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川木菠萝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2011-08-15孙容

绿色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南川种质物种

孙容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重庆 南川 408400)

1 引言

生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基础,生物种质资源量是国家和民族经济与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保存和利用生物种质资源,尤其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并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1]。

南川木菠萝(ArtocarpusnanchuanensisS.S.Chang,S.H.TanetZ.Y.Liu),又名南川面包树,系桑科菠萝蜜属常绿乔木树种,是菠萝蜜属植物自然分布在我国最北端的物种,是我国最为珍稀的特有植物之一,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定为“极危”树种[2],该物种于1982年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植物专家谭士贤、刘正宇等人发现,后由贵州生物研究所张秀实教授和谭士贤、刘正宇鉴定为新种并命名[3],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院士和张秀实教授在《云南植物研究》发表[4]。该植物包含有丰富的材用、药用、食用和观赏种质资源,开发前景非常乐观,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2 南川木菠萝资源现状

南川木菠萝野生资源稀少,分布范围狭窄,分布区内成年植株仅约50株,由于自然更新和繁衍能力极差,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才能促进其种群数量扩大。根据调查,南川木菠萝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南川区石莲、峰岩、仁乐等乡镇,海拔600~900m,生境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6.6℃,年降雨量1 030mm,日照1 273h,无霜期308d,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条件下,长势良好,尤其在20~30℃的气温条件下,如肥水管理达到要求生长特别快。野生南川木菠萝在早期不为人们所认识,据实地调查发现,在南川区的南平等乡镇和东城办事处等地早年均有自然分布,但现在资源已遭到较为严重的人为毁坏,因此亟待加大宣传和保护的力度。近年来,南川木菠萝人工繁殖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5],现有人工繁育出的1~5年生南川木菠萝树苗110 000余株,并初步建立了南川木菠萝迁地保护的繁育基地,现有繁育面积近2hm2。

2.1 南川木菠萝的形态特征

高大常绿乔木,树干直立、粗壮,据现存最古老的一株母树测定,树高达30余m,树干胸径达80cm,冠径约7m。低分枝,有许多分杈,树叶繁茂。木质红棕色,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幼龄树树皮光滑,小枝条圆柱形,嫩枝有绒毛,老熟枝光滑,有许多皮孔和环状的斑痕,枝条质脆,成年树皮深褐色,纵裂。树根属直根系,主根通直发达,侧根少。叶表面光滑,有光泽,绿色或浓绿色;叶背与叶面的颜色略有不同,叶背面粗糙,叶脉突出、叶色淡绿。叶片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8cm,宽5~11cm,叶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和叶背有茸毛,叶面有光泽,羽状叶脉,主脉明显。叶柄较短,圆柱形,约1cm左右,四季常绿。

花为无限花序,淡黄白色,花芽一般着生于当年生新梢叶腋上,无花瓣,无雄蕊,外形就像一个很小的绿色木菠萝小果,有茸毛。果为聚合果,果形奇特多样,球形或椭球形或苹果形,多数有瘤状突起,果未成熟前有乳汁,果皮橙黄,果肉橘黄,皮薄、汁多,在同一株树上,果实成熟期不完全一致。果实酸味浓,含有丰富的果酸、维生素,烧食有面包味。种子属双子叶有胚种子,种脐坚硬,千粒重240~300g,种子外形多样,有肾形、椎形、三角形、三梭形、椭球形等,扁平或饱满,少数种子休眠期长,可长达1年之久,发芽出苗不一致。

2.2 南川木菠萝物候期

南川木菠萝在清明节前后初花,大暑至立秋前后成熟,即每年4月上中旬开花,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开花至果实成熟约125d左右,单个果实重50~300g,每个果实含种子粒数不等,通常10~30粒。实生苗种植后至少需10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落叶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新叶长出后,上年老叶才脱落。

3 南川木菠萝资源保护价值

南川木菠萝为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大,抗逆性强,而且由于它树形美观,具有园林绿化观赏优势,是难得的行道树、庭园绿化的优质树种。同时,该树种还具有速生、生长周期短、成林迅速和较高的营养和医用保健价值等特点。因此可以从医用保健、经济木材使用、饮料食品开发等方面加以利用。

(1)据测定,南川木菠萝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糖、蛋白质、氨基酸和酯类,并含有钾、钠、镁、钙、锌等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可做成果汁、果酱、蜜饯或酿制果酒等,是一种富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酱果,在果品系列开发上应用前景广阔。

(2)初步实验表明,南川木菠萝的果实对便秘等肠道疾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明显具有通便通气的效果,长期食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肠道状况,实现康复。民间使用表明,其树皮和树根对人体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3)南川木菠萝能在酸性土壤和大气污染较重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病虫害极少,该物种具有强大的吸附烟尘和富积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作用和能力,具有极强的抗污染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可在海拔900m以下生态环境较恶劣的地区生长繁殖。

(4)南川木菠萝是一种优质速生树种,生长迅速,树干通直高大,木材结实致密,材质优良,树型优美,四季常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成为新一代庭园绿化、城市绿化以及道路行道树种。

4 南川木菠萝存在的问题

南川木菠萝的野生地分布零散,而且树木的产权都归当地农民所有,不利于保护和管理。有关部门对南川木菠萝的繁殖保护及推广种植上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还不够,亟待加强。对南川木菠萝实行迁地保护所租用的土地费用较贵,成本高,不利于其繁殖栽培和保护,需要调整改变保护模式。南川木菠萝的繁殖特别是无性繁殖和苗木移栽技术仍然需要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5 南川木菠萝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5.1 全面调查

对野生南川木菠萝的地理分布及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它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

5.2 加强保护

针对南川木菠萝仍被砍伐等现象,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首先让广大人民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保护。对野生的南川木菠萝实行圈地和就地保护,设立保护性标志牌,落实专职保护人员,制定保护措施,采取全额收购或在生产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委托有产权的农户对野生植株进行有偿管护。实施南川木菠萝原产地保护申报,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建立南川木菠萝的人工繁殖基地,在主要野生地建立保护点。

5.3 深入开展濒危机制研究

南川木菠萝野生资源量十分稀少,其自然资源还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等的破坏,同时其自然繁殖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但其主要制约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需要开展深入的濒危机制研究。

5.4 继续开展繁殖技术和苗木移栽技术研究

南川木菠萝的种子繁殖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苗木移栽和无性繁殖研究尚无进展,建议相关部门继续立项开展该物种繁殖技术(特别是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和苗木移栽技术的研究。

5.5 深入开展生态研究

南川木菠萝的自然繁殖与环境条件有着十密切的联系,但该物种及其所生存环境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尚未开展,其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未及开展,需要更多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工作,也需要更多行业和部门参与和关注该物种的研究。由于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从药理、药性上研究其药用价值。

[1]顾万春.中国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1999,12(2):50~57.

[2]汪 松.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秀实,吴征谥.中国植物志[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吴征谥,张秀实.中国桑科的一些新分类单位[J].云南植物研究,1989,11(1):24~34.

[5]孙 容,郝平一,刘华芳.南川木菠萝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重庆林业科技,2005(1):32~33.

猜你喜欢

南川种质物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寻 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