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延豪:建立科普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1-08-15

科技传播 2011年5期
关键词:展项科技馆科普

3月7日在全国政协科技、科协联组会上,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代表工作在科普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对当前我国科普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徐延豪提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国上下认真围绕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中国科协、发改委、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成员单位的共同推动下,全国科普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虽然这个水平还不高,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已大大缩小,基本实现了《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

从全国科技馆的建设来看,五年间,新建设的大、中型科技馆就有43座,总建筑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人民币。全国的科技馆受到了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过去五年,全国科技馆接待观众超过6000万,通过巡回展览、数字科技馆等方式使超过2亿观众受益。国际科技馆界包括科技馆的发源地欧美发达国家的同行们,都十分羡慕。

徐延豪也指出,伴随着科普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科普资源(包括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的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

全国科技馆比较有规模的大约80多家,常设展项超过2万项,每一件展项都是科技人员和展览教育人员为科技馆量身定做的,更新、创新展项的任务很重,而目前,全国范围内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过2-3百人,能研发、生产这些展项的企业仅二、三十家,水平较高的不足十家,很难适应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

2.专职科普人员(科普创意、社会组织、科普教育等)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3.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形成,科技人员投身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他建议:

1.建立科普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力度培育科普相关产业,引入市场机制解决根本问题,鼓励民间兴办和投入科普产业。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加大力度培育这个新的行业,扶植这个新兴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国家科技政策支持科普事业发展

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设一个专项,拿出一点经费,支持科普展教品的研制开发,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个导向,引导科研人员投身科普资源研发,促进工作理解科学,这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有前途且大有作为。 在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验收、评奖等环节设定科普工作的评价权重,规定和明确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3.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科普专业

专业人才的培养的主渠道是高等教育,而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没有一个对口于科普行业,文科下设的传播学专业主要对口各类媒体;历史学下设的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对口于文博类博物馆;理学下设的科学技术史专业,也不适用于科技类博物馆。因此,建议教育部专题调研这一问题,在理工科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目录中增加科学教育或科普教育专业,有计划地培养既有理工科基础,又有教育学、传播学知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全国科普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目前有科普专业人员约1.5万至2万人,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每年新增需求几百人,需要一支专业的、稳定的队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是分管科技、教育工作的国务院领导,她在今年1月7日《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建立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要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要建立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要建立检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明确的要求,希望有关部门迅速、切实地落实这个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的科普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展项科技馆科普
VNC 在展项控制中的应用与实践
科技馆一日游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浅谈科技馆展项非实体部分的开发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