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内蒙古引黄灌区推进节水灌溉对策及措施

2011-08-15高晓玲

科技传播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价节水用水

高晓玲

包头市环保局,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内蒙古引黄灌区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社会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该地区是资源十分短缺,加之黄河来水日益紧张,不仅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威胁,而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缺水的制约。但是,在这水资源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在使用中竟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因素,一方面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加大了用水需求量,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下,并且浇地仍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现象依然严重。为了使该地区优先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灌区农业发展用水不足和工业城市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1]。

1 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引黄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而成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为解决该地区人民温饱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粮食生产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灌区主体骨干工程当年建设标准低,加之多年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在逐年衰减,支渠以下工程投入少,特别是农田工程渠系不配套,田间无畦无堰,农田灌溉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管理体制脱节,经营粗放,用水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灌溉技术落后,用水效率极低。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用水量总和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4,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这就是说,这些灌区在解决该地区农业用水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水资源付出相当大代价。就按目前小麦单产量500kg来说,一年需水量(毛水量)达800m3~900m3,一方水产小麦不到0.4kg。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仅为43%,灌溉水利用率30%。造成这种状况,除上述工程的管理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价低。目前,这些灌区水价普遍偏低,既不反映价值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也不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现阶段执行的农业灌溉水价不到成本价的60%,这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2,3]。

2 积极推进节水灌溉的意义

黄河流域内蒙古地区十年九旱的自然气候特征决定了节水灌溉使灌区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几年,黄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分配内蒙古引黄灌区水量指标不断压缩,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灌区农业用水推进节水灌溉已势在必行。这样做一是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只有通过内涵挖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稳定和扩大灌溉面积,为灌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水利应有的贡献。二是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随着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用水总量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新增的供水量的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需求结构决定供给结构。因此,农业用水相对工业用水比重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农业用水在下降,工业用水在增加,这是从水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待,是由农业和工业的比较效益决定的。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资源分配要在满足农业用水需求的前提下供给工业用水,所以未来要满足工业迅速发展所需用水更需要节约农业用水[4]。

另外,推进节水灌溉除了节水以外,还兼有其他效益:

第一,有助于农业结构调整。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通过先进的灌溉手段和方法,适时适量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肥光热的综合要求,因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助于农民收入;

第二,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节水灌溉节约的水量除用于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外,还可用于环境建设,生态建设。此外,节水灌溉可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

第三,节水灌溉可减少亩用水方,降低粮食种植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民纯收入。

因此,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农业用水效益是解决农业和城市工业发展需水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体行动。

3 推进节水灌溉的措施

如前所述,内蒙古引黄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这就说明灌区节水潜力是很大的。近几年,灌区水管单位和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节水成效甚微,关键是节水灌溉措施不到位。为了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必须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对待。笔者认为,推进节水灌溉要按照“两改一提高”的指导思想来进行,通过改造工程设施改革管理体制,达到提高用水效益的目的[5]。

3.1 灌区总动员,提高节水意识

要积极宣传水资源的紧缺性及承载能力和灌溉节水意义,教育农民用水户从思想上确立节水理念。灌区不仅是粮食主战场也是节水主战场,由于灌区农民是用水主体,是灌溉节水的直接操作者和受益者。因此,只要灌区农民从“要我节水” 转变成“我要节水”,就会扭转被动的节水局面。同时要积极利用经济杠杆,对在灌溉节水中能够有效节约用水的民应给予惩罚。另外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执法力度。

3.2 加大灌区主体骨干工程设施的配套改造力度

目前,灌区运行使用的工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运行几十年,工程设备老化问题严重。近几年,国家节水改造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得到一定改造,部分骨干渠道进行整治衬砌,旧有建筑物得到改建维修,干渠输水利用率有了一定提高,且有一定的效益,但工程继续实施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这些灌区配套资金到位率很低。推进节水灌溉,工程是前提条件,必须继续加大骨干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3.3 大力开展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节水增效是节水灌溉节水改造的目的,灌区节水改造不仅包括对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除险加固,还应包括田间工程建设和设施配套。如果单单重视支干渠衬砌防渗,而田间工程破破烂烂,浪费水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上述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灌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农业、农民理应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近几年国家的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中,对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一定改观,有一定收效,但是远远不够,建设速度缓慢,受益地区面积小,对于整个灌区的灌溉节水效益微不足道。因此要一方面继续寻求国家财政的支持外,还要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千方百计落实地方筹资,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设施基础建设积极投工投劳,加快田间工程的配套建设速度。同时要以开放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权,搞活经济权为重点,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实行政策驱动,上下联动,多方互动,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4 积极推进节水技术开发与推广

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就目前灌区的经济条件和灌区农田建设实际,平整土地,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浪费是灌溉节水的难点和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重点就是要在地方政府财政的扶持下,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加大平整土地力度,大搞畦田化建设,这是实现畦田灌溉是地面灌溉重要目标,不打小畦不供水,强制推进,这是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办法。

3.5 加快水价改革步伐

目前,这些灌区农业灌溉水价较低,不仅影响工程正常维护保养的简单再生产,而且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水价改革是推进节水灌溉的重要措施之一,势在必行[6]。

水价改革要分阶段进行,鉴于目前灌区农村农民种植的承受能力和国家对农业的倾斜保护政策,水价调整要实行“小步快跑,逐步到位” 的办法。首先,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其次,要改革水量计量办法和水费计收办法。供水要计量,并按量收费,改变过去用水不计量按亩收费的习惯做法。第三,单一水价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因此,要积极推进超计划用水加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以及季节浮动水价等制度,遏制用水无度陋习。

3.6 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农业灌溉节水,80%在于管理。为了强化灌溉管理,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制度建设是重要手段之一。要建立和改善节水灌溉制度。抓紧出台节水灌溉法规。首先要用水总量控制的宏观目标和微观定额管理指标,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来提高利用率和效益达到节水增效目标。灌区水管单位供水要严格供水管理,同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计划用水,将有关指标和用水分配方案分解落实到各农民用户。使他们在用水过程中心中有数,搞好计划用水和种植安排。第二要落实用水许可和用水计量与统计等制度,努力实现灌溉供用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大力推行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基层管理体制,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现节水灌溉的重要举措,解决了“管水的不用水,用水的不管水”的错位体制。灌区主体骨干工程的管理是国家水管单位管理,从体制建设和机制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输水效率、用水效益在不断增加,供水制度不断完善。但是支渠以下工程管理以及用水灌溉管理与国管相脱节,不少地区对工程及其灌溉无人组织、无人管理、无人过问。近几年通过实践,不少地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是适合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的好形式。农民通过自己直接管理用水,积极发挥自己的管水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管理要效益,达到“节水、减负”的目的。农民用水协会由用水户民主选举有威信的用水代表组织浇地,降低灌溉成本,协会推行严细管理,强化用水户间监督,浇大水、过头水的做法受到制约,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改观。由浇地专业队统一为用户改畦浇地,统一掌握浇水深度,杜绝串畦,跑水等浪费水现象,自己管水、自己珍惜用水,节水效益显著提高[7]。

总之,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很大,贵在勇于实践,重在真抓实干。只要通过努力,把节水的理念变成节水实际行动,节水目标就可以实现。节水灌溉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重建轻管是不行的,但是加强管理工程硬件上不去节水灌溉更是无米之炊和墙上画饼。因此实现节水灌溉我们要工程的和管理的措施同步进行,不可或缺,同时要举社会之力关注和关心节水灌溉,支持节水灌溉,努力实现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节水,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

[1]李仰斌,吴玉芹,郭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水灌溉健康发展[J].节水灌溉,2008(10).

[2]张瑞美,彭世彰.“十五”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2).

[3]李怀忠.新农村建设中节水灌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

[4]彭彦明,丰秀萍,张国昌.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5]丁淑华.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节水灌溉,2007(6).

[6]孟戈,王先甲.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价机制[J].节水灌溉,2008(9).

[7]孟夏,张庆华,李博杰.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

猜你喜欢

水价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节水妙想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