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赶考”的历史考察与现代认识
2011-08-15李丽荣李彦峰
李丽荣 李彦峰
(中共邢台市委党校 河北邢台 054000)
对“赶考”的历史考察与现代认识
李丽荣 李彦峰
(中共邢台市委党校 河北邢台 054000)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深刻寓意的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汲取李自成灭亡和苏联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始终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执政兴国建立了丰功伟绩,在前进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警醒的备考状态。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党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提出党的建设走向科学化道路。
赶考;历史考察;现代认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寓意丰富,并且有很深的历史渊源。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史论著作《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剖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反思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这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可以说是成功触手可及,为何又在满汉地主阶级的镇压下功败垂成?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有哪些?李自成进京后的所作所为,又有哪些是值得反思的?郭老认为:“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像以为天下已经太平了的一样。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1]
毛泽东倡导学习《甲申三百年祭》,重视李自成研究,是因为,他从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出深刻的经验教训——李自成的成功,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口号,如“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顺应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顺应了城市工商业者的利益要求,得人心者得天下;李自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骄傲,因为腐化,因为失去人心,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没有一定的供应制度和保证,没有让农民军的纲领口号贯彻执行,没有对南明残余势力打击到底。所以,李自成在战略思想上犯了错误,丢失了即将到手的胜利。1944年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提出了这一问题。“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2]”1949年3月,在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搬迁到北平的前夕,毛泽东对周恩来等领导同志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毛泽东当年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承诺,我们“不当李自成”“不要退回来”“要考个好成绩”的愿望没有落空,我们中国共产党到现在依然能够比较稳固地执掌着政权,领导着这个国家和人民,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绩,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代中国国民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1991年,江泽民两次在会议上提到重新读一读《甲申三百年祭》,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搞不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没有希望。”2002年,中共十六大刚开完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说我们是来“上学”的。从“赶考”到“上学”,胡锦涛要求全党同志下大力量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强调“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全党各个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中,反复强调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央和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在学习的新高潮中,大规模地培训干部的计划正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推进。创建学习型政党,正在成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其目的是把我们党建设成最具广泛代表性和最具创造活力的党。
与时俱进,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辉煌业绩: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最基本的问题是生存温饱发展问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从1982年到1991年的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增长8%,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创造出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特别是在一系列惠农政策作用下,2003年到2008年,中国粮食实现了连续6年大丰收的佳绩。2008年初的数据表明,国家储备粮库存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这,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共60年执政避免了苏共的教训,十七大中,党的建设形成科学布局,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苏联的演变发生在20世纪的后半期,即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俄罗斯著名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2000年对记者表示,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苏共的11年内形成的。对于赫鲁晓夫短视和鲁莽,苏联思想理论界缺乏应有准备。一些人开始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用,怀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生命力。斯大林逝世后,苏共再也没有一个党的领导者既具备远见卓识的理论家才能,又视野宽广、具有战略思考和高超组织能力。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苏共上层领导丢掉了列宁、斯大林时期的传统,思想停滞不前,工作安于现状,不善于独立思考和战略谋划。50年代后期,苏共意识形态组织领导水平下降的情况愈发明显。苏共后期在组织和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上出现了不少失误,但关键性的错误还是出在80年代后期的领导层面:将意识形态领导权拱手交给了苏共叛逆者。
苏共失败的教训,始于党内的不民主。这正是现在中共必须清醒认识和深刻反思的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执政实践中。十七大报告还明确了一条主线: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突出了五个重点,确立了一个目标,提出了六项任务,以此来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在党的建设中,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坚持和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充分尊重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在管理和决定党内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党内集中,严肃党的纪律,确保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高度集中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未雨绸缪,时刻处于警醒的备考状态
中国共产党不光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而且是一个迎考赶考备考状态的清醒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点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仅不同于西方政党,也大大区别于其他国家执政的共产党,胡锦涛说,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色和宗旨。
带着同样的清醒和自觉,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为此,四中全会庄重宣示,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特别强调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的问题,并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薪火相传。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五大建设”及其各自的重点,从而明确规定了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新的说法。是马克思党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什么是科学?科学反映事物客观规律,也就是符合党的建设的规律。
当今世界在变化,国内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只要全党上下一心一意,团结一致,就能在新时期轻松应对赶考,并能考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注释:
[1]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新华日报》1944.3.20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376页
[1]张志明,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党建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2月
李丽荣,女 (1972——) 河北邢台人,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邢台市委党校讲师,从事党史党建研究及教学工作。李彦峰,男,(1967——)中共邢台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