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术规范践行大学科研诚信建设

2011-08-15陈国婷

科技传播 2011年9期
关键词:诚信学术道德

陈国婷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事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近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早在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并明确提出了指导意见。

1 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研诚信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诚信是保证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基础;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科学普及中,全社会容不得科技界有丝毫违反科学精神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们必须大力营造鼓励崇实、唯实、求实的政策环境,科技界必须率先克服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建立求真务实的道德风尚。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以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已成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2 大学科研诚信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变化,在大学校园中学术不端行为滋生,通过学术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位、利益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在一些高校在科研诚信与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有所发生。一些学者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于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换取一时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大学学术环境,影响大学学术声誉,阻碍大学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发展。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科研诚信建设是大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是大学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的摇篮,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大学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社会风尚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科研缺乏诚信的大学,其大学信誉、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培养质量都会受到社会的怀疑;科研缺乏诚信、学风不正,不仅败坏了学校的声誉,而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各领域的工作,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3 以开展学术规范活动来营造科研诚信良好氛围

学术腐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各种外部因素,而在于一些人在功利意识驱使下,学术志向的迷失,学术创新的不作为甚至人品道德的沦丧,以及法规、监督和惩戒机制的缺位。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学问和做人是统一的。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做人要志存高远,做学问才能坚持不懈;做学问要严谨勤奋,做人才会正直诚信。开展大学科研诚信建设教师一方面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敢于要求,严于要求,把学风建设和如何做人的教育结合起来,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把“学术规范、学术首先与科研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要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和论文写作的指导;倡导各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热心学术道德教育的教师,开设本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类课程。

要把师德师风教育工作纳入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人员培训体系。要注重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将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抽象要求变成青年教师的自觉行动,变他律为自律,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师生员工的主动追求。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用先进典型激励年轻科技工作者。要发挥学术道德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宣传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踏实作风,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精神境界。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引导广大科研人员见贤思齐,克服浮躁,潜心钻研,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充满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风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编发不同学科的学术规范细则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以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营造学者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4 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客观公正的科研学术评价是科研诚信建设的正确导向。在大学的科研评价工作中,仍然存着诸多问题,如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论文不重实际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考核机制单一等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使科研工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更加符合科技与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更能充分发挥教师潜心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大学应积极探索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业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推进同行评价、海外评审,实施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探索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岗位分类管理评估办法;在评价标准上,要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科研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激励机制上,要严格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科研项目评审和人才引进评议等环节,明确评审机构设置及成员组成原则,评审时实施关系人回避制度;重视和加强学术带头人、科研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等人员的学术自律和监督,坚决防治学术裙带关系等不良现象;建立多向度、多层次的考核机制。

[1]科技部等.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edu.cn/zheng_ce_fa_gui_1115/20091112/t20091112_420585.shtml,2009-11-12.

[1]周绪红.周绪红校长在兰州大学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sinoss.net/2010/0726/24054.html,2010-07-26.

[2]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EB/OL].人民网,2010-4-12.

猜你喜欢

诚信学术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