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与未来规划

2011-08-15刘凤霞牛丽君顾地周

绿色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刘凤霞,李 卓,牛丽君,顾地周

(1.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 安图 133613;2.通化师范学院 生物系,吉林 通化 134002)

1 引言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吉林省安图、长白、抚松3县交界处,东南与朝鲜接壤,全区南北长约80km,东西宽48km,总面积196 465hm2。保护区保留了以天池为中心的原始森林山地自然景观,是一个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的,保留得比较好的自然综合体。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复杂,环境多样,区内有森林、草原、湖泊、温泉、瀑布。长白山是中国的典型火山地貌区域之一,由于山体形成历史悠久,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环境也复杂多样,而且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又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规律的带状分布。长白山火山锥体从熔岩高原上拔地而起,相对高度达2 000m以上。当山下还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而长白山顶已是冰天雪地。这种明显的立体气候差异,促使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因此,自上而下地分为5个不同景观带。

2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

本带海拔500m以下,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主要树种为蒙古栎、糠椴、色木槭、胡桃楸、黄菠萝、山杨等,草本植物发达。

2.2 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本带海拔500~1 100m,是长白山麓的广阔的玄武岩台地。这里气候温和,降雨量较大,土壤多为暗棕色森林土。主要树种有红松、榆树、糠椴、紫椴、槭类树等,在水湿地上生长着小片美人松。除此之外,还有五味子、狗枣猕猴桃等,整个林带林木苍翠,碧绿葱茏,层次分明。上层是高达20~30m的乔木,中层是高达十余米的亚乔木,林下是灌木和草本植物。中间有藤本植物攀缘树枝干上,缠绕于乔木、灌木之间。该林带食源丰富,虎、鹿、蛤士蟆、中华秋沙鸭等多分布在这里。

2.3 针叶林带

本带海拔1 100~1 800m,是由玄武岩构成的倾斜高原,这里气候冷,云雾多,湿度大,土壤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喜阳的落叶树,仅在林下零星分布,该带树高林密,四季常青。随着海拔的增高,红松越来越少,耐阴的云杉、冷杉越来越多,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细弱。而地面倒木以至活立树木上伴生着厚厚的苔藓,人们称这里是苔藓的世界。鉴于该林带冬季严寒雪大,夏季温湿凉爽,动物种类均为抗寒耐湿的古北种,如紫貂、棕熊、黑鹳等常年在这里生息。

2.4 岳桦林带

本带海拔1 800~2 000m,是针叶林带和高山苔原带之间的过渡林带,占据火山锥体的下部。这一林带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强,土壤为山地生草灰化土,并混有火山砾。这里唯有最耐寒的岳桦能适应高山严寒的气候和瘠薄的土壤,矮曲多枝,形成半丛生状态。其下限常伴有云杉、冷杉、落叶松、东北赤杨等。灌木主要有牛皮杜鹃,高山笃斯越桔等。因此,岳桦林构成了长白山垂直分布结构系列的森林上部界限。每年7、8月间,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等在此躲避酷暑。

2.5 高山苔原带

本带海拔在2 000m以上,又叫高山冻原带,占据火山锥体中、上部。常年降水量达1 100~1 400 mm,气候恶劣、寒冷,几乎全年大风。土壤是在石块、石砾层上形成的山地苔原土,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生草化、泥炭化和潜育化现象。随着海拔升高而植物分布也逐渐稀疏,种类逐渐减少。这里矮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植被,构成了长白山特殊的自然景观。每年6、7月,苔原上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宛如美丽的空中花园。这个地带的主要兽类是高山鼠兔,鸟类的代表种是领岩鹨和白腰雨燕。

保护区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科研和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人们森林生态旅游的胜地。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因此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目前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8个自然保护管理站,负责全区的自然保护工作。

3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

(1)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的,保留比较好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因此保护好长白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源污染,保护三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现今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吸取它们的教训,防患于未来,更加完整地保护好长白山生态系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以天池为中心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起到了涵养三江水源的作用。成效是很大的。

(2)为动植物资源提供了生存环境,从而保护了长白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起到了生物种源基因库的作用。长白山不仅是东北三宝的主要产地,也是我国著名珍贵动物东北虎、梅花鹿、马鹿、鸳鸯等的主要产地和繁殖地。此外,还盛产很多其它有价值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该区有兽类5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马鹿种群数量在20世纪70~80年代为29.46头/千hm2,在90年代末为4.5头/千hm2(生存面积按5万hm2计算),熊类种群数量在70~80年代为1.8头/千hm2,90年代末为0.4头/千hm2(生存面积按0.9万hm2计算),麝类的种群数量在70~80年代为4.16头/千hm2,90年代末为0.5头/千hm2(生存面积按0.6万hm2计算);鸟类2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10种;鱼类17种;昆虫1 689种;苔藓类植物451种;蕨类植物108种;祼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1 503种;真菌256种;地衣267种。因此保护好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保存和发展我国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为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建局以来,先后接待了国内外的动物、植物、森林、生态、地理、土壤、气象等多种学科里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前往研究考察。

(4)为人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实习基地和森林生态旅游胜地。由于长白山具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保护区不仅是生物、林业、地质、美术等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和实习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好地方。特别是近年来,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观光旅游者和实习生,为国家培养人材,丰富人民的生活,加强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4.1 以法治区

保护区的管理依照国家和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严格进行管理。《森林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政策和法规大大促进了长白山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4.2 明确工作任务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着全面保护长白山原始自然面貌,积极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针,规定了该区“保护、科研、森林生态旅游”三大任务,从而使工作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4.3 健全组织机构

该区刚成立时仅有职工107名,随着长白山的开发,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旅游业的开展,目前长白山保护局的职工已有近千名,成立了科研所和武装森林警察大队,从而使保护区的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4.4 实施联防工作

(1)认真细致地科学规划和科学考察工作做的不够,忽视了动物种类保护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一致性。

因而在最初划定自然保护区时,出现了一般保护区和绝对保护区,由于一般保护区实行禁猎而不禁伐的政策,从而使一般保护区的森林遭到了破坏,动物保护也受到了影响,直到目前这一问题才得到纠正。

(2)长白山山体高大,中上部冬季气候酷寒,冰雪甚大,环境单调,动植物贫乏,大多数动植物都分布在山的下部地区。特别是各种水禽,差不多均在海拔900m以下的低山带生活和繁殖,而现今划定的保护区,没有考虑到这点,对珍贵动物种的保存,显然是不利的。其中特别是鸳鸯和中华秋沙鸭,它们是我国著名的珍贵鸟类之一,长白山又是其主要繁殖地,而它在长白山的繁殖区域,又主要集中在海拔900m以下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河谷地带,未能划入保护区,这对鸳鸯和其它水禽以及另一些动物保护是不利的。

(3)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受到保护区一草一木不准动的影响,加之对保护区业务不够熟悉,因此目前还停留在看山护林的消极保护状态,还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自然进行积极的保护、研究、利用和改造,使自然朝着更加符合于人类理想的方向发展。

(4)该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东北虎、梅花鹿、马鹿,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夏季它们多活动在海拔1 000m以上的中上部地区,而冬季则迁到海拔1 000m以下的山脚地带越冬。而目前划定的保护区却未考虑到这点,只有夏季生活区,而没有冬季生活区,对这些主要保护动物的保存是不利的。特别是目前山下的森林,又处在被采伐阶段,当这些森林被采完,长白山主要保护对象的冬季越冬区和繁殖区也就全部遭到破坏,这些动物的保存也就成了问题。因此,该区的范围,应适当的向山的下部地带延伸,把主要拟保护的动物冬季生活区和繁殖区包括进来,保护整个山地生态系统和自然垂直分布带,以利这些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5)不宜在远离居民点的保护区内孤立的建立一些保护站等设施。因为在保护区建立保护站,为了这部分人常年生活,公路也就随之伸入,人类的活动随着加强,各种对保护区不安全的因素也就大大增加。由于修公路,保护站职工常年的生活用柴,使森林和长白山生态系统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应该提高和改进对保护区的管理。保护站应建立在保护区四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这样既便于解决保护站职工家属的生活问题,又便于随时掌握附近居民的动向,进入保护区的情况与规律。

(6)该区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接壤,其间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国境线也就是保护区边界线,而动物是不知道国界的,因此容易造成动物外逃。为了防止被保护动物越境,可以在保护区的国界上进行采伐,造成一个50~100m宽的无林带。

5 结语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也是一个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为了使保护区在森林生态旅游、科研和教学各个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保护好长白山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好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并适当地改善某些数量极为稀少的珍贵动物的栖息环境和营养条件,为它们创造更适宜的栖息和繁殖条件,以使某些数量极为稀少的珍贵动物的数量能尽快得到恢复;对某些濒临绝迹的珍贵动物(如梅花鹿)把目前家养的种群,通过半散放到完全散放的方式逐步返回到自然界中来,使其野生种群得到恢复。使其真正起到一个基因库的作用。

(2)积极开展动物、植物、昆虫、森林、土壤、气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保护区主要是原始森林自然景观,又是具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对研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各种生物群落的演替趋势和演替规律;研究生物与环境、动物与植物、动物与森林、以及动物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和改造与利用自然等一些生物科学基础理论问题是极为方便的。为适应这一任务,该区应对现有机构进行适当调整,精简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和充实科技队伍。

(3)为满足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应积极把风景游览区经营管理起来,开辟游览公路,搞好旅游区内的各项服务性设施,对一些自然景物和古迹进行维修和复原。在主要景区内,可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和自然条件,进行一些人工美化工作。

[1]徐振邦.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条件的研究[J].生态学报,2001(9):61~62.

[2]常雅军.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11):73~74.

[3]范宇光.长白山不同植被带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名录Ⅰ高山苔原带[J].菌物研究,2010(1):17~18.

[4]周 繇.长白山区野生木本观赏树木调查[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5):53~54.

[5]高 玮.长白山高山带繁殖鸟类生态分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1):83~85.

猜你喜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互联网+”下的长白山休闲旅游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