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与当代建筑的思考

2011-08-15曹莉访

科学之友 2011年8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现代性建筑

曹莉访

(山西华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1 对现代性的理解

什么是现代性?一种不安分,一种叛逆,一种浮躁,一种变革,一种进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以预言家的口吻对现代性做了一个天才性的描述:“现代性就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偶然的,是从短暂中抽取的永恒性”。另一位法国诗人兰波说:“必须绝对的现代”!于是现代性成为了这个现代化社会的总体特征。

把人分为3类:一种是安于现状的人,一种就是积极,还有一种就是倒退(右倾)。而现代性应该就是属于积极的那种,或者说是左倾,也许表现过于积极甚而造成“左”倾而失败。正如马克思所说,“成为现代就是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在那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赋予人们改变世界的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惶恐与向往、进步与倒退、激进与保守、激情与失望、理想与现实,种种矛盾塑造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

2 建筑的现代性思考

现代性中的一个共同指涉物就是“社会现实”。不同阶段,现实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要产生相对应背景条件下的变化或者革新,也许初衷只是顺应时代变化。比如,一战后,城市破坏严重,要实现大规模大批量高效率的建筑,必须采用模数化,形式服从功能,使得经济化,而且要采用新型工业材料玻璃和钢筋混凝土,以最简洁的方式来表现,抛弃学院派的传统繁琐的装饰,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且芝加哥还掀起了高层建筑的高潮,这样才能使城市发展快速步入轨道,于是,世界各国掀起了了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又比如,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大批量的生产又导致了“坟墓式”的城市,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单调乏味,不安分的建筑师们又开始挖掘地方特色,将现代主义多元化,使其呈现不同的建筑特色。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开端,后现代主义是学院复古加地域文化差异,借鉴历史与当地环境,采用夸张拼贴的手法,呈现出“双重译码”的格式:既传统又现代,既个性又喜闻乐见。如文丘里的母亲住宅。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晚期现代主义形成,它是把现代主义的单一方面进行夸大、夸张,常常是“单一译码”,它把建筑现代运动的观念及形式推向极端,夸张建筑物的结构和技术形象,力求使建筑物具有娱乐感或者审美的愉悦。具体有高技派、新陈代谢派、多样化、共享空间的探索、解构主义等,比如罗杰斯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黑川纪章的中银舱体楼等。之后是新现代主义,各个方向皆有发展。

20世纪以来探索的是以功能、经济、技术为原则的现代建筑观。而如今,进入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人们探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以及智能建筑等。那么何为可持续,即绿色生态建筑观,以寻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当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不断扩张建设,新旧更替也是一项工程。一部分是有使用年限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建筑在年限范围内、或者是材料(如石头)经久耐用而得以保存、又或是城市文化传统的记载,历史的沉淀和城市的层次,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城市再生是最大的生态行为,如果人们把许多废弃不用的建筑全部拆掉的话,可是个大工程,而且所耗费的资源也是最大的,所以现在老讲绿色、生态、环保,把原本可以利用的结构或者部分建筑保留下来,加上现代的一种时尚,可能是最好的节约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也是资源的再利用,而且有艺术家的氛围,关键这里的尺度是非常宜人的,给人亲近的感觉。还有,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也是工程量非常大的,还可节约一大批资源。

现代性还体现在年轻人创业奋斗的问题上,为什么创业奋斗?其实他们也是社会所迫、压力所迫,如过高的房价以及过多的大学生。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由于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有的人说,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奋斗,也可退居二线城市啊。是的,也许在家不用买房,拿着稳定的工资,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又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压力,没有进步,这反而是对年轻人不好的一种状态,人就应该经历,应该先苦后甜,不能一味“啃老”,这会毁了年轻一代的思想,毁了下一代,所以年轻人就必须要奋斗,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针对这群人,也就是初来乍到的奋斗青年的生活方式——“蚁族”,笔者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基本是针对住在城中村,或者是与人合租,还有甚至是6个人10 m2,甚至有住在地下室的,这些条件又使得建筑师积极探讨:如何能让城中村的居民们住的更加舒适?如何在小房间里更好的利用空间?又如何保证地下室住宿的条件?如何利用这些“边角料”?一些社会问题带来的建筑问题,就迫使建筑师们去思考、去创新、去进步。因为土地紧张房价昂贵,在日本有很多人住的房子也许只有30~50 m2,甚至几平米,很多综艺节目由电视台从广大报名装修选出改造家庭,委托有才华的设计师(多为一级建筑师)用经济的方式将窘迫破败的旧屋改造成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强大的收纳功能、合理的动线设置、合理的区间规划、流动的和风日照、温馨的人文关怀,不禁打动了人们。其中有一期是这样的:改造之前的状态是一家4口人住在6 m2的家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拥挤,改造之后宽敞明亮,把闲置空间叠加重复利用;而且四周采用木格子,一是可以起到结构作用,二是可以作为储藏空间,高效利用;设计师还把通往二层的楼梯放在空间正中,不仅起到分割作用,而且可以利用楼梯下面空间;还设计了可移动电视机以及可储藏的暗空间、折叠空间……人性化的设计实在是令人感动。

3 综述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思考,社会现实必然存在社会问题,而要解决社会问题,必然带来一些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当然,社会如此,建筑亦如此。它们息息相关,互解互答,然而,当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如,创意园区的人气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就需要人们继续思考。纵观历史,人们无不在问题与答案中无限循环……

思考建筑的现代性,不仅要思考现在,而且要思考历史和未来……

[1]architecture and modernity,Hilde Heynen 著.

[2]现代性理论,[匈]阿格尼丝·赫勒著,商务印出版社,2005.

[3]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英]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著,新华出版社,2001.

[4]现代性之隐忧,[加]查尔斯·泰勒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美]罗伯特·文丘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20世纪艺术批评,沈语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9]《全能住宅改造王》(日).

[10]时代建筑,刘晓都,孟岩.土楼公社,2008/6.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现代性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浅空间的现代性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