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桐柏县生态建设的进程和思考

2011-08-15臧静

绿色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

臧静

(河南省桐柏县环境保护局,河南 桐柏 474750)

1 引言

近年来,地处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的桐柏县,立足淮河源头生态建设需求和山区资源优势,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创建桐柏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载体,努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4大生态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全县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支撑了生态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了一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2 桐柏县生态建设的成效

桐柏县因桐柏山而得名,有15个行政村,44.1万人。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境内山水秀美,资源富集,尤以矿产、旅游、中药材、林果、水产、土特产6大优势资源而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探明矿藏56种,储量极为丰富。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4倍,每平方公里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8倍。已开发利用30多种,天然碱、金、银、石油、蓝晶石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天然碱储量是2亿t,居亚洲第1,世界第2。天然碱产量占全国80%以上,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桐柏有5张名片,即淮河正源、盘古之乡、佛道胜地、英雄桐柏、天然碱都。

进入21世纪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在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名县、生态示范县方面,做足生态文章,保护生态环境,雕塑精品城镇,创造良好的人居和社会发展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改进投资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位不断前移,特别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先后荣获了省文明县城、省园林县城、省生态县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县,河南省人居环境奖,其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3 桐柏县生态建设规划分析

3.1 倡导循环经济,走无污染清洁化生产的生态工业之路

“十一五”期间,桐柏县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主要是着力培育以重质纯碱、芒硝为主的碱硝化工业;以黄金、白银为主的金银矿产业;螺旋藻养殖与加工业;中草药种植与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5大支柱产业和安棚化工城、淮北工业城、埠江轻工城3大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

根据桐柏的资源特点,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以当地丰富的碱硝资源为核心,以满足清洁、循环生产为原则,规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共生产品链;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产品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达到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此外,为充分利用纯碱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废液、废气、废渣、废泥,还要继续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做文章,把废碱母液加工成工业粗碱,工业粗碱加工后排放的废液养殖螺旋藻,回收制碱废弃生产小苏打,制碱电厂产生的废渣用于生产免烧砖、水泥;制碱废水经冷却洗涤碱尘,然后回注碱井再开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即创建以下4条生态产业链,包括煤→电→粉煤炭→水泥熟料→灰渣砖;热→碱卤水湿分解+锻炼气体(CO2)→小苏打;热→纯碱→纯碱母液(含盐)→-粗纯碱→螺旋藻养殖;碱杂水→冷却水洗涤碱尘→杂水回注井下开采。

通过4条生态产业链创建,实现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煤-热-电-碱-粗碱-养殖一体化及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真正实现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全周期清洁闭环模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产生的料成为下游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实现对天然碱资源的吃干榨尽,最终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桐柏生态建设和保护淮河源头的目的。

3.2 以生态化为发展方向,实现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桐柏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可概括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坚持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为主线,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突出以茶叶、中药材、花生、粮食、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稳步发展。同时,为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按照循环再生的理念,着力构建农业生态循环体系,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将农业生产的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与能源建设工程密切结合,形成生态系统内部的闭路循环,达到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目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比重达到20%,人均纯收入达到4 500元,总产值超过26亿元。以板栗、桐柏大枣为主的经济林0.92万hm2,以速生杨为主的用材林0.24万hm2。500多种珍贵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名、特、优板栗之乡、全省森林病害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品牌

桐柏是山区县,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是块红色的土地,既是苏区又是老区,还是抗日大后方,在生态旅游建设上,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以县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名城为载体,积极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已开发建设了桐柏山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高乐山自然保护区、黄岗红叶园区、花果山水帘洞景区、笔架山自然风情园、桃花洞生态休闲旅游区、英雄广场、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叶家大庄、国家级红色景点旅游基地等八大风景旅游区、景点,申报设立省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40处。2004年,桐柏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区,2008年,桐柏县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景区,生态旅游和红色经典旅游在桐柏已形成了优势。

3.4 创建生态名县,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适宜人居环境

桐柏在生态城镇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运用生态学原理,尊重生态规律,把生态思想融入到城镇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依托桐柏自然优势,构建具有桐柏地方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为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富强和谐生态新桐柏提供重要支撑生态宜居县城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通过县城生态功能分区和实施县城绿化净化美化工程,打造一个“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花园式县城。

(1)全面推进近城山体、街道、河道以及单位庭院绿化工作,以街头绿地、小游园为“点”,道路绿化和沿河绿化为“线”,公园和县城林区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县城绿化体系,使绿色县城成为生态家园的核心。重点打造“一带”(淮河滨河绿化带)、“一心”(金台山为主体的生态绿心)、“五绿廊”(水帘河、龙潭河、银盘河、串湖及城东支流绿化廊道)的绿地系统。建设流香溪湿地公园、翠柏河湿地公园、临淮公园二期、英雄公园、城区游园,完善城区绿化补植,消灭裸露黄土路面。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按照绿化标准,对城区背街小巷及小区进行绿化大普查,制定绿化方案,明确任务,进行大面积的植树、种草、栽花,打造绿色小巷、花园式小区。

(2)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淮北新区骨干道路新建和老城区道路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开辟城区新水源,改造、扩建一、二水厂,新增供水能力3万t/d,全面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综合整治水源地周边环境,建立水质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水源地安全,确保饮水水源水质安全率达100%。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厂2座,危险垃圾处理厂1座。推行雨污分流制,改造城区河道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

(3)强化社区、市场、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实施规模化居住小区和社区建设,每个新建小区面积不少于3.3hm2;规范整合市场,新建建筑材料、汽车销售、茶叶、药材等专业市场10个;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上集中大型停车场,形成便捷、快速、通畅、安全的交通体系。

(4)建设节约型城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使用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全面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全面使用新型墙材,加快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风能应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行集中供热和绿色照明,降低能源消耗;加强节水管理,推动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在工业、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逐步关闭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启动中水回用工程,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比例。

(5)加大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以街道为单位,对店面、广告牌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一街一景,形成特色;同时深入开展“四创一争”活动,对城区交通、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经常性综合整治,并建立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卫、绿化物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扩大环卫保洁工作覆盖面,实现全天候保洁。

3.5 以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为着力点,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桐柏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桐柏县委、县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狠抓企业违法排污整治、节能减排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以此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

(1)严格控新增污染源,对所有建设项目都严格把关,做到违反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做到了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的产生。

(2)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措施,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法制生产,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和推广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进一步加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总量控制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4 桐柏县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桐柏县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山多地少,特别是近几年,名项建设用地迅速增加,使十分宝贵的耕地资源连年减少,人均耕地仅0.027hm2,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9 028hm2,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艰巨。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地域面积1 915km2,至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953km2,同时桐柏县矿产资源开发、毁林开矿等现象屡有发生,毁林开荒也时有发生,人为因造成的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所以仍然是制约桐柏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县乡财力不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建设的前进步伐。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淡薄、体制上的不顺畅,加上贫困地区的财政困难,成为了环保工作跟不上,不能又好又快地前进,造成发展步伐制约的瓶颈,因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进一步推动桐柏县的生态建设。

(1)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指示是做好环保工作的根本,桐柏要进一步加大对公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深入街道、企业、村镇、社区、学校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制度上下功夫,多措并举,真正树立起“人人环保”的理念。

(2)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单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行的,积极主动地相互配合也是落实项目建设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利配合,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无法落实这些制度。

(3)加大对环保队伍自身的建设,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必须要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环保队伍,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运用严格法制规范建设项目和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并以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经费来保证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环境应急工作。

今年是桐柏深入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迎接省级验收的关键之年。在生态建设的进程中,只有不断坚持桐柏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才能促进桐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桐柏县人民政府.河南省桐柏县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R].桐柏:桐柏县人民政府,2006.

[2]杜福建.桐柏:完善生态体系,打造生态之城[EB/OL].[2011-05-31].http://www.01ny.cn/article-198341-1.html.

[3]桐柏县人民政府.桐柏县生态城镇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1-03-17].http://tongbai.01ny.cn/news/stcz/15023.shtml.

[4]田中贵.河南桐柏:“生态立县”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EB/OL].[2011-05-31].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10/24/c_12694495.htm.

[5]刁良梓.生态立县建设新桐柏[N].南阳日报,2010-05-27(14).

[6]姜 琳.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绿色桐柏[N].中国建设报,2008-03-10(7).

[8]邵丽华.桐柏县从零做起保护淮河源[N].中国环境报,2005-12-26(23).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