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理性评估中美经济差距

2011-08-15向松祚

领导文萃 2011年10期
关键词:购买力经济总量平价

□向松祚

应理性评估中美经济差距

□向松祚

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之际,“中国经济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总量是否已经超越美国?”再次成为全球媒体报道和辩论的焦点。其中出现了一种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论调:“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

譬如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声称,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搜集的经济数据,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大于美国。萨勃拉曼尼亚的计算方法是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方法。他的计算结果是: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4.8万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4.6万亿美元。

那么所谓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多年前笔者曾经撰文《购买力平价理论:真理和谬误》,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处不再细说。要而言之,以所谓购买力平价来评估和比较各国经济规模,很可能是武断和误导,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真理成分。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估算结果,也同样超出许多人的预料。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宣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10.1万亿美元,美国则为14.6万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70%。

美国最新的佩尤民调(Pew Poll)结果显示:竟然有47%的美国人相信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只有31%的人认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民众到底是因为读了那些研究机构的报告产生了错觉?还是因为失业的压力和痛苦产生了幻觉?还是因为美国商店充斥着“中国制造”感到了迷惑?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答案我却不知道。

然而,有一点我倒是清楚,像彼得森那样的智库如此极端高估中国经济规模,其实是“别有用心”。既然你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了,你就应该承担更大甚至主要的国际责任,你就应该让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和浮动,你就应该马上宣布人民币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兑换,你就应该承认是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应该为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承担责任,你就应该率先履行碳排放的诸多义务……是的,那所谓的国际责任清单可以无限制开列下去。与此同时,既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那么美国就应该更加高度重视“中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大规模扩张军力,更深入地介入亚太地区就是理所当然了。

诗人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惟生命之树常青。任何看似高深莫测的所谓理论和学说,如果和生活常识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一定错得离谱,一定是怪论。假若中国GDP真的已经达到14.8万亿美元,那么人均GDP就已经突破一万美元了。即使考虑到GDP和可支配收入有很大差距,再考虑到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那么,人均一万美元的GDP,意味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着也是大几千美元了。这一点,我想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不会赞同。要知道,许多农村地区一个家庭的全年收入也不过1000美元左右啊。

数以亿计的城市工薪族也不可能赞同这个数字。依照目前的汇率,我国2010年GDP达到了6万亿美元,人均GDP也不过4638美元,美国人均GDP则是48666美元,是中国10倍多。更何况,我国工薪族的工作时间也普遍比美国要长。如果折算为单位时间人均GDP,两国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

有些人会说“中国的物价比美国便宜”。然而,较好的耐克运动鞋,美国市场最多卖60~70美元,中国则需要900~1000元人民币(150美元);宝马奔驰汽车,美国市场卖10~12万美元,中国则需要150万元(22万美元);顶级服装和奢侈品的价格,中国也往往远超美国。加上教育与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差距,中国的人均真实收入与生活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侈谈“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美国”,外国人“别有用心”地说说也就算了,我们自己万万不可夜郎自大、虚骄浮躁。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评估中美经济差距,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还远未到可以放缓停歇的程度。

(摘自《环球财经》)

猜你喜欢

购买力经济总量平价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超美国?乐观来看就在5年后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