用,与地方有关部门建立需求供应关系,重点加大遂行应急动员任务急需的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应急动员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优先落实应急力量急需的抗洪、灭火、反恐等装备器材,为遂行多样化应急任务打牢物质基础。二是完善预征预储机制。加紧建立完善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平时储备与军队储备、物资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和布局,重点落实成品油、粮食、药品、医疗器械、血液等物质,以及各类抢运、抢修、抢救物资器材的储备。对应急所需的专用装备器材,要落实预征预编,分门别类搞好登记,定期进行检查,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三是完善军地联供联保机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动员主体和对象多元、数量庞大,要按照军地联合行动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级负责、军地结合,积极完善多层次、多手段、多方位保障渠道,建立军地联供联保机制,为应急队伍有效遂行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动员预案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音乐迪斯尼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