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开的弹药箱等三则
2011-08-15军闻赵功强刘墉
□军闻赵功强刘墉
打不开的弹药箱等三则
□军闻赵功强刘墉
打不开的弹药箱做不到的,往往根源于看不到的
哲理的故事
二战时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弹药,甚至还得到了两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战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当询问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对方竟然气呼呼地说:“我们没有撬棍,没有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
故事的哲理
真的是撬棍问题吗?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往往看似表现为那些看得见的硬功夫,实则真正起决定性的,是背后看不见的软实力。
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设计的严谨程度,好比封闭的弹药箱就应配备开箱的器具;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执行的精细程度,好比战前不断检查武器的完备程度;再比如:一个组织面临异常管理时的意志力和继而的创造力,好比弹药箱打不开时,有没有不服输、不慌乱的勇气和士气,以及非常规迅速打开弹药箱的智慧。
但是,我们是不是都已经看到了我们软实力的差距,和提升的空间?
找人与救命远见,来自信念而非逻辑
哲理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阿美利达大叔独自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那天中午,一个小伙子到他店里来买调味品,因为这个小伙子是常客,大叔还和他闲聊了一阵。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发现,小伙子要的是一种价格最贵的调味品,但他售出的是比较便宜的一款。
大叔觉得这样会失去诚信,立即决定关了店,去找小伙子退换货品。步行了二十分钟,大叔到了小伙子的住处。由于这是一个外地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大叔只好大声呼喊那个小伙子。由于大叔的呼喊,很多当时在午睡的人纷纷醒来,跑出屋看个究竟。
但恰好就在此时,地震突然发生。不过令这些被吵醒的人感到万幸的是,正是不肯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故事的哲理
真正证明最有远见的重大决策,往往不是基于丝丝入扣的逻辑推演和模型分析,而是基于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我们面对的市场太复杂,而且越来越复杂,几乎不可能用逻辑全部涵盖和预见,惟一能真正指引我们的,是我们内心的哲学归宿:我们要什么?我们为什么?
逃不掉的陷阱最危险的,是自以为渡过了危险
哲理的故事
作战训练班就要结业了,每位学员都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最后考验的作战演习。“你们自认为是身经百战了吗?”教官说,“我敢说,有不少人会掉进我的陷阱!”
“教官太会说笑了,我们也曾经自己挖过坑,架起竹枝,撒上土,可以说经验老道,呵呵,陷阱还能看不出来!”有一位优秀的学员不服气地说道。看到这位学员有点不忿,教官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了:“我的陷阱不必挖深,但保证你们都会掉下去,而且就算爬出去,也绝对赖不掉。”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30分钟过去,演习终于结束了,到达了最后的集合地点,每个人都一副苦相,身上臭烘烘的污泥弄得他们手足无措,因为很多人掉进了陷阱。而陷阱就挨着那个一旁的水沟,沟里的泥弄得他们全身都黏糊糊的。“长官也太可怕了!”那个起哄的学员说道,“他居然挖了两个陷阱!我们刚跳过一个,正想放松一下,就掉进了下一个!”
故事的哲理
最危险的时候,往往就出现在你自以为已经脱离危险的时候。因此,在竞争大雾中行走,管理者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早已不是自我标榜的作秀,而是自我保护的必需。
(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