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党输在“体格”上

2011-08-15尹钛

领导文萃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党部体格区分

□尹钛

国民党输在“体格”上

□尹钛

国共争雄,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是输在“体格”上,先天有不足,后天又失调。它的组织架构远远不如共产党严密。

以组织架构来说,国民党在1924年改组之后,仿照俄共的基层“支部”设立区分部,区分部之上设立区党部,区党部之上设立县党部或市党部,甚至到1926年10月,在全国各地共建立有区党部4000余处,区分部8000余处,党员也达到100万。这种结构若能严格贯彻下去,可以把100万党员如浇铸钢筋混凝土一样,浇铸成坚强的战斗队伍。

然而,他们却任这100万党员游离于这结构之外,成为一盘散沙。

反观共产党,不管在何种严酷的外部环境中,一如既往坚持牢固地“布网”,每个支部都是具有生命活力、可繁衍再生的细胞,而非如国民党组织那样的空茧。

在对党员的控制力度上,国民党更加难望中共之项背。加入国民党有如加入俱乐部,门槛低而且进出自由。今朝因争吵而被开除党籍,甚至或被软禁或被流放至海外,明日因利益而握手言欢时,仍可登上党内高位。而中共在组织上追求一种最高程度的纯洁性。中共严格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和政治委员、司令员的双重签署制度,将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组织手中。而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虽然号称“党军”,但这种控制除了表现在官兵全体入党外,并不能落实到组织原则和行为上去,于是“党军”实际仍是“私军”,仍是军魁的私人武装力量。

国民党虽然明确声称“以党治国”,但党部实际并不能控制政府,特别是省以下的地方政府。这样的结果,是办党务的不如办政务的,党权在握更不如一枪在握。中共的组织原则恰恰相反:只有被党信任的人才能出任政府和军队的重要职位。在中共夺取政权之后,只有党员才能参与政治权力的分配,只有在党内的权力等级中取得地位,才能在政府和军队以及其他组织中获得实权。

国民党之“政党认同”并不稳固,其党员所认同的,大多是政党之下或之外的次级共同体,如地域(省籍)、如职业群体,或者说对次级共同体认同的程度,强于对国民党这一政党本身的认同。所以,国民党内有因省籍地域认同而产生的 “桂系”、“粤派”和“江浙派”,或因职业同事关系而来的CC系、黄埔系、政学系,或因信仰和利益而来的“西山会议派”与“改组派”……

这些小共同体往往因为其本身的利益、信念,认同小圈圈而互斗,以致党内频频分裂。反观中共,则几乎未见严重分裂危机,党员个人强烈认同或唯一认同的是“党组织”这一大共同体。即使个别领袖因政争分裂而出走时,也只能轻车单骑“净身出户”,一枪一人都带不走。越到后来越是如此,典型如张国焘者,一旦脱党即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当然,中共党内并非完全不存在次级共同体认同,如后来高岗所提的“红区党”、“白区党”即为一例,但此种认同是被压抑的,向来提不上台面。

(摘自《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党部体格区分
区分“旁”“榜”“傍”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