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处理与预防

2011-08-15

科学之友 2011年24期
关键词:断桩灌注桩导管

李 阳

(宿迁市地方海事局,江苏 宿迁 223800)

1 公路桥梁中常见的断桩形式及影响原因

1.1 公路桥梁中常见的断桩形式

从目前公路桥梁的具体情况看,常见的断桩形式有:①基岩和混凝土桩体之间未能凝固。在导管下孔距离孔底过远,或混凝土被某种冲洗液或水稀释时,水灰比例会发生变化,混凝土不能凝固,断桩现象便会出现。②桩身出现混凝土的不凝情况。有时,地下水活动发生变化,泞管封闭不够严密,冲洗液深入其内部,局部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也能产生断桩现象。③桩身中岩渣发生沉积,使混凝土桩分开。进行混凝土浇注时,泞管提升长度过大,混凝土面露出,有时由于主观原因(如停电、待料)造成夹渣现象。④桩身表面出现空洞体。为了简便,灌注时未采用“回顶”法,仅仅通过孔口直接倾倒,使凝固后不够密,容易产生离析,甚至个别地方产生了疏松和空洞。

1.2 影响断桩的因素

由于泥浆进入桩基混凝土的某个部分或全部端面段,使整个桩的受理性受到极大的破坏,形成废桩。段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从工程分析,一般是由工程原材料和施工技术不恰当所造成的,总体而言,影响断桩的因素有:①水泥初凝时间不够充足;②砂粒中有杂质,骨料粒径太大;③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不好;④未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⑤导管埋得程度不对或发生进水现象;⑥由于各类主观原因,使灌注时间太长。

2 断桩产生的各类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断桩是产生严重公路桥梁质量事故的重要诱因,对于导致断桩的种种原因,我们必须结合工程具体状况,在施工开始阶段进行认真分析,彻底清除其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如果发生事故,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有:

2.1 在灌注混凝土时

对已灌混凝土未能标高正确,使导管埋的过浅,拔脱提漏现象导致夹层断桩出现。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钻孔灌注桩后期,由于超压力较小,探测仪出现问题,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是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对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的表面高度进行测量与核对,才能保证其质量。

2.2 在进行灌注时

埋置导管的深浅程度是衡量施工情况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由于导管所埋的深度过大,灌注时间较长,导致已灌好的混凝土没有一定的流动性,使混凝土与导管壁有较强的摩擦,而如果导管使用的是提升阻力较大且十分落后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断桩。

2.3 卡管现象出现

一般情况下,出现卡管现象,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这种主观原因包括配料问题、责任问题等,卡管现象容易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出现较大误差,坍落度过大,混合料稀干程度存在问题,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 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由于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 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要克服主观因素,控制混凝土配合和灌注时间,这是有效避免断桩的重要方法。

2.4 坍塌现象出现

由于公路桥梁施工地点的地质问题,或者是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的主观原因,有时在进行灌注时,井壁发生坍塌,出现流砂、软塑状质,出现类泥砂性断桩现象。这类现象经常发生,很难处理,甚至会导致公路桥梁工程无限期延迟,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损失。

2.5 其他原因

由于公路和桥梁施工现场出现导管漏水、停电等问题,造成施工停滞,不能持续作业,都有可能发生断桩现象。因此,在公路桥梁开始之前,需要认真进行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断桩的预防与处治措施

根据断桩经常发生的原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预防和处理,一般来说,主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

3.1 预防措施

(1)水泥要选择初凝时间不早于2.5 h的,而桩长、桩径大、灌注时间长的,可以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的手段。

(2)材料对于工程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准备阶段,应严格控制材料,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1/4等,要按照相关的工程标准和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工程材料的控制。

(3)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与试验的差距,施工时要及时检测材料的含水量,并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4)清孔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一般来说,在灌注前需要对孔底沉淀层厚度进行多次测定,进行清孔时,可用灌注导管做吸泥管,然后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或对孔底高压射水或射风使沉渣悬浮,然后进行混凝土灌注。

(5)在灌注马上结束时,若混凝土顶升困难,可保证漏斗底口高出井孔水面,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将沉淀土掏出。在拔出最后一段导管时要注意速度,防止泥浆进入桩内。

3.2 处理措施

3.2.1 刚开始灌注时断桩的处理方式

开盘后,如果仅灌注几米就停止,而且在短期内不能进行灌注,则应马上将导管拔出,用气举法将未凝结的混凝土吸出,如果发生断桩时,大量混凝土已在孔内,气举法难以将混凝土吸出,这时可使用割除部分钢筋笼,用冲击钻将混凝土连同钢筋全部冲碎清除,钢筋碎断后可用电磁铁吸除。

3.2.2 内套钢护筒,清水接桩

在停止灌注时,混凝土面如果距离孔口不到20 m,可用牙轮钻从混凝土面钻入大概1 m来清除混凝土,接着做一条比所用的护筒小点、而比钢筋笼的直径大点并接近设计桩径的钢护筒,并将其放入孔内,然后让其进入混凝土面。

3.2.3 冻结法

利用人工制冷在桩外部钻孔并放冷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以上护筒以下的孔壁土体中的水冻结,形成有一定强度的冻土帷幕,达到人工处理断面并在干处浇注混凝土的目的。

3.2.4 旋喷帷幕法

在桩身进行连续钻孔,然后旋喷灌浆,并在帷幕形成后用小钻头扫除桩经内1 m后混凝土,将泥浆换为清水,并清除余渣,最后在清水中灌注水下混凝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断桩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在实际的工程中找到断桩原因,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预防,便可有效地处理断桩问题,保证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质量。

1 张涛.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的分析与处治[J].山西建筑,2005(6)

2 王仁.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4(4)

猜你喜欢

断桩灌注桩导管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桥梁钻孔灌注桩发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
浅析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